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知道杜甫的人都知道他的後半生顛沛流離,當他流落到江南的時候,他遇到了都城舊識李龜年。彼時,正是暮春,花開過又落了的時節。所以他的詩里用了「落花」一詞。
那麼,這落花到底有幾層意思?
但凡詩詞,無非有兩層意思:
一層是字面的意思,這部分大多數是實景;一層是引申出來的意思,這就是根據字面意思,結合當時的背景,體會出來的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虛的,卻是真情,所謂虛實相間,寓情於景。
覺得杜甫的這首《江南逢李龜年》也一樣,實寫的一層就是當時的真實情況,春天已近尾聲,盛開的繁花已經開始凋謝了;你能想像出的落英繽紛的場景。
第二層就是這「落花」的象徵意義了:這個又可以分為兩層,一個是大環境,家國情懷;一個是小我,個人經歷。
杜甫本身就是愛國詩人,號稱「詩史」,他的詩可以稱得是「詩史」,當然是會和國家人民命運聯繫在一起。
當時的國家什麼樣呢?
大唐盛世已然要落幕,安史之亂弄得社會動蕩,百姓們在官府和戰亂的雙重傷害之下,苦不堪言。所以這「落花」就是指日漸衰落的大唐,盛世繁華如落花,在瓣瓣凋零。
而對杜甫,包括李龜年的個人而言,人生中最美的年華也已成流水,只剩下回憶:杜甫也不是生來就貧困,在少年和青年時代家境是相當不錯的,也曾鮮衣怒馬仗劍天涯,也曾呼朋喚友花前酒下;而李龜年,是著名的樂人,曾是達官貴人歡筵上的常客,因為紛飛的戰火才逃難到江南。
在長安的時候,是他們的好時光:「岐王宅里尋常見」里的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是個愛好風雅之人;而「崔九堂前幾度聞」的「崔九」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曾任殿中監,是唐玄宗眼前的紅人。杜甫在岐王宅里欣賞過李龜年的藝術,又在崔九家裡聽過李龜年的歌聲,可見當時李龜年是王孫貴族的常客,而杜甫也曾是座上賓。
可這些只剩下回憶了!如今李龜年淪落到賣藝為生;杜甫更是居無定所。在這春盡花落的江南,在這樣艱難的境遇之下,二人又相遇了!頗有些「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味道。
所以說,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里的「落花」,有虛和實兩重意思;而虛的意思里又包含了兩層意思。
花是落花,過了盛開的季節;國運如落花,過了最強盛的時候;人亦如落花,過了美好的年華。一切都是逝去,挽留不住,徒增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