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不離「社恐」,卻次次上綜藝,她的社恐為何如此與眾不同?

最近網上最火的綜藝,便是這檔《五十里桃花塢》。

節目中的爭議人物是宋丹丹李雪琴

自節目播出後,無數人都在罵宋丹丹。

她一連上了將近10個熱搜,卻沒有一個是好的。

打開熱搜條:「宋丹丹讓人窒息」,「宋丹丹強勢」等等。

滿滿的惡意撲面而來。

很多路人看到這個詞條,都感到好奇,紛紛點進去綜藝。

才發現,這些惡意是因為節目中發生的事。

比如節目剛開始,宋丹丹建議董璇找一個踏踏實實的人過生活。

接著是在節目中,宋丹丹一直懟汪蘇瀧

然後便是復盤會上,李雪琴建議分工幹活,防止大家搶活。

被宋丹丹懟,然後宋丹丹還說李雪琴懶。

短短几句話導致李雪琴無力地給了自己一巴掌。

這一巴掌將節目推上了高潮,畢竟綜藝看的就是爭議點。

當然宋丹丹也被這一巴掌送上了熱搜。

許多觀眾都感覺到了李雪琴的無奈。

可廈姐卻感受到了宋丹丹的無奈,以及李雪琴的與眾不同。

李雪琴是一名脫口秀演員,自走紅後立下的人設是「社恐」。

在她自爆的過往經歷中,說的也是自己曾得過抑鬱症

然而一個曾經的抑鬱症患者,成為了一名脫口秀演員。

走紅後句句不離「社恐」,卻次次上綜藝。

這樣的操作,令人看不懂!


2018年,李雪琴回國。

歸國之後處於迷茫之期,不知道自己未來走哪條路。

恰好當時國內的短視頻行業開始發展。

她思來想去,決定做自媒體。

最初,她對如何運營賬號沒有任何想法。

只是拍攝一些簡單的視頻,後來開始COS自己喜歡的明星。

慢慢的也積累了一些粉絲。

有了粉絲之後,她開始直播,與粉絲嘮嗑。

有一天嘮著嘮著,直播間進來一位大哥。

大哥非常的豪爽,抬手就給了一千元的打賞。

這位大哥就是謝田飛。

謝田飛也曾在國外留過學,回國後開始創業。

只是他沒有成功,建立的電子競技公司沒幾年就破產了。

公司破產後,他轉型做了自媒體,而且做得風生水起。

謝田飛也是無意之中點入了李雪琴的直播間。

看她直播還挺有意思,便大方地打賞了一千元。

也因此兩個人有了聯繫,還曾一起去過英國做活動。

2019年,李雪琴在網上喊某星的視頻突然得到了正主的回應。

這一下就讓她爆紅網路,她立刻抓住時機帶上自己的好友楊凡正式投身短視頻創業。

與她們一同合租的,還有做短視頻的謝田飛。


後來,李雪琴拿到了300萬的天使輪投資,準備正式開啟事業。

只是李雪琴不懂運營,楊凡也不懂。

兩個小姑娘只能對著300萬投資唉聲嘆氣。

直到那天,李雪琴想起了身邊的室友謝田飛。

謝田飛做的是音頻節目,也有一波粉絲。

所以他並不想加入李雪琴。

但他卻別不過這個小姑娘,最終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最初李雪琴像別人一樣做美妝博主,卻沒有什麼效果。

於是又開始做「2號樓3A系列」的視頻,更新一些他們的日常。

但這樣下來也沒有多大的瀏覽量。

為了播放量,他們絞盡腦汁地改變風格。

最終定下了「東北人」這個路線。

畢竟李雪琴和謝田飛都是東北人,靈感也多一些。

為了方便取材,他們還將公司搬到了瀋陽。

這一次的定位,他們成功了,連續更新的幾個東北人特點。

也有了不少播放量,積累了一定的粉絲。

本以為一切奔著美好發展的時候,變故再次發生。


2020年,武漢爆發疫情,全國按下暫停鍵,人們閉門不出。

無數的公司宣布破產倒閉。

李雪琴的公司也因為疫情進入了寒冬。

疫情過後,有一家公司出價30萬,想要簽約李雪琴的團隊。

三個人商量許久還是拒絕了,雖然艱難但他們還是想要走下去。

同年,李雪琴接到了《脫口秀大會》的邀請函。

她成為了一名脫口秀演員,且因為獨特的風格一舉走紅。

李雪琴是一名成功的脫口秀演員,也是一位成功的段子手。

她的故事非常精彩,而且都來源於生活。

也是從她的段子中,我們了解了與她一同創業的楊凡。

了解到了鼓勵她的謝田飛,更了解到了她的家庭。


李雪琴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高中上的是遼寧省重點,畢業後考入了北大

之後又去了紐約念研究生,每一步都是令人羨慕的。

但她也是悲哀的。

李雪琴走紅後上過不少訪談節目,從那些節目中我們了解到。

她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從記事起父母感情就不好。

初中時期,父母離婚。

那個時候,她的母親情緒很差,常常會沖她發火。

每次母親發火的時候,李雪琴都不反駁,而是安慰母親。

有時候她也很難過,但從不在母親面前展示。

每次放學的時候,會在外面哭,哭夠了擦乾淨眼淚回家照顧媽媽。

李雪琴曾說過一句話:我的叛逆期早在小學就結束了。

因為父母離異,母親賺的錢根本不夠他們花,全靠姥姥姥爺出錢,她才能上學。

所以她學習必須好,每次必須考第一名。

等到進入大學後,她想的又是如何去賺錢,如何養家,如何減輕母親的負擔。

在大學畢業後她想到了去紐約學英語,回來做英語老師。

卻沒想到異國他鄉的壓力,讓她積攢多年的鬱結全部崩潰。


最終想到了自殺,幸好最後關頭李雪琴清醒了過來。

之後她回國,開始創業,喊話某明星爆紅,走上脫口秀舞台,上綜藝,有了今天。


看李雪琴的經歷:

單親家庭長大,早早地獨立,承擔著照顧母親的責任。

小小年紀還要忍受母親的壞情緒。

為了能多賺點錢,獨自前往異國他鄉,最終壓力過大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甚至還曾想過自殺。

這些經歷足以擊垮一個人的精神,所以李雪琴的「喪」和「社恐」情有可原。

當然,李雪琴從一開始,就沒有瞞過自己的「社恐」和「喪」。

她覺得自己很慫,也覺得自己不能與人打交道。

這樣本沒有錯,錯就錯在一個口口聲聲「社恐」的人。

做了最需要社交勇氣的短視頻,甚至上了一檔又一檔的綜藝。

翻看李雪琴的簡歷,從2021年開始。

她上了十幾個綜藝,還拍攝了電影。

2022年過半,也參加了不少綜藝,儼然從一個網紅蛻變成了明星。

人進步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經歷或者種種原因變得「社恐」也沒有問題。

可你不應該將「社恐」帶到節目上。


看過《桃花塢》這檔節目的觀眾,都在罵宋丹丹強勢。

卻從未想過,什麼是綜藝節目,節目的導演組邀請明星來做什麼。

難道就是讓這一群年輕人,上了節目,各自做各自的事情。

不想社交就不社交,號稱社恐就什麼也不幹?

那麼這檔節目的意義在哪裡?

套用宋丹丹的一句話:你們來是做什麼的?

當然這檔節目中,不僅僅是李雪琴這樣。

還有其他的幾位也認為自己來到這檔節目,就應該順其自然。

不想與別人打交道,就自我放鬆。

撇除宋丹丹不說,只看他們的態度應該這樣嗎?

明星也好素人也罷,錄製節目其實就一份工作。

拿到了這份工作,就要付出同等的勞動力。

做電腦的要付出腦力,做銷售的要付出行動力。

做明星的同樣也要貢獻出同等的能力!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