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網紅奶茶店賣起棒冰已經不稀奇,迷客夏則打算七月開新店賣零食、香氛蠟燭。
許多手搖奶茶店這次出奇招,並不是一時的聯名熱,而是「突圍」將已飽和的手搖奶茶店市場。
跨界做零售食品,目前已經成為手搖奶茶店躍躍欲試的新戰場。
七月起,當你走進手搖奶茶店迷客夏的新店型,會發現這個約一般手搖奶茶店面至少一倍大的空間里,除了飲料,竟然還賣了四十幾種零食、果乾、爆米花,該品牌甚至也在在線推出飲料香味的香氛蠟燭。
另一頭,6月中旬,已有28年歷史的手搖飲品牌,則攜手食品大廠推出「紅豆粉粿珍珠棒冰」,這款商品首賣這天就引發大熱賣,從超 市到門市都一盒難求,短短四天內,突破十幾萬隻銷量,相當於同期間內熱賣的紅豆牛奶棒冰銷量的五成;另一個手搖奶茶品牌,也聯手便利店推出雪糕、爆米花等跨界商品。
為什麼手搖奶茶品牌在這個夏天都開始「不務正業」?
食品零售會成為手搖奶茶店的新戰場?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近年各大連鎖品牌「聯名熱」的又一樁,但其實…這背後是手搖飲品牌抵抗大環境飽和的突圍策略。
過度競爭的市場已讓業內所有人都很辛苦,但對迷客夏這成熟的手搖奶茶品牌又特別不利。
手搖奶茶店,汰舊換新的速度其實是非常快,消費者喜新厭舊,一個品牌剛出來時消費者雖然會特別熱愛,但過了幾年,可能就會覺得他的熱度退燒了。
為了迎戰過度競爭的市場,以及持續冒出的新品牌,這些手搖奶茶界的老將,試圖進攻食品零售,為自己創造新局面。
迷客夏總經理黃士瑋坦言,現在經營手搖奶茶店是相當地困難,像迷客夏這樣的成熟品牌,得找第二個成長曲線才能站得穩,為此,他希望把自己變成通路,推出多元商品,藉此提升客單價,將坪效最大化。許多手搖奶茶店靠辦活動刺激營收,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提高客單價,才是能活下去的重點,未來迷客夏不再是一家手搖奶茶店,而是通路!
幾年前,每家手搖奶茶店都賣珍珠奶茶時,也很多人都有疑問:市場都要飽和了,這樣還做得下去嗎?
個人認為:作為手搖奶茶店業者,其實要想的不是市場飽和度,而是要如何讓自己的店不被淘汰!
跨界食品要先求穩,冰品市場將成為手搖奶茶店初試驗
其實,這次有些手搖奶茶店會以冰品出發,正是從過去的失敗經驗汲取而來。
2018年,某手搖奶茶店曾跨界烘焙,推出將珍奶當作餡料做成歐式麵包,但因既有品牌形象和麵包難產生連結,再加上店面開在租金過高地段實在難耐,後以虧損收攤。
且過去幾年,也曾推出一連串聯名營銷,例如,買飲料送卸妝油、牙膏等等,但經營者卻發現…這些都只是短期促銷,無法累積長期品牌資產,經過反思,決定回歸本業打穩基礎,再延伸至和本業相關性高的產品,才能走得長遠。
像該手搖奶茶店這次推出的棒冰,堅持得使用自家黑糖,確保招牌飲品做成棒冰後,仍是粉絲熟悉的味道,就是希望能吸引老主顧。
而迷客夏也選擇從親近性高的零食切入,先把自家招牌橙子綠茶製作成門檻較低的棒冰,再推出果乾、爆米花等產品。
通常買飲料是因為嘴饞,所以推出解饞零食,才不讓消費者覺得跳脫太多。
要找以食安把關出名的公司合作,不只是讓民眾放心,更是要能藉此推出質量穩定的產品,變成長銷品,而非只是一時噱頭。
跨界做零售食品,目前成為手搖奶茶品牌躍躍欲試的新戰場,不過,眼前仍有挑戰待克服。
首先,長期販賣聯名跨界產品的知名便利商店分析,跨界產品要能成為長賣款,得先有強大產品力,除了「異中求同」,跨界商品的口味、口感能成功交融,不突兀,也得「同中求異」,所以,要在市場上多種主打同口味的商品中,找到自家特色。
再來,食品零售業十分重視食安問題,以往不事原物料生產的手搖奶茶店,組織結構都要隨之調整。
手搖奶茶店不是工廠,體制七成以上都專註在門市營運,對質量管控相對不強,一旦出現食安問題,可能無法管控。
若新推出的零售食品出包,會連帶影響民眾對手搖奶茶品牌的觀感,影響原有飲料銷售,同時,跨入新市場時,也得思考如何與既有食品大廠競爭。
對於用《網紅奶茶店不務正業出奇招》的經營技巧,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
----------------------------
關注【 吃貨雨神 】,帶你了解更多的生活信息。
分享美食、旅遊,偶爾分享生活中的趣聞和寫寫原創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