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的南京飄著細雨,江蘇省話劇院的走廊里靜悄悄的。誰也沒想到,曾在這裡執掌多年的老院長高英,會在這個春日的上午永遠離開。消息傳來時,不少同行望著牆上她的舊照,恍惚間還能聽見她指導年輕演員時的聲音。
1956年出生的高英,人生軌跡在1977年拐了個彎。那年她進入話劇團,在專業老師的打磨下,很快顯露出表演天賦。次年冬天,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桑弧到南京選角,正在排小品的高英被一眼相中。
這部名為《她倆和他倆》的電影,後來成了國慶30周年的獻禮片。鏡頭前,高英一人分飾孿生姐妹方方和園園,一個活潑直率,一個溫婉細膩,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被她演繹得活靈活現。電影上映後轟動全國,23歲的高英捧著文化部"青年優秀創作獎"的獎盃,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緊接著,她又在《等到滿山紅葉時》里飾演護林員吳素琴,在《燕歸來》中塑造隱忍的中年婦女陸燕。尤其是《燕歸來》里與達式常的對手戲,她將人物內心的糾結與深情刻畫得入木三分,不少觀眾在影院里跟著她悄然落淚。那幾年,高英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大眾電影》的封面上,選票如雪片般飛向百花獎評委會。
事業如日中天時,高英卻選擇回歸話劇舞台。1990年代後,她將重心轉向江蘇省話劇院,不僅主演了《再見了巴黎》《甲申紀事》等多部話劇,還挑起院長的擔子。同事回憶,有次她拍影視劇拍到一半,聽說劇院有重要演出,二話不說推掉片約趕回排練場。"舞台是演員的根。"這句話她常掛在嘴邊,即便後來擔任行政職務,依然堅持每年至少出演一部話劇。
2017年,61歲的高英在《人民的名義》中客串陸亦可的母親吳心儀。戲份不多的她,用一場為女兒婚事操心的戲征服了觀眾。鏡頭裡,她戴著老花鏡翻看相冊,眼角的皺紋里藏著慈母的溫柔與無奈。許多年輕觀眾這才驚覺,原來這位老戲骨,竟是當年紅極一時的銀幕女神。
退休後的高英深居簡出,偶爾參加朗誦會或去高校講學。江蘇省話劇院院長解濤說起她時,語氣里滿是敬意:"高院長對舞台有種近乎虔誠的熱愛。"在物質生活上,高英始終保持著淡泊。年輕時拍戲沒有片酬,靠工資生活;後來片酬上漲,她卻因堅持話劇很少接主角。但她從不覺得遺憾:"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
如今,南京街頭的海報還貼著《人民的名義》的劇照,菜場里仍有人在討論"陸亦可媽媽"的演技。高英走了,留下的卻是一串紮實的腳印:從《她倆和他倆》的靈動少女到《燕歸來》的成熟女性,從話劇舞台的堅守者到提攜後輩的引路人。她用一生詮釋了什麼叫"戲比天大",在喧囂的娛樂圈裡,活出了一份難得的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