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最為經典的電視劇,《西遊記》一定是排在其中的,它承載了太多人的青春,從小時起,每日追著《西遊記》,到長大後一遍遍的重溫《西遊記》,它一直是陪伴著我們成長的一部電視劇。
從《西遊記》這本書出版以來,就一直受到大眾喜愛,很多人對它的評價都很好,魯迅就曾說過:「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
後來被楊潔導演翻拍成電視劇,更是廣為流傳。
除了四個主角人物,還有一個主角--白龍馬,一身雪白很有靈性,只是飾演白龍馬的這匹白馬最後的結局,卻不像白龍馬在劇中的結局那樣美好。
楊潔導演尋找白馬
我們在看《西遊記》的時候,都習慣性地稱之為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其實說嚴謹一點,應該是師徒五人西天取經,還有一個徒弟就是白龍馬。
白龍馬是第二個來到唐僧身邊的徒弟,白龍馬真身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做了忤逆之事,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告知天庭,玉帝判其死罪,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求情,才免於一死,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之後受菩薩點化,化身為白龍馬,跟隨唐僧西天取經。
因為白龍馬要求渾身雪白,在尋找合適的白龍馬這件事上,可謂是花了很多功夫。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劇組的經費並不像現在這樣十分充足,也沒有那麼多的投資商跟在後面投錢,劇組的經費都要精打細算,而找一匹合適的白馬,不僅要考慮到經費的問題,還要合眼緣。
前期的白龍馬都是每到一個地方,楊潔導演派人去尋找合適的馬回來,這樣有諸多不便之處,每次不能保證找到合適的馬,就像「三打白骨精」的戲份,工作人員只找到了一匹一歲多的小馬,唐僧的扮演者不敢騎上去,那場戲只能全程由豬八戒牽著馬前行。
如果買一匹馬的話,費用就會增加很多,馬的飼養要有專門的人來負責,還要有專門的運輸工具,一旦馬兒生病,治療費用又是一筆錢,這前前後後增加了十幾萬的費用。
剛開始出於這方面的考慮,楊潔導演沒有買馬,後來沒有一個固定的馬來拍戲的弊端顯露出來,楊潔導演最後決定去買一匹馬。
楊潔導演找了很多馬都並不滿意,後來在內蒙古相中了一匹白馬,這匹馬是匹軍馬,氣場自然和普通的那不一樣,楊潔導演很是滿意,只是這匹馬身份特殊,作為軍馬,只能租不能賣,一旦被賣,就要被開除軍籍。
楊潔導演再三懇求白馬的主人,也就是飼養它的團長,最後團長忍痛割愛,為了對影視作品能有得幫助,決定將白馬賣給楊潔導演,分別的時候,團長很是不捨得這位陪伴他的戰友。
因為是軍馬,從進入軍隊就受訓練,白馬很是溫順,進入劇組之後白馬深受劇組人員的喜愛,也是這部《西遊記》中的好演員。
跟隨劇組的六年生活
自白馬進入劇組就開始了它的演藝生活,在劇中的白龍馬第二個來到唐僧身邊,陪伴唐僧的時間很長,唐僧師徒一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對於飾演白龍馬的白馬來說,跟隨劇組拍戲的這幾年也是不斷遇見困難。
劇組一路奔波,因為取經要去往不同的地方,劇組就途徑了二十六個省份,這中間踏山入林,白馬都一直跟隨,沒有掉隊,中間遇到數次險情,最後都化險為夷,最驚險的一次是在九寨溝拍戲的時候。
有一場戲是白龍馬要踏過瀑布頂端,實際拍攝的時候,由於瀑布頂端的石頭太滑,白馬剛踏上去就摔倒了,在地上掙扎了幾次,都站不起來,劇組裡的人一時之間慌亂不已,但也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辦。
幸好當時有一位牧民經過,知道這種情況下應該怎樣才能救出白馬,在牧民的幫助下,順利將白馬救下來,在眾人的安撫下,白馬慢慢恢復平靜。
大大小小的受傷可以說是很多次,拍戲途中也去過沙漠,和一些崎嶇不平的地方,有一次是在蘇州拍戲,從卡車上下來的白馬,因為下面的地很是難走,白馬摔傷了,很長時間才恢復過來。
還有一次是在一片冰地上,當時是冬天拍攝的,周圍氣溫很低,在拍攝中有一幕是孫悟空拉著白龍馬走過冰地,白馬的馬蹄在冰地上不斷打滑,然後直接摔倒,這次摔傷也很嚴重,加上天氣寒冷,落下了病根。
一路上不斷行走,不斷受傷,但是白馬依然堅持跟隨劇組拍攝,大大小小的傷都是默默承受著,這是它作為一匹軍馬的堅強品性。
白馬晚年生活凄涼
耗時六年完成了《西遊記》的拍攝,在完工之後,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生活軌跡接著行走,白馬卻是個例外,因為是被賣給劇組的,白馬已經沒了軍籍,也無法回到團長的身邊,完成了電視劇的拍攝,白馬的使命就完成了,和劇組的其他道具一樣被處理,白馬被送到了無錫影視拍攝基地。
完成電視劇拍攝的楊潔導演還要忙著電視劇的宣傳和上映的問題,這一忙就是很久,當所有事情都告一段落,楊潔導演想起了白馬,不知道曾經陪伴她拍攝的老朋友怎麼樣了,楊潔導演隨即就前往無錫看望白馬。
只是楊潔導演怎麼也沒想到她會看到這樣的白馬,被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身上髒兮兮的,哪裡還有半點軍馬的影子,渾身消瘦,說是半點精氣神都沒有也不為過,楊潔導演一時間留下了心酸的眼淚。
原來在無錫影視拍攝基地的這些日子,白馬並沒有被好好照顧,而是被他們當做賺錢的工具,因為是白龍馬的扮演馬,很多人都前往觀看,白馬被當成是一件商品在展覽,如果給點錢還可以去摸一摸,更多一點的錢還可以騎著它走上兩圈。曾經馳騁戰場的軍馬,如今落得一個賺錢工具的下場。
隨著人們興趣心慢慢下降,白馬連賺錢工具的資格都沒有了,又被送到另外一個地方,這些年來的經歷使白馬已經變得很疲憊了,楊潔導演於心不忍,只能不斷拜託工作人員好好餵養白馬。
可是不久之後白馬去世了,去世的時候在一個陰暗的山洞裡,也沒有被很好的埋葬,只是被埋在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小結:
莊子曾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白馬的一生就是這樣,從一匹威風凜凜的戰馬,到最後下場凄涼的老馬,它的一生本來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它生來是戰馬,老來也應該有著戰馬的高傲,只是它的軌跡被改變了,當被賣給劇組的那一刻起,它所有的榮光就已不在,它不再是一匹軍馬,只是一個拍攝的工具馬,在完成了它的任務後,再被安排到一個地方,發揮著它剩下的利用價值。
即使是被賣到了劇組,白馬仍然是那麼溫順,和劇組裡的每個人都很好的相處,它依然有著自己的那一點靈氣,如果是一直跟在劇組裡生活,也許白馬最後的晚年也不會那麼凄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