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有一個神奇的名字——地震魚,它的出現預示著災難的到來

在我國古代奇書《山海經》里,有記載一種叫狸力的怪獸,長得像野豬,但長著雞爪,叫聲像狗叫一樣。如果人們在野外看到狸力的出現,那裡就會發生地震災害。

那麼,現代世界裡有沒有預兆地震發生的動物呢?有的,有一種生活在深海洋的「地震魚」,它和《山海經》描述的狸力一樣,平常很難看到它的蹤影,人類一旦看到了它的行蹤,該地區就會不久發生地震。

近日,有香港網民在南丫島發現「地震魚」的屍體,該地震魚屍體有約 2 米長,魚身呈灰白色,又被砂石覆蓋,估計已死去一段時間。香港水域一向沒有地震魚的蹤影,因此亦令網民們議論紛紛,人心惶惶,香港是否將會有地震發生呢?

這種「地震」魚,其實是它的真正學名叫皇帶魚。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一般體長為300厘米,在1808年蘇格蘭海灘曾發現的一條皇帶魚據說有17米長,最大體重達272.0公斤。它身體細長,呈帶狀,嘴巴突出,沒有可見的牙齒。身體無鱗,皮膚覆蓋著銀鳥嘌呤。該物種沒有游泳膀胱。背鰭基底很長,前方的背鰭呈絲狀,如同頭冠。人稱「地震魚」的皇帶魚,通常棲息於200米至1000米的深海水域,習慣無光環境生活,通常待到夜晚或未有陽光的時間,便作垂直洄遊到近海表層獵食小魚及游泳無脊椎動物。因平日不常見,甚至被捕獲,故日本漁民稱皇帶魚為「龍宮使者」。

在地震頻發的日本,一直有傳說指,如果看到皇帶魚在海岸出沒,即代表將有地震。因為這不是一條普通的魚,平時根本看不到,出現之後常常伴隨著地震、海嘯等巨大的自然災難。這就是地震魚名字的由來。有關地震魚的預兆,相關記載很多:

1932年,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岸突然出現這種魚,隨後日本東北部發生了地震;同樣是日本,2011年日本大地震、福島核電站爆炸之前(2萬人死亡),有報道顯示從2010年冬天開始就陸陸續續有20多條這種魚被衝到日本海岸附近。

2004年2月,中國台灣花蓮地區發生的5.3級地震,在此之前有漁民在海灘發現兩條這種魚;2016年台灣花蓮再現此魚,那是7月25日,而在當天台中和台南相繼發生地震,震級分別為3.9級和4.3級。

2017年1月至4月,菲律賓海岸線附近頻繁出現它的身影,當年菲律賓先後發生了10起地震,分別是:1、蘇里高市6.7級地震;2、北三寶顏3.8級地震,3、賓達沃市4.6級地震;4、蘇里高市再次發生5.9級地震;5、八打雁省5.5級地震;6、民都洛島5.9級地震;7八打雁再次5.9級地震;8、賓南拉瑙省6級地震;9南拉瑙勝5.2級地震;10、北伊羅戈省4.4級地震。

對於皇帶魚其地震先兆理論,科學界也討論不一。而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動物學講師Rachel Grant則認為,皇帶魚或有感應天災的能力,因在地震前夕,地殼岩石會釋放帶電粒子,令周遭環境改變,迫使皇帶魚遷移。而英國《衛報》報道,過去一些專家認為,當生物感知到斷層構造運動引起的電磁變化時,會從深水域移動到較淺的地方,因此讓人們誤會皇帶魚擱淺是地震的前兆,如今研究結果已經出爐,不過該團隊未來將繼續研究大規模的鯨豚擱淺是否與地震相關。

對於這次香港發現地地震魚,也有科學專家認為由於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海水溫度持續升高,水表溫度更可高達20多度,皇帶魚本來習慣低溫深海,當它們因某些特別原因長期置身較高溫海面時,會像「中暑」一樣對高溫適應力不足的情況下致死,屍體隨之漂浮至香港海域。

正所謂:每有大事,必有異象;災星來臨,必有禍事。

關於皇帶魚的預兆,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發表評論。

如有興趣,請關注我,每天為您提供最新健康資訊! #南丫島沙灘驚現地震魚##地震##皇帶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