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2025年04月09日22:20:35 娛樂 4220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9日訊 當歷史典籍中的紅樓夢宴席成為可觸摸的煙火氣,當甲骨文通過廣播體操「跳」進現代生活,當家政女工用幽默自嘲打破職業偏見……這些源於民間的創意星火,即將在騰訊新聞《我有一個想法》生態計劃的推動下閃閃發光。

2025年4月8日,騰訊新聞正式發布 《我有一個想法》生態計劃,線下發布會匯聚首期六位創想者代表,公布六項聚焦文化傳承與社會價值的創意提案。該計劃旨在鼓勵表達和提出想法,搭建從靈感到行動的橋樑,為好想法找到落地開花的支點,並希望喚醒看見的能力、共情的能力和聯結的能力。

騰訊新聞負責人何毅進表示:《我有一個想法》希望聯合我們的創作者、合作夥伴、用戶一起,持續地發現、記錄、呈現、分享和連接一個又一個有趣的、勇敢的、微小的、甚至是「腦洞大開」、「不切實際」的想法。然後,一起用想法啟發想法,用想法激發行動,用行動撫平自己、撫平時間。

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 天天要聞

六大創意提案:讓歷史可觸摸,讓邊緣被看見

歷史從未遠離當下,關鍵在如何激活文化基因。盧冉,生活史作家,一直從事古代飲食和風俗史的研究,他花了六年時間深入研究了與《紅樓夢》相關的「曹氏四時食單」。他此次提出打造一場穿越時空的「紅樓夢夜宴」的想法,通過結合戲曲表演、非遺漆器與現代藝術設計等元素,構建出一個「真幻交織」的文化現場,讓《紅樓夢》的宴飲美學化作可品味的煙火氣。當盧冉在古籍中尋找味覺密碼時,安陽師範學院青年教師龔慕凡正在鑽研甲骨文傳播,她深知其專業性和晦澀難懂是大眾了解甲骨文的主要障礙。為此她創編了一套甲骨文廣播體操,但這只是開始,她希望能挖掘更多創意傳播方式,比如有趣、有料的甲骨文短視頻,讓三千年前的符號真正「跳」進現代生活。在這場古今對話中,14歲的中軸線申遺助力團成員楊自若帶來了z世代的解題思路。她從小在中軸線上的多個博物館擔任志願者,對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了解。她創想打造一款北京中軸線主題卡牌桌游,用卡牌重構文化密碼,邀玩家在遊戲中解鎖古建智慧,實現文化傳承的寓教於樂。

從宴飲之美的感官喚醒,到甲骨符號的肢體演繹,再到古建智慧的卡牌破譯——三個想法將歷史的基因解碼為可體驗、可互動、可傳播的現代語言,讓文化傳承從博物館的玻璃展櫃走向街頭巷尾的生活現場。 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 天天要聞

創想者:(左起)盧冉、龔慕凡、楊自若

關注社會多元群體,需要構建更具溫度的支撐系統。梅若,北京鴻雁社工服務中心的創始人,在十年家政女工幫扶中發現:要打破社會對家政行業的刻板印象,必須提供一個能夠表達自我的舞台。她的想法是舉辦"家政女工脫口秀"藝術節,讓家庭里的"npc"站上c位,用自嘲式幽默刺破社會刻板印象的繭房。當梅若在打破職業困局時,外交學院心理中心主任宗敏正試圖解開青少年厭學拒學的「鐵三角」。作為北師大心理學部京師學發實驗室研究成員,她提出「心紐帶tie計劃」,構建起學生、教師、家長的三維賦能模型,並希望通過多方協作,為厭學拒學困境提供系統性破局方案。而在上海大學考古文博專業副教授王思怡看來,療愈心靈的密碼或許藏在歷史長河裡。受國外博物館療愈實踐啟發,她從引介國際案例,到創新本土理念,再到篩選具有療愈價值的文物在高校博物館落地實踐,希望歷史文物穿越時空治癒我們的心靈。

無論是為邊緣群體搭建發聲舞台,還是編織青少年成長的安全網,抑或在文物中尋覓心靈解藥——三個想法共同指向人文關懷的本質:用創新的干預手段,在職業尊嚴、教育體系和公共空間中構建療愈網路,讓每個群體都能找到被看見、被理解、被治癒的錨點。

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 天天要聞

創想者:(左起)梅若、宗敏、王思怡 

生態賦能:從「我有一個想法」到「我們共同行動」

眾人拾柴火焰高,讓好想法發光需要多方的共同行動。 《我有一個想法》 生態計劃將為優質想法提供支持。騰訊新聞作為核心平台,充分調動自身資源,與創想者共創,並助力項目傳播,以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同時,騰訊新聞也會邀請生態合作夥伴,共同為項目賦能。其中,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憑藉其專業能力,為項目量身定製數字化解決方案,有力推動項目的創新發展與廣泛推廣。此外,諸如中國文字博物館、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麗娟實驗藝術創造中心、唯品會公益、楊爸圖說等生態合作夥伴,也憑藉各自的專業優勢,為創想提供堅實的專業支持與豐富的資源保障。 

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 天天要聞

當梅若讓邊緣群體用笑聲刺破沉默,當楊自若用卡牌教會同齡人讀懂中軸線文化……這些看似微小的創意,正在重構文化傳承的敘事邏輯:從自上而下的「保護」轉向自下而上的「共創」,從精英化的學術研究轉化為大眾可參與的生活方式。

2025年,騰訊新聞 《我有一個想法》生態計劃將助力首期六個創想。未來,《我有一個想法》期待更多好想法的湧現及碰撞,也將持續支持富有價值的創想,為它們鏈接生態資源與公眾力量,讓每個「小想法」都能找到生長的土壤。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66歲的麥當娜在母親節分享了新的全家福,唯獨少了一個孩子 - 天天要聞

66歲的麥當娜在母親節分享了新的全家福,唯獨少了一個孩子

母親節周末對麥當娜來說,是一個奢華的節日,她很享受與孩子們共度時光。這位 66 歲的歌手是六個孩子的母親。大女兒洛爾德斯·萊昂是與前男友卡洛斯·萊昂所生, 現在已經28 歲了。與英國導演丈夫夫蓋·里奇生了一個兒子,24歲的羅科·里奇曾在中央
資源咖還是實力派?頻惹爭議的《赴山海》女二李凱馨什麼來頭 - 天天要聞

資源咖還是實力派?頻惹爭議的《赴山海》女二李凱馨什麼來頭

最近,因為捲入辱 華事件的女演員李凱馨,熱搜不斷,尤其是還影響了其參演電視劇《赴山海》,導致各方粉絲出面怒撕,事情越鬧越大。而在這之前,她並不算當紅小花,儘管出道多年,實則「雷聲大雨點小」,出演的多部作品均撲街收場。直至如今和成毅搭檔,參演
正在熱播的五部電視劇,《折腰》排在倒數,你在追哪一部? - 天天要聞

正在熱播的五部電視劇,《折腰》排在倒數,你在追哪一部?

第五部《絕密較量》主演:張魯一 / 高圓圓 / 曹炳琨劇情點評:在國產諜戰劇普遍陷入「卧底虐戀」的時候,《絕密較量》以一場「無硝煙的科技戰爭」,撕開了當代國家安全戰線的隱秘面紗。這部國安劇,不僅以硬核科技與心理博弈重構了諜戰類型,更是真正做
新書爆料:拜登助手曾討論第二任期使用輪椅 - 天天要聞

新書爆料:拜登助手曾討論第二任期使用輪椅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傑克·塔珀和Axios記者亞歷克斯·湯普森的新書,前總統喬·拜登在總統任期後半段身體狀況惡化,助手們曾私下討論若其連任,需安排他使用輪椅。 Axios周二報道了將....
這部高分劇作促使英國在全國中小學課堂推行「反厭女」課程 - 天天要聞

這部高分劇作促使英國在全國中小學課堂推行「反厭女」課程

在AI技術以驚人的速度革新生產力的今天,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並漸從純粹的產能迭代演變為文明的去向。這場革命在創造指數級財富增長的同時,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衝擊著舊日的生產關係,新氣象所伴生的新問題不容忽視。近日大火的流媒體作品《混沌少年時》聚焦青少年教育的時代困境,引發全球熱議。主創以四...
韋唯:從天后到戰士,她用傷疤綉出人生勳章! - 天天要聞

韋唯:從天后到戰士,她用傷疤綉出人生勳章!

姐妹們,今天咱要聊的這位姐,簡直是行走的"人間硬核"——韋唯!這名字一出來,00後可能得愣三秒,但70、80後絕對DNA動了!《愛的奉獻》前奏一起,誰還沒跟著哼過兩句?可誰能想到,唱著"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的天后,自己的人生劇本比狗血劇還
刻不容緩!電影具有「可看性」已經遠遠不夠了 - 天天要聞

刻不容緩!電影具有「可看性」已經遠遠不夠了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在談論電影的「可看性」,因為隨著互聯網和全媒介的普及,願意進影院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且已演化為一種世界性的趨勢,所以必須增強電影的「可看性」。前不久尹鴻教授在一篇短文中則提出:電影具有「可看性」已經遠遠不夠了,還必須具有「必看性」,觀眾才會如我們所願義無反顧地走進電影院。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