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里的她,為什麼總是讓人喜歡不起來?

《甄嬛傳》播出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裡面的數個角色,角色之間的愛恨情仇,也早已經被我們銘記在心。

在這部電視劇中,不論是主人公甄嬛,還是皇后,華妃年世蘭,安陵容等等人物,無論主角還是配角,都是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可以說每一個角色,都是非常立體生動的,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哪怕是徹頭徹尾的負面人物,其實身上也有某些可取之處。

但是這當中也存在著一個例外,那就是《甄嬛傳》裡面的浣碧一角。對於浣碧這個角色,我詢問過身邊很多的朋友,得出的結論都是一致的,他們不太喜歡她。

其實作為甄嬛身邊的陪嫁侍女,也是甄嬛同父異母的親妹妹,浣碧的人設應該可以說是比較討喜的,但是為什麼在實際的演繹當中,從頭到尾,她就是讓人怎麼也喜歡不起來呢?

我覺得這和演員本身無關,原因還是出自角色自身的性格方面。浣碧並不能夠稱得上是一個好人,相反,她是一個有一些自私,只懂得為自己考慮的人物。

浣碧的母親只是和她一樣的小小丫環,而父親卻是當朝大理寺少卿甄遠道。只差一點,她就能和長姐甄嬛一樣,擁有繽彩紛呈的人生,可以更自由,更隨心所欲。

但是也就差在這一步,讓她只能夠以陪嫁丫環的身份隨長姐入宮,甚至連想念母親,都只能夠偷偷的燒紙祭奠。這對於浣碧來說是一種折磨,也意味著在無時無刻地告誡她,你和你的長姐終究是不同的,哪怕你們血脈相連,也終究不是一樣的人。

浣碧這個人生性驕傲,不管身份多麼低微,她其實還是下意識地把自己和甄嬛相比較。雖然一開始沒有表現出來,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也可以從蛛絲馬跡當中窺見浣碧這個人物的心理活動。

從小跟在甄嬛的身邊長大,浣碧的見識自然也是不低的。因此對於小門小戶的安陵容,浣碧是打心眼裡有點瞧不起的。

在入宮之後,得寵後的安陵容有一日,送來了兩套浮光錦製成的衣服送給甄嬛。而甄嬛為了安撫浣碧,特意賞給了浣碧一套浮光錦。

如果是一個普通且正常的丫環,在得到這樣的賞賜之後,心理活動應該是欣喜又忐忑的,也會將這身衣服好好地珍藏起來,不到重要場合是不敢拿出來穿的。

但是浣碧不僅堂而皇之地穿在了身上,還問身邊的宮女,自己和安陵容穿起來誰比較好看,言語之間充滿了對安陵容的鄙夷和不屑。

而後,因為自己在宮中燒紙被曹琴默發現,浣碧當了一段時間甄嬛身邊的卧底。在這期間,她真的是開始為華妃做事,甚至不惜回過頭來,暗害自己的親姐姐。

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她想往上爬。不管跟的人是誰,只要能夠讓自己得利,就是好的。所以浣碧會在甄嬛得寵後,也開始心裡痒痒的,想要勾引皇帝,希望皇帝可以偶然看中自己,便可以飛上枝頭做鳳凰。

在甄嬛向自己揭露了真相,姐妹二人相認之後,浣碧的心才算是真正安穩下來了。是她良心發現了嗎?

不,因為她知道甄嬛是善良的人,既然她承認了自己是妹妹,那麼只要有甄嬛在一天,自己就不會難過半分,她跟著甄嬛走,一定有肉吃。

如此又過了幾年,直到遇見果郡王,浣碧的心再一次躁動起來。她不是不知道,出宮修行的長姐和果郡王之間有一段難解的緣分,可是她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心。

後來甄嬛回宮,再後來,果郡王私藏甄嬛剪紙小像的事被皇上發現,在中秋家宴上,浣碧為了隱瞞真相,謊稱那剪紙是自己,陰差陽錯的被皇上賜婚,與果郡王成親。

可是我想,她也是有私心的吧,可以找到的借口有千千萬萬個,她偏選了一個和自己有關的。也許在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她就是在賭,幸而終於賭對了。

皇上是很樂於撮合他人的,正好趕上那天他心情又不錯,當即就將浣碧賜給了允禮做側福晉。

在如願嫁給允禮之後,她卻還是對果郡王府里的丫鬟采蘋不放心。為什麼呢?只因為采蘋長得足夠出眾,將她留在果郡王身邊,遲早會壞事。

采蘋雖是果郡王身邊的老人了,但最後還是被浣碧哄騙著送到了皇上身邊。浣碧天真的以為,自己的這一步棋走對了,既解決了夫君身邊一個可能的情敵,在皇上身邊從此又有了探聽消息的眼線,自己和果郡王,可以更快的探知皇上的心意。

結果沒想到最後還是出了岔子,也連累了姐姐甄嬛受到了影響。

浣碧這一生所做的最後一個,也是最為正確的決定,恐怕就是在果郡王死後,義無反顧地追隨他而去了吧。

浣碧這一撞,死的相當悲壯,她的心裡有追隨摯愛之人而去的決然,恐怕也有對姐姐甄嬛的幾分恨意。如果不是甄嬛和果郡王的相愛,又怎麼能夠促成王爺最後被賜毒酒。當至愛之人已逝,浣碧的心也隨之而死。她對這個世界再無任何留戀和牽掛,哪怕皇宮裡還有一個親姐姐在等待著她,關心著她,她也決絕的放棄了一切,追隨允禮而去。

回首浣碧的一生可以看出,其實她是一個比較自私的人,在很多重要的關頭,都只為自己考慮。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看過《甄嬛傳》之後,都不太喜歡浣碧的原因。

但其實,我想她這麼做也有她的理由,從小在那樣一個不受看重的環境當中長大,自己的身份是秘密,也是恥辱,造就了她不平衡的心態。

因為從一開始便一無所有,所以越往後,越拚命的想抓住太多,可惜太過急切,最後反而還是兩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