「2020年我提出『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在眾多夥伴和開發者的共同努力下,鴻蒙生態大勢已成。作為萬物互聯的全場景操作系統,鴻蒙生態屬於每一位開發者。我們堅信,滿天星光,終匯成璀璨星河,鴻蒙必將攜手萬千開發者走出一條全新的生態之路」。

1月18日舉行的鴻蒙生態千帆啟航儀式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余承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當天這場全國多地聯動的盛大活動,正式揭開鴻蒙進階的新篇章,公布了一系列鴻蒙技術發展與生態建設的最新進展:
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開放申請,實現原生精緻、原生易用、原生流暢、原生安全、原生智能、原生互聯,6大極致原生體驗;
首批超過200個鴻蒙原生應用正加速開發,包括支付寶、美團、京東、釘釘、wps、高德、國航、央視網、小紅書、新浪、網易等頭部應用,匯聚頂級合作夥伴;
開發者社區持續壯大,鴻蒙校園公開課已走進135家高校,305所高校學生參與鴻蒙活動,38萬+開發者通過鴻蒙認證,鴻蒙生態設備數量達到8億台;會後,在華為終端發布的鴻蒙進高校相關微博下,眾多國內高校紛紛為鴻蒙生態打call吶喊。

這條鴻蒙與社群、機構、高校甚至是開發者個體攜手跋涉的全新生態之路,已經告別從0到1的萌芽期,即將進入從1到百拔節孕穗的新階段。
鴻蒙生態大勢初成
細看鴻蒙生態合作的各項進展,「成了」,恐怕是許多人的共同感受。
技術完成度高、體驗流暢,無疑是一個操作系統生態發展的前提。鴻蒙從2015年立項至今,十年磨一劍鍛造全場景操作系統,在端到端技術棧上,真正實現了「向下扎到根」,操作系統內核、ai大模型、ai框架和編譯器、編程語言等核心技術實現了全面突破,從而為生態建設奠定了紮實的技術底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今年眾多發布的「os」,在最底層的根技術上,原生鴻蒙以鴻蒙內核取代了傳統內核,實現了硬體設備與軟體進程之間核心介面的自主創新,具備更彈性、更安全、更流暢的特性,適應雲原生時代全場景設備多樣化需求,也為原生鴻蒙打開了創新的「自由王國」。
去年,已經有不少用戶親身體驗了華為智慧助手小藝堪稱「顛覆性」的交互體驗,本次活動上透露,當前用戶在鴻蒙的全場景服務分發下,當你駕駛著搭載華為鴻蒙車機的智能汽車時,87.6%的座艙操作會由小藝完成;而手機小藝月活用戶數已達到2億+,小藝場景卡覆蓋的意圖項則已突破100個,一個「一切皆服務,萬物可分享」的新生態已經形成。在未來,與終端設備的交互或許將依賴更直接、更智能、更輕鬆的口頭指令即可實現。
鴻蒙星河版的端雲協同原生智能特性,則實現了進一步的突破,不止能讓用戶受益,還能支撐應用高效安全地使用大模型能力,低至「一行代碼」即可調用鴻蒙原生智能,讓開發者應用「零成本」ai化。此外,依託鴻蒙內核全新的「異構原生」並行機制,可以帶來超越傳統內核的極致流暢,讓內存管理效率提升3倍。內核級的卓越安全能力也獲得行業最高安全等級認證,通過創新隱私架構,極大減少的彈窗授權,從根源上降低隱私泄露風險,全方位提升消費者對隱私保護的感知,體驗更簡單,隱私更安全。
總體看,目前已面向開發者開放申請的鴻蒙星河版將打造原生精緻、原生易用、原生流暢、原生安全、原生智能、原生互聯等極致體驗,預計在2024年q2發布開發者beta版,q4發布面向消費者的商用版本,也將使鴻蒙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打通硬體、打通場景,支持多樣交互、自由流轉的操作系統。從這一點來看,華為一以貫之布局的1+8+n,再配合如今不斷高歌猛進的智選車戰略所構成的全場景生態圖景,終於展現了它真正宏大的前瞻性。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場景生態,正在以難以想像的速度降臨這個時代。
除了覆蓋生活各個場景,對一個真正實現商業成功的操作系統,底座與生態的發展缺一不可,而普通用戶對生態的感知,往往也取決於幾個、十幾個高頻應用,這些由應用軟體廠商掌握的「關鍵少數」是否積極擁抱鴻蒙,是觀察生態建設的重要指標。

自去年9月華為宣布harmonyos next蓄勢待發、鴻蒙原生應用全面啟動以來,首批200多個鴻蒙原生應用已在加速開發,正如儀式上所展示的,首批應用覆蓋便捷生活、出行文旅、金融便利、社交資訊、生產力工具、影音娛樂、遊戲等領域,且普遍為該領域數一數二的知名應用,形成強烈的示範效應,鴻蒙原生應用版圖已基本成型。與此同時,應用開發商們還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螞蟻集團、中國銀聯、科大訊飛等生態夥伴開放了其垂域創新能力,協同華為的底座能力一起,為開發者提供高效的全鏈路開發工具,開發工作量最高可減少90%,幫助行業加速應用鴻蒙化開發。

獨行快,眾行遠,一個有長久生命力的操作系統,離不開繁榮的開發者社區,源源不斷的人才,是生態成長和進階的不竭動力。
在人才培養方面,根據活動中分享的信息,目前已有305所高校學生參與鴻蒙活動,鴻蒙校園公開課進入135所高校,286家企業參加鴻蒙生態學堂,已有超過38萬開發者通過鴻蒙認證,150多個產學合作項目,為鴻蒙生態的持續創新和繁榮發展提供了儲備充足的「糧倉」。
為了進一步提振鴻蒙生態的發展勢能,華為此次還宣布了「耀星計劃」,擬投入70億元激勵鴻蒙開發者在鴻蒙原生應用、元服務、sdk等方面的創新。同時,華為還將繼續攜手夥伴,依託鴻蒙生態學堂、高校共同培養鴻蒙人才、城市發布鴻蒙人才培養政策等方式,每月培養10萬多鴻蒙開發者。
從產業鏈商業夥伴到高校科研機構、行業組織、技術社區乃至億萬普通用戶......社會各界對鴻蒙的支持與投入如同星星之火,當點點星火共同綻放,耀眼的勝利之光已然成形。
書寫歷史的每一步
無需任何科普,每個生活在現代都市的普通人,都不難數出從pc時代至今的幾乎所有主流操作系統,這個僅有個位數成員的「俱樂部」中唯一來自中國的代表,正是眼下向生態設備數10億台大關邁進的鴻蒙,鴻蒙前進的每一步,都在書寫著中國操作系統的歷史。
鴻蒙技術底座與生態發展的榮光,不止屬於華為,更屬於整個國內科技產業,屬於每一個產學研用生態的共創者。
想要更充分理解鴻蒙生態進展的意義,還繞不開這樣一個問題:一款操作系統要實現商業成功到底有多難?
除了看得見的核心技術之難,操作系統的生態突圍更是堪稱難上加難,猶如水面下的冰山,曾讓無數看起來技術上大有新意的產品折戟。
恰如經濟史學會(eha)主席、知名演化經濟學家保羅·戴維曾從qwerty鍵盤技術發展史中所揭示的,有著海量受眾的產品往往由於其生產和使用中的外部性,呈現明顯的網路效應,或者說生態發展的路徑依賴,以操作系統為例,在已經形成穩定格局的市場,後發者所要克服的不僅是對標主流產品的技術挑戰,更是後者在下游產業與用戶生態中積累的使用慣性。
正因如此,作為基礎軟體的最重要代表,儘管操作系統對產業發展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早已堪稱家喻戶曉,其自主創新也已經歷了多年摸索,從開源社區版軟體「套殼」二次開發、買斷收購國外知識產權,到組織重大專項攻關,多番嘗試的效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早在十多年前,國際知名計算機體系結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就曾對操作系統創新路徑進行了思考,指出了發展應用生態的極端重要性,呼籲應擺脫橫向集成、分層發展,「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式的科研思路,應依託華為這樣的創新龍頭實現技術與應用生態的協同發展:「目前國內基礎軟體廠商基本上只開發系統軟體,還沒有像國外大公司一樣重視縱向集成。『核高基』專項應把發展國產基礎軟體的目光,更多地轉向華為等正在做垂直集成的大公司......如果在國家的支持下能以此為基礎形成自主可控的移動終端技術平台,將是一件可改變產業格局的大事」。
自2019年第一代鴻蒙操作系統發布以來,看似不可能的生態突圍,被一步步化為了如今的現實。

前無古人的奇蹟,固然來自華為自身的堅決投入,在戰略方向上的極致聚焦與長期主義,向來是這家公司的「企業基因」,但另一方面,鴻蒙生態的發展,更離不開億萬用戶和開發者張開懷抱。
2021年6月2日,harmonyos 2面向手機、平板和手錶帶來統一控制中心、超級終端一拉即合、萬能卡片等全新特性,升級速度屢創紀錄,百天破億,升級率達77%,是史上發展最快的終端操作系統。截至2022年7月,搭載harmonyos 2的華為設備突破3億台。
伴隨其後的harmonyos 3、harmonyos 4進化,鴻蒙生態的設備數也已達到了8億,如此之大的體量,意味著鴻蒙已經徹底越過了應用生態點燃內生髮展動力的「臨界質量」,形成了如同滾雪球般的加速發展勢頭,越來越多的夥伴和開發者擁抱鴻蒙生態,攜手探索全場景時代的更多新可能,不少早期參與者的心態,也已經在不平則鳴吶喊助威之外,平添了不能錯過這一重大商業機遇的迫切感。
不經黑夜,不到黎明,在破曉前最清冷的夜空中,鴻蒙生態的滿天星光已匯成璀璨星河,為整個中國科技產業照亮了清晰可見的前路。
隨著越來越多的夥伴加速擁抱鴻蒙,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與鴻蒙並肩同行,越過新里程的鴻蒙生態,已開啟了新流量、新商機、新未來。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