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了個電影《天堂的張望》,挺感人的。
人在無條件幫助他人時,結果上雖說都是好的,但動機上往往也各有不同,其中有一種類型,客觀上是幫助他人,但出發點更多地是一種自我救贖,通過內心的鬥爭,去壓制人性中自帶的自私,去通過善良的表現獲取內心的寬慰,因為善良是一種習慣,需要在無數次的踐行中形成。
網路劇照
上面電影里的善良,更多是對行善者自己的生命,無大的影響下的捐款。
而另一個,前段時間看的韓國電影《隧道》,關鍵時刻的善良則涉及自身存亡。隧道塌陷後被困的男主,意外發現一個同樣被困的姑娘,自己所剩無幾的礦泉水,是否分給對方?分多少?看的時候我也在代入,彈幕里也有不少評論。這個時候的善良,更多是一個人日常累加出來的本性,可以是稍加思索甚至不加思索。當然,這部韓國電影里除了兩個男主有人性的閃光點,更多還是在諷刺其他的人,那些韓國社會中表現出來的冷漠、冷血。
所以說,人雖然很渺小,但人性是偉大的。人在某個節點散發的崇高,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力、意志力、思想力、鼓動力,是可比擬宇宙之無垠般的存在。
網路劇照_窮困但暖心的一幕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