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懷揣文學夢想的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憑藉其卓越的創作成就享譽全球——出版了80多部作品,暢銷50餘國。從早期的作品如《可以吃的女人》中對女性心理的細膩描繪,到《使女的故事》里對極權社會的深刻警示,再到「瘋癲亞當三部曲」(《羚羊與秧雞》《洪水之年》和《瘋癲亞當》)中對科技濫用與人類命運的深沉憂思,阿特伍德的作品始終在關注人類面臨的種種問題。其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思想也使她獲得了「加拿大文學女王」的美譽,迄今已斬獲140多項文學獎項與榮譽,包括布克獎、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卡夫卡文學獎、美國筆會終身成就獎等重大獎項,並且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圖源網路資料圖片)
袁霞教授在加拿大文學及阿特伍德研究領域深耕多年,她的新作《詩性正義: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倫理思想研究》(以下簡稱《詩性正義》)在國內外阿特伍德研究所關注的女性主義、民族性和生態批評之外另闢蹊徑,精選了作家的小說和詩歌進行分析,挖掘聚焦其中豐富的倫理思想。此書將倫理學引入文學研究,以跨學科的文學倫理學視角展開分析,從多個維度探討了阿特伍德的倫理之思,展現了作家「詩性正義」的人文理念。
「跨界女王」的倫理觀
袁霞對阿特伍德倫理觀的探討不囿於其小說和詩歌,還拓展至作家的漫畫和報告等領域,力圖全方位、深層次地解讀阿特伍德的倫理思想。儘管阿特伍德的作家身份已廣為人知,但鮮有人知曉她也是位成功的漫畫家。《詩性正義》不僅讓更多讀者了解阿特伍德的漫畫成就,而且引領他們思考她如何巧妙地藉助漫畫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傳達獨到的倫理之思。該書分析了阿特伍德的「倖存女漫畫」系列。在這組漫畫中,她別出心裁地將代表加拿大的「女英雄」稱為「倖存女」,而把象徵美國的「超人」(superman)戲謔地稱作「超級火腿」(superham)。從畫面呈現來看,這兩個角色體型懸殊,暗指加美之間的巨大差異,表達了阿特伍德對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深切憂慮。
除了文字和漫畫的書面形式,演講和報告也是阿特伍德表達倫理思考的方式。她認為藝術家負有社會使命,應當積極地塑造社會,批判時弊,抒發己見。阿特伍德於1973年發表了針對加拿大民族主義的演講,呼籲振興長期遭受忽視的加拿大文化史。在1981年向哈佛財團做的《加美關係:挺過80年代》報告中,她指出加美兩國的相似之處可能會引發激烈的衝突,並對全球化進行了前瞻性的預測。《詩性正義》通過解讀阿特伍德在小說、漫畫和報告等領域中所傳達的關於「民族與國家」的聲音,幫助讀者深入理解這位「跨界女王」對加拿大國際關係和民族身份的獨特見解。
家庭倫理敘事里的「黑暗面」
《詩性正義》通過剖析阿特伍德小說的獨特構思,揭示出作家隱匿於文字背後的創作意圖。該書探討阿特伍德的女性與家庭倫理敘事,分析了作家多部作品中說謊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與哈代筆下純真質樸的苔絲或德萊塞筆下單純善良的珍妮截然不同,她們身上有著種種道德瑕疵。如《可以吃的女人》(1969)中的瑪麗安、《浮現》(1972)中的無名主人公,以及《神諭女士》(1976)中的瓊。阿特伍德並非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簡單地譴責說謊者,而是希望引導讀者穿透表象,深入挖掘謊言背後的社會文化因素。以《神諭女士》里的瓊為例,她在加拿大社會中處於被邊緣化的他者地位,故而試圖通過欺騙丈夫阿瑟等人來獲得認可,尋求立足之地。阿特伍德對瓊欺騙行為的描寫猶如一面鏡子,不僅映照出女性在兩性關係中的無奈與困境,而且折射出社會文化對女性行為的深刻影響。
在對《神諭女士》展開分析時,《詩性正義》強調了阿特伍德對家庭中「隱形」父親的刻畫。父親宛如一個「隱形人」,使得母親不自覺地將她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投射到孩子身上。不僅如此,《詩性正義》還梳理了阿特伍德筆下三類「缺席的父親」形象:「工作狂」父親、失意的父親和長不大的父親,並逐一分析了這三類父親對妻子和孩子的負面影響,揭秘了作家塑造這些「缺席的父親」背後的深意。
凡此總總,這部論著通過深入解讀阿特伍德關於女性與家庭倫理敘事的精妙構思,帶領讀者洞悉作家對女性命運的深切關注,以及她在構建平等兩性關係與和諧家庭關係方面的積極探索。
虛構領域和現實世界的橋樑
倫理學家瑪莎·c.努斯鮑姆認為:正義能夠賦予詩歌讀者更高程度的一致性,具有教誨的力量;對「正義」文學的解讀,會產生一種新形式的「公共推理」,促進正義從虛構領域向現實的過渡。袁霞在這本新著中參考了這一概念,認為阿特伍德在文學創作中將「人與人該如何相處,人與自然該如何相處,社會將如何進步,人類將如何發展」這一倫理訴求作為重要參考,以此建構其「詩性正義」的倫理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探索和開發自然的能力不斷提升,卻也造成了日益嚴峻的生態危機。在這一背景下,對阿特伍德環境倫理觀的研究就有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詩性正義》里,袁霞進一步剖析了阿特伍德作品中人與自然、動物等非人類他者之間的關係。例如,《羚羊與秧雞》(2003)的部分內容是作家在北極的船上所寫,彼時她親眼目睹了冰川的消融並深受觸動。她的「瘋癲亞當三部曲」展現了技術統治下的生態災難,促使讀者深思:當今世界面臨氣候變化和生態破壞等各種緊迫問題,人類應如何尋找生存的希望?《詩性正義》通過分析阿特伍德的作品,對此作出了富有啟發性的解答:人類應遵循自然生命周期,學習自然之語,與自然和諧共生,從而在地球家園安身立命。
不僅如此,《詩性正義》還闡述了動物權利論所倡導的對非人類存在物的道德關懷,對「瘋癲亞當三部曲」中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共生共存關係作出了精彩闡發,揭示出小說所折射的生物中心主義理念,不僅豐富了讀者對作家作品的理解,更激勵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積極探索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新方式。
總體而言,《詩性正義》深入闡釋了阿特伍德在文學想像和公共生活中對民族與國家、女性與家庭、自然與動物等重要議題所持的觀點,同時將文學的靈動和學術的嚴謹巧妙融合,使其既具學術深度,又富有閱讀趣味。若讀者深入該書的字裡行間,便能領略阿特伍德所構建的倫理世界,真切地感受到正義的力量與溫度。
《詩性正義: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倫理思想研究》,袁 霞 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