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寒病逝10年了,臨終前將兒子託付給海清,海清是否履行諾言?

27歲的柏寒因出演電影《寸草心》而正式踏入演藝圈,相比於同時代的明星來說著實要晚上許多。從藝30年,她獲獎作品不多,並不是一位特別耀眼的明星。

在她55歲時憑藉《媳婦的美好時代》中經典的「婆婆」形象,榮獲第16屆上海電視節最佳女演員獎等眾多獎項。

在她事業即將再有突破之際,卻突發疾病56歲離世,為她的演藝生涯畫上了一個句號。彌留之際,病榻前將她唯一的兒子「」託付」給海清照顧。

如今10年已過,海清是否履行了當初的承諾?如今她的兒子又過得怎樣?

柏寒1955年4月出生於北京西城區,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法院的公務員,從小就享有富足的生活。

父母對她亦是百般疼愛,幾乎沒有做過什麼粗活,在家中父母親也時常教小柏寒讀書習字,三口之家充斥著歡聲笑語。

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全家因為時代的變化遭受了無盡的「苦日子」。父親被下放到了農村改造,母親也沒了工作。

曾經的美好生活歷歷在目,現下一家人不僅要干農活,還得忍受別人的閑言碎語。

「你瞧,那不是柏家的老婆,之前過得可滋潤了,現在還不是要跟我們這些鄉下人一起早出晚歸的,不曉得是造了什麼孽。」

本來已經備受打擊的母親被可怕的流言蜚語徹底擊倒,精神失常,瘋瘋癲癲。

年少的柏寒經常跟在母親身後,害怕哪一天自己打個盹兒的功夫母親就不見了。

有一天母親真的找不見了,把柏寒急哭了,去田裡叫上父親一起在熟悉的地方到處尋找。直到夜幕降臨,躲在樹林裡頭的母親唱起一家人時常哼起的歌謠,父女倆才發現了暗處的母親。

每天過著這樣的生活,父女倆就像一個人做了兩三個人的工作,疲憊不堪。

柏寒每天都會祈禱母親能夠恢復如初,一家人還是能夠開開心心生活下去的。

上天也許是聽到了她虔誠的禱告,母親在幾年後精神恢復正常。第一件事就是摟著丈夫和女兒掩面而泣,懷裡的女兒也長高了,只是愈發消瘦。

「這些日子真是苦了你們了。」母親抹著眼淚哽咽。本以為日子會像自己預想那樣,每天能夠吃到母親做的熱飯熱菜,不曾想命運給一家人開起了玩笑。

母親在恢復的第二天自殺了,不想因為自己隨時再次瘋癲而拖累最愛的兩個人。

時隔幾年,唯一的至親也因勞累過度而患病,沒有父親的工資家庭收入為零,負擔不起父親的治療費用,最終父親不治身亡。

沒有父母的保護,柏寒只能自立自強,哪怕再難再苦也不怕,總得好好活下去。

16歲那年,在學習表現優異的柏寒被特招進入北京市供電局。在單位中她努力工作,服從安排。進工廠當過車工,修過電錶,不比男子表現得差。

天性樂觀的柏寒在工作閑暇時間也會唱著當下流行的戲曲,模仿舞台上的人物,多次參加單位里的文藝演出,她的節目也變成了壓軸表演。

她的出色表現被文藝隊看中,於是她被邀請加入,如果有演出就會出去表演。

柏寒做著這份穩定的工作,賺著微薄的工資,還能有機會表演,她也覺得很知足,這一干就是7年。

隨著閱歷增加,她由心嚮往文工團的生活,只要有消息就會去報名。前前後後二十幾次都被無情地淘汰,原因僅僅是家庭成分不好,過不了政審。

堅強的柏寒越挫越勇,不停地嘗試各種方法,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79年她帶著原創作品參賽,順利考入中國國家話劇院,變身為一名演員。

柏寒到了結婚的年紀,經人介紹柏寒認識了前夫,他欣賞柏寒奮發向上的勁兒,處處關心照顧她。

自從父母去世,柏寒很久沒有感受到有人這麼關心過自己,她也想有個可以依靠肩膀溫暖的家庭,在一起接觸了一段時間後覺得人還不錯,很快他們組建了家庭。

1981年12月生下兒子,柏寒終於可以緩一緩,心想著相夫教子了。

可是,婚後因為家庭的瑣事兩人經常爭吵,丈夫也忙著工作很少搭理母子,感情也更加疏離。一度隱忍的柏寒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選擇在1988年與丈夫離婚。

柏寒一個人帶著7歲的兒子,再次重拾舊業,扛起了生活的擔子。工作的忙碌讓她很少歸家,更顧不上兒子的日常,只能托親戚朋友照料兒子。

懷著對兒子的愧疚,她便想多賺些錢來彌補,殊不知孩子缺少父母的疼愛也會變得叛逆。

1996年,在兒子15歲生日那天,柏寒帶著精緻的蛋糕回家給孩子慶生,一起進門的是一位年長的中年男人。

「冬冬,這是韓伯伯,他知道你今天過生,特地給你買了蛋糕。」柏寒笑著對兒子說。

但是兒子沒有乖巧地叫一聲「韓伯伯」,而是全身散發著對他的陌生感覺。

習慣相依為命的兒子無法接受另一個「父親」,這很正常。韓小磊更加清楚,要想孩子認可自己必須真心實意待他,讓他慢慢感受到「父親」的關心和愛。

他對孩子說:「冬冬,你媽和我都不容易,我們也是彼此的知己。你過去也吃了不少苦,我會一輩子對你們好的。」

可孩子年紀小,他怎麼會懂得這麼多道理。待韓小磊走後轉身抱著柏寒哭訴:「媽媽,我不要韓伯伯,我有爸爸。」

孩子口中的韓伯伯正是知名導演韓小磊,他比柏寒大15歲,他們在1995年就已經認識,兩人對表演都有極大的興趣,有著共同點的兩人常常有聊不完的話題。

韓小磊1941年出生於陝西西安,是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曾經導演過《櫻》、《鐵市長》等優秀作品,前妻與韓小磊離異後帶著女兒去美國了。

兩人相識於一場研討會,會上韓小磊對柏寒的表現提出了一些建議,柏寒虛心接受並且主動找到韓小磊聊起細節的問題。一來二往,他們成為了朋友,一起看話劇。

有一回韓小磊找到了一部文學作品想跟柏寒分享,他急不可耐地跑去她家找她。沒想到他看到的是一個很不寬敞的房間,周邊擺放著很多雜物。

此時的柏寒正打算做飯,在往外挪著煤氣罐。這一幕讓韓小磊心生憐惜,對柏寒也多了一些敬佩之情。

素日里,韓小磊對柏寒照顧有加,把她的兒子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看待。二人在1996年登記結婚,儘管那時沒有得到孩子的認可。

兒子在他們結婚當天晚上哭著跑出去,讓他們打著手電筒找了好久。找到他時,韓小磊長嘆一聲說:「冬冬,我們可找到你了。」柏寒也拉著他的小手往回走。

沒走多久,孩子犯瞌睡走得東倒西歪,韓小磊二話不說把他背回家了。

婚後的甜蜜生活讓柏寒重新認識了愛情和婚姻,直言:「遇到韓小磊,我才是真正有了初戀。」

兒子也在成長中一次次被韓小磊的付出所感動,終於開口叫了一聲「爸爸」,改名為韓青。

好景不長,2003年母子倆正在看電視,忽然聽見書房中傳來一聲巨響。他們趕緊跑過去,只看見韓小磊雙手緊緊捂著胸口,嘴巴張開。

到醫院時韓小磊已經沒有生命體征,離開了這個家。

生命中這個愛她的男人已經遠去,柏寒失去了往日燦爛的笑容,沒有心思收拾打扮,成日以淚洗面。韓青不忍心看母親消極度日,特地做了一道紅燒魚。

一筷子下去,柏寒哭得更傷心了:「這道菜是你韓爸爸最喜歡的。」

時間似乎撫平了這個創口,由於韓青自身非常刻苦,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後,與母親一起演戲,經常討論劇中角色該如何呈現出來。

柏寒在《媳婦的美好時代》影視中飾演「婆婆」曹心梅,這與她的經歷有很多相似之處。性格上都是愛操心,心直口快的人,頭婚離婚後再婚,再婚後失去了丈夫,兒媳婦是護士。

這簡直是為她量身定做一般,那個不修邊幅的「老太太」火遍了全國。

接踵而來的是榮獲各種獎項,包括第1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文化部優秀演員獎等。

獲獎的同一時期,柏寒突然開始厭食,失眠,去醫院檢查得知患有神經性內分泌腫瘤,是良性的。因為是良性腫瘤,母子都沒放在心上。

恰好韓青在拍一部劇,柏寒也經常去劇組探班,給兒子帶上一些親手做的飯菜。

幾個月後柏寒感覺到身體劇烈疼痛,再去醫院時,醫生告知韓青:「腫瘤已經變成惡性的了,你們要做好心理準備。」

病房中,柏寒拉著對前來探望的海清說:「我估摸著也沒多少時間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韓青。」

海清紅著眼眶回道:「我一定會照顧好他,把他當成自己的弟弟。」

柏寒之所以敢臨終託孤,就是因為她與海清因戲結緣,成為了相差22歲的忘年交。

海清1977年出生於江蘇南京,出演過眾多作品,一直以國民「媳婦」的設定活躍在大眾視角。

正是《媳婦的美好時代》讓「婆婆」柏寒與「媳婦」海清相遇,兩人在戲裡面抬杠、鬥智斗勇。戲外一起討論,柏寒經常給海清一些提點,讓她對媳婦的體悟更深。

她們興趣相投,性格都是大大咧咧的直腸子,這部劇結束後還相約去旅行。平時也經常竄門,讓海清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友誼。

柏寒患病期間也會到劇組看望海清,直到韓青打來電話:「媽媽快不行了,您趕緊過來見她最後一面吧。」

2013年柏寒再次憑藉《媳婦的美好時代》獲獎,可惜她自己已經沒法領獎,在海清的幫助下,該獎項是由韓青上台代領的。

海清看著「弟弟」甚是欣慰,也回想起柏寒在世的點滴。為紀念母親,韓青將名字改為寒青。

同在影視圈,海清給寒青提供了不少幫助,但是寒青有著母親那樣自立自強的性子,不停打磨自己。

2019年參演過《長安十二時辰》、《老酒館》等,其中的經典角色何孚,是劇中最大的伏筆,前後反差巨大,讓很多觀眾記住了他。

曾經柏寒心中放不下的兒子,如今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妻子溫柔賢惠,在醫院工作,小倆口也是經人介紹走到一起的。成家後的寒青更加有責任有擔當,對妻兒百般照顧,家庭美滿。

同時,他在各影視作品中用心鑽研,只為呈現最好的狀態。人們不僅僅以柏老師的兒子來看他,更是一個敬業、有演技的演員。

十年來海清多了一個弟弟,這位弟弟寒青有了自己的事業,找到了人生伴侶,生活上了軌道。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優秀的作品中嶄露頭角,感恩母親與「姐姐」海清的悉心照料,感受生活的美好。

生活需要勇往直前,當我們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