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蜂俠」的盛夏保衛戰

新聞熱線:0719—4224351

鮮花盛開之際

也是蜂類忙碌的時候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

馬蜂的那些事兒

入夏以來,隨著氣溫節節攀升,馬蜂也變得活躍起來。在竹山縣的大街小巷,屋檐下、窗檯邊、樹梢上,一個個籃球大小的蜂巢悄然「安家」,這些懸掛在居民區的蜂窩成了威脅居民安全的「不定時炸彈」。 

「這馬蜂太凶了,前幾天路過差點被蜇了。」馬蜂的鳴聲讓不少居民提心弔膽。外出時,生怕不小心驚動馬蜂遭其攻擊;家中有孩童的,更是時刻緊繃神經,不敢讓孩子靠近蜂巢所在區域。家住蓮花社區的李阿姨滿臉愁容地說道。 

面對居民的困擾,竹山縣消防救援大隊的消防員們主動扛起責任,化身「除蜂俠」。不管是老舊居民樓的高空屋檐,還是鄉鎮農戶家的樹梢,只要接到求助電話,總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雖然穿著防蜂服又悶又熱,但想到能幫居民解決心頭大患,再辛苦也值得。」一名消防員說道。厚重的防蜂服在高溫下如同移動的「蒸籠」,即便汗水很快浸透衣衫,他們也毫不退縮。

在除蜂現場,消防員們分工明確、操作嫻熟。有的負責警戒,提醒周邊居民注意安全;有的小心翼翼地靠近蜂巢,用專業工具快速將其摘除。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既高效又安全。摘除後,消防員還會仔細清理殘留的蜂群和蜂巢碎片,確保隱患徹底消除。

自入夏以來,竹山縣消防救援大隊已成功處置數十起馬蜂築巢事件。他們用專業與擔當,為居民築起安全防線,成為炎炎夏日裡默默奉獻的守護者。如果你家附近也出現了馬蜂巢穴,別擅自處理,及時撥打119,讓「除蜂俠」來為你排憂解難!

大家外出遊玩還要注意避免被馬蜂蜇傷

因為馬蜂毒素不容小覷

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科普知識吧

馬蜂毒素能要命 傷人事件屢發生

近年來,關於馬蜂蜇人的事件並不少見。

2023年7月27日,浙江永康一男子在山上被馬蜂蜇傷,其背部、腹部和臀部均被馬蜂蜇傷,毒素蔓延後男子全身麻痹,所幸救援及時,身體無大礙。

2023年,河南洛陽一名46歲的男子到自家平房上幹活,不料被一群馬蜂攻擊,短短几分鐘,男子就出現了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等癥狀。遺憾的是,醫生在重症監護室搶救了一周,未能挽回其生命。

2023年,四川瀘州38歲的民間航拍攝影者宋某某在古藺縣白泥鎮山區航拍時,因尋找無人機被野蜂蜇傷,經搶救無效身亡。

2024年底,四川南充一男子意外被馬蜂蜇傷了後腦,在前往診所求醫時,男子出現了頭暈、嘔吐的癥狀,隨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前往醫院,然而,11月2日,男子病情惡化,經醫院搶救無效去世。

該圖片由即夢ai生成。

被馬蜂蜇了,這麼要命嗎?胡蜂,也名馬蜂、黃蜂、草蜂等。世界上已知胡蜂種類有5000多種,我國記載的有200餘種。

提起蜂蜇傷,我們常常會想到蜜蜂,蜜蜂總科包含多種蜂類,多有毒刺,一般蜜蜂只能蜇一次,而胡蜂科是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最能蜇刺人的昆蟲之一,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胡蜂具有極強的攻擊性,由於毒刺結構特別,刺入受害者皮膚釋放毒素後可輕易拔出,可以蜇多次。

浙江醫院急診科戴海文主任醫師表示,被胡蜂蜇後,局部傷口可出現疼痛、紅腫、丘疹及紅斑,或中心壞死性病灶,嚴重時引起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可伴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全身多系統損害,嚴重中毒者可死亡。

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章曉紅介紹,馬蜂蜇人危害人體健康,主要是其毒素劑量累積導致,比如頭臉部、上頸部等靠近心臟部位,有超過10處被蜇,就是比較危險的情況。另外一種危險是人體對毒素中的一些物質也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如被蜇後6個小時之內出現蜇傷處水腫、皮疹、上呼吸道水腫、過敏性休克等。

路遇馬蜂,如何應對?

蜂蜇傷後果很嚴重,切莫大意。若被蜂蜇傷,第一時間要認清「兇手」。

如何區分蜜蜂與馬蜂?

馬蜂腰明顯,且頭部及身體光滑,蜜蜂反之,即馬蜂光溜溜,蜜蜂毛絨絨。

被蜜蜂蜇傷後,可以在傷口處看見一根毒針和一條黑線,而被馬蜂蜇傷後很少在傷口處看到毒針。

蜜蜂。圖源:視覺中國

被馬蜂蜇傷時,通常出現蜇傷處疼痛,皮膚呈局部瘀斑,周圍伴發蕁麻疹樣改變。被蜜蜂蜇傷或其他蚊蟲叮咬後,通常會出現局部皮膚腫脹、充血,伴有疼痛或瘙癢等癥狀。

被馬蜂蜇傷如何處理?

馬蜂蜇傷早期救治是防止發展為重症的關鍵。如果判斷被馬蜂蜇傷,應立即前往醫院,迅速評估病情。

馬蜂蜇傷局部治療:1.對蜇刺仍遺留在皮膚者,可拔除或膠布粘貼拔除以及拔罐取毒針,不能擠壓;2.局部用清水或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或選擇弱酸性液體如食醋等;3.蛇藥片口服或碾碎調成糊狀塗抹傷處;4.建議初步處理後儘快轉往醫療機構進行治療。

而蜜蜂蜇傷一般不會造成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害,以局部治療為主。蜜蜂蜇傷後有毒刺,毒液成酸性,可用弱鹼性液體沖洗,如肥皂水或2%-3%碳酸氫鈉溶液等。過敏體質、特殊體質的人及時就醫。

黃蜂(胡蜂)在築巢。圖源:視覺中國

外出時如何避免被蜂蜇?

1.蜜蜂通常不會隨意攻擊人類,遇見蜜蜂,不要用手揮舞驅趕,遠離它即可。相反,如果極力抵抗,蜜蜂會誤認為遭到攻擊,甚至發出訊息招來群蜂進行集體攻擊。

2.馬蜂一般不主動攻擊人,只有在受到驚擾時,或環境中有其他化學品氣味刺激時,才會襲擊人。

3.醫生提醒,去野外盡量避免穿著色澤鮮艷或黑色的衣服,建議穿白色、綠色、卡其色服裝。

4.如果發現馬蜂,千萬不要奔跑、鞭打或扑打,保持靜止,最好等到馬蜂飛走以後再離開。

5.另外,要避免使用含香味的防晒霜、香水等化妝品。保管好食物和飲料,避免含糖和甜味飲料外露。

6.若是不小心在山上、野外碰上了馬蜂蜂巢,立即遠離,以免驚動、侵擾整個蜂群。

你遇到過馬蜂嗎?

可以評論區說說

您都遇到過什麼樣的驚險時刻

責編/張麗君 

一審/賀榮靖 二審/董謙 終審/陳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