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間,電視劇《棋士》在騰訊視頻3集上線,正式開啟了首播模式。基於目前的3集內容而言,我認為,這是一部高水平的劇作,其情感主旨,可以刺痛很多審美能力相對高級的觀眾。而這部電視劇,是暗合了古希臘的一個哲學故事的。
古希臘,有一位哲學家,名叫泰勒斯,總是喜歡在哲學的世界當中仰望星空,因此,他經常被人們嘲笑,尤其是在賺錢的能力上嘲笑。終於有一天,泰勒斯決定露一手了。他通過觀察氣候和橄欖樹的生長周期,得知了接下來會出現橄欖大豐收的局面。因此,泰勒斯用全部積蓄,購買了所在城市的榨油機器。接下來,橄欖果然大豐收了。所有人都缺少榨油的機器,造成了市場緊俏。泰勒斯因此大獲利潤。
這個故事,在西方哲學當中被傳得很多,後世大量的哲學、文學工作者們,都喜歡對這個故事進行加工。為什麼喜歡呢?因為哲學、文學等等,並不直接產生經濟價值。從事哲學研究、從事文學寫作等等,沒法直接換錢。而人世間的很多「成功」,都是靠金錢堆積出來的。所以,哲學家們、文學家們用泰勒斯的這個故事,來證明,「只要我們想要賺錢,就一定能夠賺到錢,而且是賺大錢」。
回到王寶強主演的這部《棋士》,它講的其實還是泰勒斯賺大錢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成為了一個典型的中國小城的圍棋高手的故事。王寶強飾演的男主角,是一位圍棋高手,在他曾經的世界當中,是如此的單純善良、專註於圍棋。然而,圍棋是無法讓他獲得世俗的金錢的。這和哲學家、文學家的處境是相同的。我們所專註於自身的領域,雖然小有成就,但沒法換錢。
因此,在劇情內容當中,我們看到了男主角的困境。媳婦跟人跑了,孩子正在看病,還是當時醫學沒有辦法解決的病痛,親哥哥雖然對自己情感很深,但也因為種種原因,讓男主產生並不舒服的感覺,在少年宮的學校當中,沒有人真正願意學習圍棋,校長也並不把男主角當回事兒,甚至於李乃文飾演的企業家,也是對男主冷嘲熱諷,百般利用。
《棋士》當中男主角的生存困境,便是很多有自己專註的領域的觀眾們的普遍困境。比如說,我是一位哲學家,我是一位文學家,我是一位詩人等等,我明明可以在自己的領域當中成為佼佼者,可為什麼我在世俗金錢面前被打得遍體鱗傷呢?繼而,便出現了一次所謂的「哲學的復仇」,泰勒斯式的「我要發財」了。
電視劇《棋士》當中,王寶強飾演的男主角要通過自己縝密的圍棋思維去發財,也是被迫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生命裹挾。在開局的劇情當中,「搶銀行」的內容,是有著高智商的犯罪部分的。但同時,我們更應該注意到命運的裹挾這一點。所以,稍後劇情當中,男主角算命,用了「命」這個字。這齣戲,看似荒誕,實則有著非常沉痛的寫實精神。最縝密的邏輯思維面前,竟然相信了命運。
這也是古希臘哲學當中常見的——當我們思考宇宙之後,會因為宇宙的動力最終源自何處而無解,只能相信,有一個所謂的「命」在推動。這種相信,到了中世紀,就成了基督。所以,當《棋士》當中男主角去用「命」去算命的時候,這部電視劇到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審美高度上。
乃至於男主角想要從善,但被綁架的銀行員工依舊「死亡」。這個是放了,還是弄死的連續性橋段拉扯,恰好是人性的拉扯。但是,人性最終似乎又敗給了命運。小跟班還是失手,砸死了銀行職員。命,在和男主角下棋,男主角則一直被命運左右。現實生活當中,男主角的棋藝很高,不會輸。但是,在和命運的較量當中,男主角卻一直無法勝天半子——相反,他成了世俗概念當中的典型失敗者。
我們這些觀眾,又何嘗不是世俗概念當中的失敗者呢?一旦我們跳出自己,審視自身的這種失敗,就會和電視劇《棋士》產生共情心理。這也是我說該劇相對高級的地方。如果誰還沒有認定自己是世俗的失敗者的話,那基本上看不出《棋士》的好來,只能把這部電視劇當作一個逗樂子的犯罪刑偵劇罷了。
對於王寶強的表演,沒啥話講。他在為很多有志於演技向上的演員,提供一種表演範本。在他的表演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世俗失敗者出現的我們自己。當然,失敗者如我們者,也需要知道,所謂的「哲學的復仇」,不過是泡影——我們終究註定,還是世俗世界的失敗者,我們不會憑藉我們的一技之長賺大錢的。(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