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走紅,啟發真人秀新創作思路

最近朋友圈的話題大多集中在《夢華錄》這部劇上。該劇根據關漢卿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改編,講述三個女人(趙盼兒、宋引章及孫三娘)經歷各種困境,攜手勇闖東京的創業故事。當然,觀眾們最津津樂道的還是愛情戲。拋開歷史背景,我們看到的似乎是現代都市白領的愛情故事,這讓我的一位做婚戀綜藝的朋友很興奮。

他認為婚戀類節目做到現在,基本上年輕的、年老的、帶著孩子的、帶著父母的、男選女、女選男……都做得差不多了。原本熱鬧的婚戀類節目市場,當下卻顯得有些寂寞冷清。如果可以「穿越」回古代,讓今天的孤男寡女們身處歷史場景,通過古代的生活和風物互相認識,談一場蕩氣迴腸的戀愛,這樣的真人秀或許能吸引觀眾的目光。

事實上,也有朋友和我分享過義大利研發的一檔婚戀交友節目,其核心模式就是讓現代人身著古代裝扮,按古時的生活習俗在古堡里共同生活,穿越式相親。此類節目可以實現當下話題與古代文化風俗的緊密結合,做得好的話,不僅能讓生活服務類節目更實用,還能弘揚傳統文化,是符合電視傳播規律的創作思路。

結合最近幾年河南衛視堅持國潮,基於中國傳統文化製作的大量晚會節目,都取得了收視、口碑的雙豐收,不難推測,如果有人去做這種穿越類型的綜藝,是有很大機會獲得成功的。當然,此類節目的創作者需要具備紮實的歷史文化功底,在歷史背景、場景道具、服裝妝容等方面都不能出現太多破綻。

此外,此類節目還可以結合當下的前沿視聽科技,擴大節目外延。鳳凰數字科技就攜手《夢華錄》,結合「畫游千里江山」活動,合作推出《探夢·夢華潮》系列視頻,借《夢華錄》這樣的當紅IP推廣其數字媒體藝術作品。我所接觸過的幾個以歐洲古堡為背景的真人秀,也都不約而同地在節目推廣環節引入了VR虛擬現實)技術。

曾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綜藝和劇集創作都喜歡到國外取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發,極大地增加了海外取景的難度和成本,也讓更多製片人重新將目光聚焦國內,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製作觀眾喜聞樂見的內容。試想一下,如果將現在的婚戀、廚藝、花藝等生活服務類節目放到古代背景中,古今文化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頗令人期待。

當人們談論《夢華錄》時,有人感慨劇中角色的內斂含蓄,對劇中人物在情感表達上的矜持表示認可。如何塑造或是展示人物性格,也是真人秀導演需要花工夫研究的課題。大多數中國人的性格都是內斂、拙於表達感情的,如何通過藝術手段去表達這種低調含蓄,並達到打動人心的目的,不是照搬國外真人秀模式,或是聘請國外節目顧問就能做到的。

創新一定伴隨著風險。全新的表現方式、表演風格、劇情結構,固然能引發觀眾的好奇心與熱議,卻也是把名副其實的「雙刃劍」,這也是多年來熱門影視作品「跟風」「跟庄」現象不斷的原因所在。國潮興起的當下,影視創作更需要根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新與突破。前陣子上海疫情,很多觀眾通過抖音認識了老戲骨李立群。而早在這之前,我就一直在抖音上觀看他分享其收藏的各種紫砂壺的視頻。李立群和宜興的很多工藝美術大家相熟,足見其在此領域早已浸淫多年。收藏類真人秀與歷史文化緊密相連,此類節目也曾紅極一時。如果在當下的生活服務類節目中融入歷史文化元素,也是完全能夠創造出全新的電視藝術形式的。這也是我從《夢華錄》走紅所看到的可能成功的電視真人秀創作思路。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