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棄嬰」到「大老闆」,又一位創始人投身慈善,這一次捐了14億

2020年12月29日21:00:10 娛樂 1876

提到「世界魔水」,人們脫口而出「可口可樂」。而提到「中國魔水」,一些80後和90後們也能夠迅速地說出「健力寶」的名字。如今的健力寶相較於巔峰時期而言,名氣明顯下降太多。而它的創業故事,也是充滿傳奇色彩。

從「棄嬰」到「大老闆」,又一位創始人投身慈善,這一次捐了14億 - 天天要聞

當初李經緯千辛萬苦打造了這款中國人的「魔水」,並將其推廣至海外。可就在營收越來越好後,這位創始人卻被「踢出局」。在最後一次的轉讓簽約儀式後,沒隔幾天就突發腦溢血去世了。

而除了李經緯以外,其實還有不少有過被趕走經歷的人才。例如蘋果的喬布斯、地產大亨王石等等,而今天的這位人才也有過同樣「被趕走」的遭遇。

1958年,呼和浩特的大草原上,誕生了未來的「奶界大腕」牛根生。年幼的時候,因為家境貧寒,牛根生被親生父母「拋棄」,賣給了一戶養牛家庭,於是順理成章地做起了養牛娃。1983年,彼時25歲的牛根生進入了伊利(一開始不叫伊利,名為呼和浩特回奶食品廠)。

從「棄嬰」到「大老闆」,又一位創始人投身慈善,這一次捐了14億 - 天天要聞

因為出色的成績,牛根生很快被挖掘。進入工廠不到十年,就成為了當時伊利生產經營部的副總裁。可是即便伯樂再賞識自己,不是千里馬想要的,最終還是會走到盡頭。從1992年到1998年,牛根生和自己的伯樂,也就是伊利的董事長鄭俊懷產生了不少的分歧。於是在進場15年後,牛根生主動離開了伊利。

而如今伊利「死對頭」之一的蒙牛,便是後來牛根生另起爐灶創辦的。離開伊利的牛根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便帶著自己豐富的經驗創辦了後來的蒙牛。而當時牛根生離開的時候,伊利也一併免職了當時的舊部門。

從「棄嬰」到「大老闆」,又一位創始人投身慈善,這一次捐了14億 - 天天要聞

所以當聽聞自己曾經的領導另起門戶後,這些被辭退的舊職員們紛紛重新入職蒙牛。不僅如此,一些曾經的伊利員工,也主動跳槽至蒙牛。領軍者有了,員工也有了,蒙牛的發展自然也就開始了。在成為中國乳業四強後,更是直奔資本市場。

這一次的上市之旅,也為牛根生和蒙牛帶來了財富的「恩寵」。而且因為蒙牛是大陸第一家在中國香港上市的乳製品企業,所以投資人們很是看好,給其帶來了迅猛的發展。當然蒙牛的成功,也離不開大力的宣傳。宣傳費用,更是逐年上漲。看看電視里循環播放的蒙牛特侖蘇廣告,也大致有數了。

從「棄嬰」到「大老闆」,又一位創始人投身慈善,這一次捐了14億 - 天天要聞

不過,如今的蒙牛能夠繼續保持迅猛發展,除了感謝牛根生以外,還得感謝中糧集團。2008年,中糧成功加入蒙牛並成為蒙牛的第一大股東。而牛根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逐漸淡化自己的色彩。從董事長到董事會主席再到徹底離開,如今的牛根生將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在慈善事業上。

從「棄嬰」到「大老闆」,又一位創始人投身慈善,這一次捐了14億 - 天天要聞

雖然關係上,牛根生和蒙牛已經沒啥大關係。但是人們提到牛根生的時候,不免會想到蒙牛。所以牛根生在慈善事業上的建樹,也「免費」為蒙牛進行了新一輪的宣傳。由牛根生創辦的老牛基金會,如今累計捐贈資金已經超過14億元人民幣。從「棄嬰」到慈善家,牛根生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