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演員主播豈能總是因偷稅漏稅搶戲

連日來,接二連三的涉稅風波引發極大關注。有網紅主播被舉報涉嫌稅收違法行為,賬號被封;也有明星小花被曝光偷稅漏稅,多個代言品牌應聲下架相關內容;還有某明星被曝遭舉報偷稅漏稅後,已補繳相應稅款。

上述幾起案例,當事人皆未給出正面回應,真相如何,仍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查證。但從社會輿論的高度關切之中,不難讀出大家對涉稅問題的敏感。稅收,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依法繳稅納稅,是每個公民的應盡義務;監督繳稅納稅,也是稅務機關的職責所在。明星網紅等公眾人物,本身處於聚光燈下,且這個群體更大限度享受了近年來社會經濟尤其是網路經濟發展的成果,屬於高收入群體,理當模範依法納稅。

近年來,演藝圈偷稅漏稅亂象屢屢曝光,從天價片酬、巧立名目、陰陽合同,到集中在稅收優惠地註冊公司、成立個人工作室等降低稅率,明星收入之畸高、多樣,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五花八門的避稅、逃稅渠道讓人咋舌。而更讓人震驚的是,種種前車之鑒,並沒有成為後事之師。儘管某些頂流明星因稅收相關問題翻車涼涼,儘管某些人明知稅收問題是不可觸碰的紅線,但違規操作仍時有發生。在後續一眾涉稅事件中,往往能看到這樣的熟悉橋段——明明稅務機關已經發出了追繳通知,但某些明星在補繳稅款、滯納金等問題上依舊行動遲緩,直至鬧得滿城風雨,才扭扭捏捏地補上。顯然,一些人對於涉稅事項,仍然存在很強的僥倖心理。

事實說明,有必要以典型個案為契機,持續提升對於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的警示與震懾作用。揆諸世界,對高凈值人士徵稅一直都是敏感且難度較大的事情,各國都進行了不少探索,也都祭出了「嚴刑峻法」。在美國,很多聲名顯赫的商賈大腕都曾因逃稅被罰到傾家蕩產,嚴密刑事法網的震懾作用可見一斑。就我國來說,眼下,全社會對於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的容忍度持續下降,為補足漏洞、完善制度提供了良好的輿論環境,也要求進一步關口前移、從嚴管理,不斷強化「一旦逃稅,必受嚴懲」的預期

公平正義是社會基本價值訴求。無論是多大咖位,有多少粉絲,都得老老實實、遵規守矩。多措並舉,嚴法高壓,讓逾越紅線者寸步難行,才能打消蠢蠢欲動的僥倖。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評論員 杜梨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