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編輯|朝暮古今
5月20日,一則"董明珠與孟羽童或將同台直播"的消息衝上了熱搜。
這也讓人們十分的詫異,畢竟兩人鬧得不可開交,幾乎撕破了臉。
董明珠公開批評孟羽童作為「連個文都寫不出來」,只想著利用格力平台當網紅。
而孟羽童則表示自己同時要兼顧多項工作,可是月薪只有五千塊錢,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
然而,僅僅兩年的時間,兩人卻突然冰釋前嫌?
細看兩人接下來的舉動,不得不說,兩人真的是聯手下了一盤好棋。
本文圖片、描述源於網路,旨在弘揚正能量,無不良引導。若涉版權或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即刻刪除。內容信息可靠,部分情節為提升可讀性或有虛構,僅供參考,望理智閱讀
2021年,剛畢業的22歲大學生孟羽童,參加職場綜藝《初入職場的我們》。
節目里,她憑藉聰明伶俐、積極向上的表現,成功吸引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注意。
董明珠大手一揮,直接讓孟羽童從實習生變成自己的秘書,還放話要把她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
這消息一出,網友們都驚了,直呼這是現實版的「霸道總裁選中我」!
格力也因此收穫了一大波年輕粉絲的關注,這波操作簡直血賺。
到了2022年雙十一,董明珠和孟羽童聯手打造的「明珠羽童精選」直播間,銷售額直接突破3000萬元。
大家都覺得,這種「老帶新」的模式太靠譜了,說不定真能培養出下一個商業女強人。
可誰能想到,劇情突然急轉直下。2023年5月,孟羽童毫無預兆地離職了。
之後,董明珠在公開場合多次吐槽孟羽童,說她「借格力平台當網紅」,工作也不認真,還直言「只想著掙錢和行屍走肉沒區別」。
這邊孟羽童,嘴上說著「前老闆是貴人」,轉身就一頭扎進自媒體行業,開啟了「事業養成系大女主」的新征程。
網友們也分成了兩派,吵得不可開交。
就在大家以為這事兒就這麼僵下去的時候,2025年5月,劇情再次反轉。
孟羽童在社交平台發文,說時隔兩年又和董明珠聯繫上了,還文藝了一把,寫「天地有盛意,山水總相逢」。
格力官方賬號也很快回應「歡迎回家吃飯」,這溫情脈脈的互動,看得網友們目瞪口呆。
其實仔細想想,這哪是什麼簡單的和解?在如今這個流量比啥都重要的時代,衝突能吸引眼球,和解更是能製造大話題。
董明珠和孟羽童這出長達兩年的「商業連續劇」,每一個情節都精準拿捏住了網友們的好奇心,不得不說,這兩人把流量密碼玩得明明白白的!
格力這幾年的日子,有點像卡在瓶頸里的球——上不去也下不來。
作為「空調一姐」,格力的空調業務撐起了超70%的營收,可國內空調市場都快飽和了,家家戶戶該裝的都裝得差不多了。
董明珠大刀闊斧搞多元化,手機、晶元領域一頓猛衝,結果手機沒賣出多少台,晶元也沒濺起多大水花,妥妥的「雷聲大雨點小」。
渠道這邊更是麻煩不斷。董明珠推行「直播反渠道」戰略,本想開闢新戰場,結果關鍵人物接連離職。
就拿孟羽童來說,2022年她直播帶貨,銷售額加起來還不到400萬元,和預期差了十萬八千里,王自如那邊也沒掀起多大風浪,這戰略推行得磕磕絆絆。
更絕的是,格力把專賣店改成「董明珠健康家」,品牌和董明珠個人深度綁定。
雖說董明珠知名度高,但她畢竟74歲了,退休是遲早的事,可格力還沒找到能扛起大旗的接班人。
這時候孟羽童的「回歸」就很妙了,一下子緩解了「接班人斷層」的輿論壓力,還能靠她的網紅身份吸引年輕消費者,給格力注入新鮮血液。
董明珠太懂「爭議即流量」這一套了。之前「玫瑰空調」被吐槽土氣,「酒店換空調事件」引發熱議,每次都能讓格力收穫一大波關注。
這次和孟羽童「和解」,更是一箭三雕:既塑造了大氣的格局形象,又能抵消之前「怒斥」帶來的負面影響,關鍵是成本低,一場聯合直播,就能換來全網熱議,堪稱現代營銷的「省錢教科書」。
對孟羽童而言,這場"破冰"同樣是一次精妙的個人品牌升級。
孟羽童絕對算得上「人間清醒」代表。前腳離開格力引發全網熱議,後腳就化身「流量密碼」,在互聯網上玩得風生水起。
離職後的她像開了掛,小紅書、抖音粉絲輕鬆突破400萬大關,單條廣告報價直奔24萬-28萬元,妥妥的「行走的印鈔機」,年收入超千萬的消息更是羨煞眾人。
2024年9月,她又甩出王炸——籌備影視文化公司,還拉來「知名導演製片」當合伙人。
緊接著宣布2026年要出國留學,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就是要徹底撕掉「前秘書」的標籤,朝著「企業家」的新身份大步邁進。
而她與格力的「和解」堪稱神操作,直接實現三重價值飛躍。
格力這個國民大品牌,就像自帶光芒的金字招牌,往她的創業項目上一掛,流量和關注度自然就來了。
她主動向董明珠示好,巧妙化解之前離職帶來的「背叛者」質疑,成功塑造出懂得感恩、有大格局的人設。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劇情,完美契合大眾愛看的「事業養成系大女主」劇本,直接把她的個人品牌推向新高度。
參加活動時,孟羽童和楊瀾、梅耶・馬斯克這些中外大咖同台,一下子就把自己從「格力前秘書」升級成了「跨界創業者」。
更絕的是,她對時機和分寸拿捏得死死的。
知道在注意力經濟時代,沒話題就等於沒熱度,所以把和董明珠的過往當素材,但又不把這張牌打爛。
在事業剛有起色時選擇和解,既拿到了格力的商業資源,又沒落下「吃回頭草」的名聲,這商業頭腦,真讓人不得不服!
而董明珠與孟羽童的關係變遷,本質上是兩種職場價值觀的碰撞。
董明珠代表著傳統製造業的奮鬥哲學,她堅信「錢是奮鬥的結果」「只想著掙錢與行屍走肉無異」,這種理念在格力內部推行多年,也成就了格力的輝煌。
而孟羽童作為Z時代的典型代表,追求自我實現、快速變現和work-lifebalance。
她在社交媒體吐槽「工作21個小時打卡,兩個月沒有完整休息周末」,瞬間點燃了網友的討論熱情,不少年輕人紛紛站隊,吐槽職場「內卷」。
這場價值觀的對立,在輿論場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大辯論。支持者把董明珠的「工匠精神」捧上神壇,還拿孟羽童從素人到網紅的逆襲故事激勵年輕人。
質疑者可不買賬,直接開扒格力「畫大餅」,當年承諾的「一人一套房」至今沒完全兌現,成了網友調侃的「格力未解之謎」。
分開兩年後再回頭看這場大戲,最絕的不是當初的衝突有多激烈,而是雙方竟然把對立變成了共贏。
董明珠靠著這波熱度,成功吸引了年輕流量;孟羽童也沒閑著,商業信譽和個人品牌一路飆升。
格力更是在空調旺季前怒刷一波存在感,銷量和關注度雙豐收;而這些吃瓜群眾,免費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商業真人秀,簡直是皆大歡喜。
兩人的「破冰」直播,不過是她們商業故事的新章節。
這對神奇組合用兩年時間,給我們上演了一出超現實的商業寓言:在萬物皆可直播帶貨的時代,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不得不說,在商業這場大棋局裡,真正的贏家,都是能把對立轉化為合作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