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鬧海》國內創造票房神話後,在海外市場也勢如破竹、屢創紀錄,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成功案例。
電影在日本上映首周末,在映影片場均票房和上座率均獲第一,這樣的成績就連在日本非常受推崇的成龍也做不到。
另外《哪吒2》官方也透露,電影在英國及愛爾蘭點映首日,破近20年華語電影最高首日票房紀錄!以及開畫超過5塊銀幕的影片中單館平均票房冠軍、新片票房排名第2,在映影片票房排名第4,成績相當亮眼。
而截至發稿,《哪吒2》北美票房即將邁過2000萬美元大關,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成績也相當不錯,這使得《哪吒2》最終票房有繼續向前沖的可能,目前已經是全球票房第五,想爭第四也能看到一點希望。
但是在商言商,儘管《哪吒2》目前給片方帶來的票房回報已經超過47億,但沒有誰會嫌錢多,更何況電影公司是錢足夠多才能滿足各種拍攝要求。然而,縱觀《哪吒2》從上映至今,會發現前前後後至少錯了三步,導致損失了不少收益。
錯誤1:輕視了衍生品開發運營
近幾年二次元的衍生品市場逐步擴大,各種穀子、吧唧卡、玩具等備受年輕人追捧。作為動畫電影,這部分原本是《哪吒2》重點開拓並深耕的領域。
速途研究院的院長之前曾表示:「現在縱觀全世界排名前十的電影,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衍生品授權周邊所賺的錢比電影票房賺的錢還要多,甚至一些好的電影,衍生品和周邊賺的錢是電影票房的3倍還要多。」
不用說3倍,就算1:1計算,《哪吒2》如果運營得當,衍生品和周邊賺的錢至少能有100多億。
但現實如何呢?出品方光線影業在衍生品和周邊這塊,授權給了包括湖南桑尼森迪玩具、泡泡瑪特等20餘家合作夥伴,據媒體報道,目前湖南桑尼森迪銷售額突破2億元,但侵權現象嚴重,公司負責人坦言,有20多家商戶通過社交平台銷售山寨版哪吒,維權很難。
盜版如此猖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正版供不應求,無論是桑尼森迪還是泡泡瑪特,商品總是上架就很快售罄,大批粉絲想買都買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購買盜版。
這樣的結果證明,從一開始光線影業就操作失誤了。很顯然,出品方沒有特別在意電影的周邊和衍生品市場,畢竟中國電影市場和北美不同,以往沒有這個領域的成功先例,試想一下,如果光線影業能預料到電影會火到這種程度,肯定會在衍生品和周邊領域花更多功夫,大幅提高授權費用、採用和生產商按比例分銷售利潤,甚至由自己牽頭,找工廠代工生產官方衍生品的方式,如今肯定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錯誤2:沒有及時、積極的做好海外發行
《哪吒2》海外市場,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內地同步上映,包括中國香港。只能遺憾於片方沒有做好前期規劃,而且還顯得手忙腳亂。
以前文提到的日本市場為例,當時日本海報措辭是「緊急」上映,通過宣傳語不難看出日本的發行商真的著急了。因為實在太著急,連日文字幕都來不及配,3月13日先以英文字幕版上映,我試著腦補了一下日本觀眾在電影院聽中文配音、看英文字幕的感覺,覺得特別有喜感。
而日文字幕則要在4月4日才正式上映,到時肯定又會掀起另一波觀影狂潮。日本發行方的宣傳語寫的也很有意思,用了一些特別誇張的辭彙。比如形容《哪吒2》是「動畫電影世界歷代票房收入第一」,是「世界狂熱的大熱門作品」,登陸日本是「緊急決定登陸」,真的給足了電影排面。但如果儘早準備,上映之初就有日語配音版,票房肯定會更好。
錯誤3:海外發行商保底發行
此前北美髮行方華人文化發文透露,他們是以較高的價格給《哪吒2》做保底發行,這意味著《哪吒2》的北美票房收益將全部歸於華人文化。基於之前鮮有國產電影在海外成功先例,所以《哪吒2》的價格不會高到離譜,這意味著電影海外票房如今這麼好,但片方「一口價」收完錢,票房多少和片方無關了,這是判斷失誤,損失了海外票房分賬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