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11月20日晚,《2020中國好聲音》在武漢落幕,相對於比賽大熱單依純奪冠,人們更關心的是已經走過9年的「好聲音」能否找準定位,讓這檔國內老牌節目成為綜藝常青樹。
自從單依純在初賽階段把那首原本不紅的《永不失聯的愛》再度唱紅後,她就已經是很多觀眾心中的這屆「好聲音」冠軍了,有觀眾甚至說:「這屆好聲音有一半的收視率是由單依純貢獻的。」足見她的人氣之高,從觀眾的角度來講,單依純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她最大的貢獻是證明了聽歌的「高音審美」時代已經過去了,還記得之前《中國好聲音》被人戲稱為「中國好嗓門」嗎?學員的嗓門一個比一個大,似乎不震撼全場就沒辦法讓導師轉身,但自然、舒適的聲音狀態,加上準確的聲音細節給聽者精神上的觸動,才是如今考量歌手唱功的最高標準,也是歌手能否被聽眾接受並喜歡的重要考量。
從樂理上來講,單依純的優勢體現在獨特的樂感上,在歌唱中擅長運用虛實結合的聲線讓感情得以充沛細膩的表達。在總決賽當晚唱的那首《星sailing》效果相當好,在後台等著上台投票的我,原本想投給斑馬森林,但聽完單依純的最後表現後決定把手中的一票轉投給她。在之前的「好聲音」晉級賽中,也聽過單依純的現場,最大的感受就是她熟練掌握了各種歌唱技巧,嫻熟的混音讓人聽著特別舒服。所以才能戰勝賈翼騰、曹楊等原創歌手,最終登上冠軍的寶座。在最後的總決賽里,如果是潘虹和單依純PK,或許還能旗鼓相當,但斑馬森林和單依純對決,勝負已經毫無懸念。
縱觀好聲音歷屆冠軍,好像除了張碧晨,其他冠軍都泯然眾人,那麼單依純會成為下一個「張碧晨」嗎?不一定,要想成為一名市場接受度極高的成熟高手,必須全方面打磨自己,唱功只是一方面,從總決賽之後的採訪表現來看,單依純在歌唱之外,面對公眾的社交能力幾乎為零,面對記者的提問,她基本上說不出完整的話來,還有有導師李健在旁邊打圓場。21歲的李宇春獲得超女總冠軍時,面對公眾也是木訥話少,但現在已經晉級為成熟的導師。不管自己愛不愛說話,在人多且需要的地方,必須要撐起場面。不過單依純才18歲,又有李健這樣的伯樂相助,如果想在音樂圈繼續發展的話,未來可期。如果只是想玩玩,有「好聲音武漢總決賽」這麼大的場子供她玩,也此生無憾了。
另外,「好聲音」的冠軍總是悄無聲息也成為娛樂圈的奇怪定律,在音樂人才的產業鏈培養上,燦星不可謂不用心,從「好聲音」剛開始就成立夢想強音經紀公司,試圖全方位打造「好聲音」人才,奈何總是出不來,今年的「好聲音」總決賽放在武漢,既體現了「致敬英雄城市」的心意,背後也蘊藏著「好聲音」的「好生意「,據武漢媒體報道,武漢文發集團、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在東湖音樂公園、音樂產業基地等項目的建設上展開合作,培養更多音樂人才,在武漢形成文化產業生態圈。
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明介紹,「燦星在音樂圈耕耘這麼多年,有《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蒙面唱將》等節目品牌,簽約了150餘位歌手,每年還會製作大量的音樂和唱片,更有中國最早的24小時音樂頻道,舉辦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未來,我們所擁有的這些音樂IP都可以落地到武漢的音樂產業基地。」在田明的設想中,理想的音樂產業基地將囊括錄音棚、錄影棚、演播室、音樂人才孵化器、工作室,會組織駐場演出、音樂節、演唱會、音樂活動等。
目前,電影、音樂等文化產業只能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布局是圈內人的共識,眾多二三線城市雖然有堅實的受眾基礎,卻缺乏良好的產業生態圈,如果燦星能夠在武漢試水成功,可以預見的是,其它節目和其它城市將會紛紛效仿,將「文娛產業」下沉到二線城市,這也是各城市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通道之一。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程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