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2025年03月23日14:13:11 娛樂 1382

近年來,全球觀影人士突然對好萊塢大片「去魅」了。

不僅票房號召力一部不如一部,就連漫威迪士尼這樣的大IP公司都突然變得「沒受眾」了。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這不眼下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就在中國內地院線市場悄然上映了。

作為一部「大IP改編+巨額投資」的好萊塢大片,該片首日票房僅斬獲185萬元人民幣,貓眼預測其內地總票房更是低至1200萬元。

甚至不及23年好萊塢年度爛片《小美人魚》內地總票房(內地總票房2651萬人民幣)的二分之一。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除了內地市場票房遇冷,該片全球市場票房表現同樣慘淡,北美首周末票房預測近乎腰斬,IMDb評分僅2.3。

上映3天全球票房更是僅有199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6億,且80%來自北美市場),這下迪士尼恐怕又要栽跟頭了。

一、選角爭議影響觀感

首先,「白雪公主」這個大IP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源自於其童話內核中「皮膚雪白如雪+善良美麗」的純粹意象。

然而,迪士尼在拍攝《白雪公主》真人版時,卻選擇了「完全不白」的拉丁裔演員瑞秋·澤格勒出演主角白雪公主一角。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除了「白雪公主不白」外,更諷刺的是,由蓋爾·加朵所飾演的「惡毒皇后」,無論是在顏值上,還是在氣場上都完全碾壓主角「白雪公主」。

這也就導致全片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點——明明原著中,惡毒皇后是因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而對其痛下殺手。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但到了電影中,明顯長相更勝一籌的皇后,卻要說白雪公主是「全世界最美的女人」,這不純純來搞笑的嗎?

尤其是兩人同框時的畫面,更是不禁讓觀眾感到困惑:這麼漂亮的皇后,真的會嫉妒一個長相不如自己的「棕色系白雪公主」嗎?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二、劇情魔改、2.5億美元巨額成本恐難收回

如果說選角是《白雪公主》真人版票房表現不佳的爭議點,那麼魔改劇情內核,則是該片撲街的本質。

該片試圖以「現代女性覺醒」重塑「白雪公主」這一經典角色,但奈何編劇和導演功底太差,導致整部影片敘事潦草,甚至有些荒唐。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例如:反派降智,白雪公主三言兩語,便煽動王宮守衛奮起反擊,就連惡毒皇后黑化的原因的堪稱離譜,實在是太降智了。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該片耗資巨大,達2.5億美元左右,再加上全球電影行業33%左右的分成慣例,該片全球票房要達到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億)左右才有望回本。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但眼下該片上映3天全球總票房僅1.4億人民幣,再加上其口碑的「全面撲街」,後續該片票房恐持續下滑,那麼該片就註定是「賠本買賣」,甚至恐面臨巨額虧損。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結語

總的來說,《白雪公主》真人版不僅劇情魔改,演員選角也不匹配,難怪該片剛一上映票房和口碑就都翻車了。

上映首日票房僅185萬,這部耗資18億的好萊塢大片,恐血本無歸! - 天天要聞

PS:不少網友建議:惡毒皇后與白雪公主交換選角,這樣觀感估計會好很多,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到評論區留言。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