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紀錄片,沒有任何濾鏡,也沒有很強的情節設定。
全片幾乎只有一男一女兩個人,剩下的就是各種火山。
靜態的火山、噴發的火山、以及各種各樣的火山。
本以為會無聊至極,沒想到因為真實,震撼了上萬觀眾,一舉拿下豆瓣9.0的高分。
這部紀錄片究竟有什麼魔力,咱們今天就來說說——
《火山摯戀》
在法國,有個女孩從小跟別人不一樣。
小時候因為過分淘氣,被送進專治叛逆少女的學校。
顯然這個學校「修正」的效果不怎麼好,出來之後她依舊特立獨行。
別的女生喜歡花花草草,她卻偏愛爬山,爬的還不是普通的山,而是正在爆發的火山。
卡蒂婭這特殊的愛好,別說他們國家了,估計全世界都沒有多少人和她一樣。
當時全球共有350名火山學家,其中只有50人研究噴髮型火山。
對卡蒂婭來說,要想碰到一個趣味相投的真命天子,這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
巧的是,這麼小的幾率,居然還真的讓她碰上了。
莫里斯從小就很喜歡地球和恐龍。
七歲時跟著家人爬火山後就深深地愛上了火山。
碰到了卡蒂婭,就像是命中注定。
兩個別人眼中的「異類」,成為了彼此眼中極為珍貴的同類。
卡蒂婭和莫里斯一拍即合。
他們都對人性感到失望,就像初代社恐一樣,不喜歡和人打交道,索性投身於火山的懷抱。
就連度蜜月的地方,都選在了聖托里尼的火山島。
結婚後,卡蒂婭和莫里斯決定不要孩子,只為了將人生全部的時光都奉獻在火山上。
看得出來,兩口子是真的熱愛火山。
咱們或許覺得火山有啥好看的,光禿禿的又烏漆嘛黑。
碰上活躍期的火山,上面會瀰漫著硫磺的味道,搞不好還會把自己的小命丟掉。
可當你透過他們的攝像機見識到火山的樣子後,相信你也會被火山的壯闊震撼。
在火山的身上,蘊含著一種深沉又安靜的張力。
人們在火山面前,顯得那麼稚嫩且渺小。
彷彿只是滄海一粟。
卡蒂婭和莫里斯一邊欣賞著火山的美,一邊創造著屬於自己的小浪漫。
比如利用岩石的高溫煎雞蛋;
比如把火山上的石頭擺成聖誕樹的樣子;
亦或是在焦石中捕捉到生機勃勃的小草。
相比於莫里斯,卡蒂婭會更感性一點。
她對火山中的一切都充滿興趣。
有時,她會饒有興緻地聽岩石的聲音;
有時又會把松鼠抱在膝上,耐心地看著它咀嚼。
在一趟趟的旅途中,即使灰頭土臉,也能看出卡蒂婭的期待與激動。
但其實,這一切並非我們看到的那麼輕鬆,每一次接近火山,都是在靠近危險。
有一次去火山的路上,單是汽車就拋錨了27次,最後還被撞毀。
不僅如此,中途莫里斯還掉進熱水裡一次。
因此,受傷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
比如腿被140度的泥巴燙傷,皮膚會像洋蔥一樣從身上脫落。
有時為了靠近火山口,卡蒂婭和莫里斯要拴著繩索沿著山頂下降300米。
300米是什麼概念?
按照一層樓3米來說,300米接近於100層樓的高度。
可就是這麼高的難度,在他們面前彷彿輕鬆的不值一提。
可想而知他們平時面臨的都是怎樣的考驗。
同樣在這座火山上,在他們靠近岩漿的時候,岩漿突然在幾秒之內流下了十米。
他們與滾燙的火山近在遲尺,卻依舊選擇留下來。
因為好奇心戰勝了求生欲。
但是莫里斯知道,自己的熱愛與大膽,遲早會害死自己。
可是沒有辦法,夫妻倆不想也不能控制自己的好奇心。
總是下意識地想離火山近一點,再近一點。
在卡蒂婭的臉上,永遠洋溢著自由的笑容。
她衣著簡樸、不施粉黛,臉上還有一些皺紋和高原紅,但你能清楚地看到她的快樂。
你會發現,原來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居然會這麼開心。
如果說,治好精神內耗的二舅是在教人們笑對苦難的話。
那麼這對夫妻則給出了另外一種解決精神內耗的方式,那就是乾脆果斷,不矯情也不糾結。
喜歡就去做,喜歡火山,那就去成為火山學家。
有錢就去爬火山,沒錢也不怨天尤人,想辦法開闢副業。
為了賺錢,卡蒂婭會寫一些關於火山的書。
而莫里斯則去四處演講,並將兩人在火山上的經歷拍成影片。
夫妻倆因此上了一些訪談節目。
然後用賺來的錢繼續研究火山。
兩口子的人生路徑清楚明了,那就是不斷追逐火山。
火山噴發時,別人都是抓緊時間逃命,卡蒂婭和莫里斯卻逆行而上。
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隨時會面臨死亡。
他們的好友就在美國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聖海倫火山噴發中喪命,屍骨無存。
對於死亡,兩口子早就做好了準備。
卡蒂婭和莫里斯很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
可是好友的意外去世,卻讓兩口子受到很大衝擊,他們調轉了研究方向。
從致死性較低的紅火山,向致死性很高的「殺人火山」灰火山進發。
1985年,卡蒂婭、莫里斯和其他火山學家預測出哥倫比亞安第斯山脈會發生火山噴發,立刻打出報告建議政府組織當地的居民撤走。
可當局者卻以成本太高為由拒絕了。
最終,火山爆發後的泥流在深夜吞沒了腳下的村莊。
根據官方統計,當時死了2萬3千人,而真實的死亡人數,應該只多不少。
這件事讓卡蒂婭深受觸動,明明可以避免的災難,因為當局者的決策,最後變成了生靈塗炭。
卡蒂婭開始思考起自己作為火山學家的意義。
夫妻倆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為更多的人做出專業的科普和預警。
既然紙質報告不能說服當局,他們便拍下受害者以及火山危害的影片,讓政府看到更直觀的後果。
雖然卡蒂婭和莫里斯面對紅火山時可以面不改色,但當灰火山的碎屑浪涌近在咫尺時,他們也會害怕,手中不停晃動的攝像機,暴露了他們內心的猶豫。
但是思量過後,他們還是選擇堅守在原地。
好在這次沒有傷亡。
可是好運不會總是降臨在他們身上。
1991年,日本雲仙火山爆發的時候,卡蒂婭和莫里斯在逃亡的人群中逆行而上。
而這一次,他們沒能幸運地活著回來。
雖然莫里斯和卡蒂婭的生命被迫停止。
但是他們做出的貢獻並未就此止步。
就在夫妻倆去世不久後,菲律賓的皮納圖博火山噴發。
正是因為他們近距離拍攝的火山教育片,當局及時撤離了5萬8千人,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莫里斯說過,和漫長卻無趣的人生相比,他更渴望過短暫而絢爛的一生。
投身火山研究的那一刻起,夫妻倆就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
對於自己的死亡,他們並不感到意外。
令卡蒂婭和莫里斯沒想到的是,起初,他們因為不喜歡碌碌無為的人們,才遠離人群,一頭扎進火山之中。
最後,他們卻為了拯救人們,犧牲掉了自己的生命。
羅翔老師曾經說過,要愛具體的人。
而這兩口子恰好相反,他們不愛具體的人,但卻深愛著人類。
或許終其一生,卡蒂婭和莫里斯對火山的研究也只是冰山一角。
但正是因為他們選擇了這條人煙稀少的道路,他們研究的每一步,都對人類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
慶幸的是,在這條人跡罕至的路上,他們走的每一步,身邊都有人同行。
只要莫里斯回頭,就能看到卡蒂婭的身影。
卡蒂婭說,自己喜歡走在莫里斯的身後,因為無論莫里斯走到哪裡,她都可以迎頭跟上。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先說到這裡。
喜歡的朋友還請幫忙點贊和關注,或者把文章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看到。
我們明天再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