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起《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拍攝了20年的老劇,總有人會在不經意間想起它帶給我們的歡樂。曾經的它,是我們晚飯的下菜劇,看著電視里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吃著碗里的飯,那飯變香了。
而《外來媳婦本地郎》裡面的角色都很有特點,老實做人的康祈光、狡猾貪財的康祈宗、聽老婆話的康祈耀、帥氣鬼馬的康祈祖等等,總有一個角色讓人感到喜歡。由於《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劇情大都來自生活,當我們觀看的時候,會覺得電視里的情景似曾相識,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與其說《外來媳婦本地郎》是部影視作品,倒不如說它是陪伴著我們成長的「朋友」,它帶給了我們歡樂,同時也普及了我們匱乏的知識。也許我們不再看它,不再苦苦等待它的更新,但它和我們心中的老朋友一樣。只要提及到它,我們總會想起對它的那段歲月回憶。
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起初,有一個角色貫徹了整個康家,讓四個兒子的故事串聯在一起,他就是康伯康而壽,一位退休的會計師。他為人正直,也喜歡打抱不平。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他總是第一個出來主次公道。
但他也是個有缺點的人,職業是會計師,所以想在他身上掙一分錢都很難。康伯是出了名的「扣」,老大康祈光繼承了康伯的老實,老二康祈宗繼承了「扣」,老三康祈耀繼承了職場位子,老四繼承了帥氣。
然而,早在幾年前,康伯的飾演者龔錦堂已經不再出演了,《外來媳婦本地郎》已經播了二十年,龔錦堂也演了十幾年,他以為可以一直陪著《外來媳婦本地郎》。然而,龔錦堂年紀上來了,身體狀況日漸式微,在幾次生病之後,龔錦堂再也扛不住身體的年邁。他無奈地選擇了退出《外來媳婦本地郎》。
龔錦堂是廣州本土人,在他年幼的時期,被父母送到了番禺老家寄養。到了九歲才重新回到父母身邊。生活在番禺的龔錦堂來到了廣州之後,他那一口番禺話經常被周圍的小朋友取笑。
他讀書期間,他的夢想是考上上海交通大學,成為一名造船工程師。然而他家的條件讓他動搖了。而且同學告訴他,"考入戲劇學校吃飯不用錢,又有零錢花"。聽從了同學的話,龔錦堂報考戲劇學校。一個對表演不熱衷的龔錦堂成了一名演員,只因同學的那幾句話。
長相帥氣、身材高大的龔錦堂在學有所成之後,出演了了話劇《奪印》中的男主角之一民兵隊長。在話劇圈裡,龔錦堂站穩了腳跟。
對於出演《外來媳婦本地郎》,龔錦堂表示他是很有體會,他小的時候就是面對過類似的情況。
如今,龔錦堂以為能夠陪伴《外來媳婦本地郎》一起成長、一起老去,可惜,他的身體一直在提醒著他。直到後面,龔錦堂無奈地選擇了退出這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