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上海交響樂團在青年指揮家張櫓執棒下,傾情演繹管弦樂序曲《紅旗頌》、鋼琴協奏曲《黃河》及2022年委約創作的交響組曲《我們的世界》,拉開「時代交響——全國優秀樂團邀請展演」(以下簡稱「時代交響」展演)的帷幕。即日起,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樂團等10家全國優秀樂團,將在為期近兩個月的展演中上演20場音樂會,彰顯中國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
「每個樂團將帶來一場經典作品音樂會與一場原創作品音樂會,全面展現我國交響樂與民族管弦樂的輝煌成就及近年來最新創作成果。」中國交響樂團黨委書記周宇告訴記者。「時代交響」展演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上海音樂家協會承辦。
時代精品彰顯文化自信
新時代中國音樂藝術和社會經濟同頻,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唐峰認為,中國的交響樂團和民族管弦樂團守正創新,既埋頭磨練演奏技藝,也潛心創作反映時代精神的精品。「不少作品在國內形成了繁榮的生態,更在全球舞台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實力,譜寫了文化自信的新篇章。」
此次展演的作品,映射時代脈搏、中國發展、人民心聲。中央民族樂團《故宮之聲》音樂會是一場以故宮為舞台的沉浸式視聽盛宴,讓觀眾在聲音的褶皺里,觸摸中華文明的溫度與厚度。蘇州交響樂團的《盛世繁花》音樂會讓崑曲、蘇州評彈等傳統曲藝,與二胡、中提琴等中西樂器交相輝映。寧波交響樂團的《印象寧波》音樂會通過交響樂和琵琶獨奏的形式,展現寧波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風情。杭州愛樂樂團《大地·江湖》音樂會中,三部委約作品讓一場音樂會既有浙江鄉音的韻味,也有影視經典、金庸小說的生活記憶。
「作為一支來自中國西南地區的交響樂團,我們很期待在上海收穫『知音』。」貴陽交響樂團副團長曹飛透露,該團此次帶來的《「吟遊他鄉」中國當代作品》音樂會將帶領觀眾在樂聲中一覽西南秘境、黃土高坡、盛唐輝煌、當代哲思。
「通過『時代交響』展演平台,來自全國的優秀樂團在這裡相互交流、彼此促進,讓我們看到新時代中國音樂的昂揚面貌。」正如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所說,各家樂團都亮出各自拿手絕活。以開幕演出為例,上海交響樂團呈現的都是精品力作:由呂其明創作的《紅旗頌》描寫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時激動人心的情景,表達了中國人民內心的巨大喜悅以及對革命紅旗的讚美。鋼琴協奏曲《黃河》由殷承宗、儲望華、盛禮洪、劉庄四人根據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改編,作品以黃河為民族精神象徵,融合中西音樂形式,以磅礴旋律刻繪抗戰時期的苦難與抗爭。新作《我們的世界》則通過「溫暖中國」「速度中國」「幸福中國」和「未來中國」四大篇章,展現中國的發展脈絡與光明前景。
在這裡,經典與新作交相輝映。中國交響樂團的《印象詩篇》音樂會將帶來拉威爾筆下洋溢著童真幻想的《鵝媽媽》組曲,並攜手歌唱家廖昌永共同演繹馬勒名作《旅行者之歌》。而中國交響樂團大型交響套曲《山河頌》、蘇州交響樂團《金雞湖序曲》等一系列「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的重點扶持作品,也將在上海舞台接受全新檢驗。
「民族管弦樂團要創作出符合時代精神、表現地域特徵、符合觀眾審美需求的作品,確實有較大的難度,我們在不斷努力。也近年來,上海的專家與樂迷給了我們許多正向的反饋。」蘇州民族管弦樂團黨總支部書記、總經理楊飛表示,曾在上海舞台亮相過的《江河湖海頌》,此次就將上演經過修改後的版本。
科技賦能交響樂創作
在人工智慧成為熱議話題的當下,此次「時代交響」展演有兩場音樂會緊跟時代潮流,將音樂與科技進行創新融合。
一場是上海民族樂團《零·壹|中國色》國樂與ai音樂會。這是全國首場由ai創作的民族音樂會,以色彩為主軸,由ai作曲系統發散不同的音樂情緒,通過演奏家的二度創作、多元演繹,使作品煥發個性化特色,傳遞豐沛的情感和藝術感染力。另一場是北京交響樂團帶來的科技交響樂組曲《交響編碼》,作品深入探索人工智慧、生物科學、量子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並將這些科技元素轉化為音樂語言,展現音樂創作和科技創新的無限可能。「我們已經十幾年沒來上海演過交響樂作品了,這次來有期待也有壓力,因為我們知道上海樂迷非常內行。」團長李長軍表示,北京交響樂團會儘力以最佳面貌和滬上聽眾見面。
除了新技術,這場名家薈萃的展演也湧現了不少在樂壇嶄露頭角的青年藝術家。孫一凡、金郁礦、俞極等青年指揮家,柳鳴、張金茹等青年演奏家,詮釋著新一代的獨到見解與獨特風采。藉此全國優秀音樂人才大聚會的機會,一場專業研討會將圍繞人才梯隊建設、樂隊職業化標準化建設、中國原創音樂作品創作展開討論,推動新時代中國交響樂的創作和樂團建設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演定價親民,力求讓音樂藝術成為愛樂者和市民「可擁抱」的春日美好。除了演出,各個樂團還將走進新城、深入院校,為社區居民和學生群體帶來音樂會和講座,形成藝術和人民雙向奔赴的美好場景。
攝影:葉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