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去世,圈內圈外悲慟一片,一水的褒獎,絕對的「零差評」。
印象中,上一個擁有如此待遇的演員逝者,好像是謝園。
朱媛媛和謝園為何能夠收穫圈內外的一致好評,無外乎兩點:
一是作為演員的他們,都秉承戲比天大的職業素養,一旦走到鏡頭面前,就像一團火,釋放的都是激情和真情,展現出來的都是毫無痕迹的精湛演技。二是他們在生活中,性格大大咧咧,人到哪笑聲就跟到哪,他們以熱情和開朗示人,總是能給人帶來歡樂,永遠是人群中的「開心果」,給人以極佳的舒適感。
朱媛媛罹患癌症近5年,在這5年間她拍了6部作品。看到如此辛苦的朱媛媛,很多網友表示不解和心疼,身體都這個狀況了,朱媛媛為何還這麼拼,對自己這麼狠呢,難道她不能停一停歇一歇,好好養一養身體嗎?還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呢?
朱媛媛怎會不明白健康的重要性,又何嘗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麼病啊。當她拿到確診病歷的時候,一定想到了未來,也知道自己將要面臨什麼樣的結局。
朱媛媛拼了,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她拚命地演戲,無非是想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這是一個真正演員的職業精神和追求。
實際上,從朱媛媛接戲當中就可看出,她也在注意自己的身體,在這6部作品當中,除了1部是電視劇之外,其他全是電影作品,因為從拍攝周期來講,電影要比電視劇短一些,朱媛媛可以獲得多一些的休息時間。
在娛樂圈這片看似光鮮卻又暗流涌動的江湖裡,朱媛媛的名字如同一縷清風,在她離世後掀起的不是獵奇的風浪,而是鋪天蓋地的緬懷與讚譽。沒有緋聞炒作,沒有流量加持,卻能讓同行肅然起敬,令觀眾真心喜愛,這背後藏著演員行業最樸素卻最珍貴的生存法則。
朱媛媛留給演員們一個啟示,那就是「真實」二字的千鈞重量。
當下的影視圈,濾鏡磨皮成了演員的「遮羞布」,ai特效成了演技的「替代品」,太多人沉迷於塑造完美人設,卻忘了角色的靈魂在於真實。朱媛媛卻能反其道而行之,她站在鏡頭前,彷彿褪去了明星的光環,把自己揉碎了融入角色里。
演母親,就是衚衕口嘮家常的鄰家阿姨;演普通人,就是地鐵里擦肩而過的芸芸眾生。這種真實感不是靠技巧堆砌,而是源於對生活的敬畏與觀察。她讓觀眾相信,屏幕里的悲歡離合,就是發生在身邊的人間煙火。反觀如今某些流量明星,演什麼都是「自己」,用模式化的表情和動作應付角色,這種懸浮的表演,如何能叩擊觀眾的心門?
朱媛媛為何受觀眾喜愛?我認為她身上最大的魅力就是兩個字「真實」,朱媛媛沒有那種演員的距離感,不管她出現在電影中還是電視中,不管是什麼角色,她給人的感覺就是接地氣,真實的就像我們身邊的某一個親戚或朋友。
演技之外,朱媛媛用短暫的一生詮釋了「藝德」二字的分量。
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在懷念朱媛媛時寫到,當年他排演《暗戀桃花源》時,因為某女主演臨時出了狀況,賴聲川為此非常焦急,正在這時,黃磊向他推薦了朱媛媛,他信誓旦旦地向賴聲川保證「朱媛媛不但演戲沒問題,做人更沒有問題,一定會配合整個團隊把戲演好。
黃磊說到,朱媛媛也做到了,這次合作,也讓賴聲川深深地記住了朱媛媛。
拍攝電影《我的姐姐》時,為了更貼近角色,朱媛媛特意去四川農村生活了一段時間。跟著當地婦女學方言、做農活,觀察她們的神態、動作和說話方式。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姑媽,彷彿就是隔壁鄰居,親切又真實。
這讓我想起老一輩藝術家于是之,為了演好《茶館》里的王利發,在茶館裡蹲點觀察數月,甚至模仿掌柜的走路姿勢磨破了幾雙鞋。真正的演員,從來不會把自己凌駕於作品之上,他們懂得,角色的生命高於一切。而如今某些演員,拿著天價片酬卻頻頻軋戲,用替身敷衍拍攝,這種對職業的褻瀆,又怎能配得上「演員」二字?
朱媛媛不會刻意尋找」存在感「更沒有所謂的中年女演員的危機感。
當年,為了照顧家庭朱媛媛暫別熒屏,她沒有像某些明星那樣,用「犧牲」來換取公眾同情,而是坦然接受人生的不同階段。復出後,她也沒有急於用話題炒作博眼球,而是靠一部部作品重新站穩腳跟,迎來自己事業上的第二個春天。
這種對名利的淡泊,在流量至上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現在的娛樂圈,有人為了熱搜不擇手段,有人為了資源勾心鬥角,卻忘了演員的立身之本是作品,而不是熱搜詞條。朱媛媛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們:演員可以不紅,但不能不尊重自己的職業;可以錯過流量紅利,但不能辜負觀眾的期待。
朱媛媛與辛柏青的感情,同樣給娛樂圈上了一課。在這個劈腿、離婚、開撕成為流量密碼的時代,他們的愛情像一股清流,低調卻堅定。這種純粹的情感,不僅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了滋養,也為他們的表演注入了溫度。只有內心充盈、情感真摯的演員,才能在鏡頭前展現出角色的複雜與立體。反觀某些明星,把私人生活當作炒作工具,用情感糾紛換取曝光度,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終只會消耗觀眾的信任。
說實話,單就朱媛媛生病這一件事,如果放在喜歡炒作的演員身上,恐怕又要把流量榨得渣都不剩。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一個字一個字的懷念,一個詞一個詞的褒獎,刷屏的好感,給了朱媛媛51歲燦爛人生的最好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