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視作品剛上映幾分鐘,搜索引擎、網盤就能看到盜版資源;短視頻平台上,熱播影視的碎片化視頻比比皆是;ai助力下,幾句文字指令就能用影視作品素材一鍵成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提交了關於打擊盜版,加強版權保護的建議。建議壓實平台責任,構建綜合治理體系,抓大放小打擊盜版等。
而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如何應對ai帶來的版權問題,同樣需要研究。
▲圖據 ic photo
現狀:
影視劇上線幾分鐘網盤就有資源
侵權代價小、維權成本高
全國人大代表、著名編劇趙冬苓就提到,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湧現,盜版形式和渠道愈發多樣。其中,搜索引擎、網盤、短視頻平台成為侵權重災區,一部熱門影視作品剛上線僅3分鐘,搜索引擎、網盤上便會出現大量盜版資源;還有電商平台公然售賣高清網盤資源;短視頻「超長解說」直接使用原片畫面以及切片「跟播」。
趙冬苓舉例說,據愛奇藝統計,其熱播刑偵劇《我是刑警》上線僅13天,就發現網盤盜版8.2萬餘條。
▲2025年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趙冬苓接受採訪 圖據視覺中國
今年春節期間,《熊出沒》等作品成為盜版重災區。今年1月以來多部門聯合開展的院線電影版權專項保護行動中,各地版權執法部門查辦了一批院線電影盜錄傳播典型案件,其中多起與熱播電影有關。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雖然版權保護方面有比較明晰的法律規定,但現在大量新出現的侵權現象成為法律的盲點。盜版小網站、網盤盜版資源、網盤無證從事視聽節目播出服務、大屏端盜版應用等問題,嚴重擾亂了行業正常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
另一方面,高維權成本和低侵權代價,給版權方維權帶來困境。趙冬苓也提到,版權保護案件的判決有一定滯後性,處罰金額也往往低於權利人的損失,盜版者的收益遠高於風險,難以對盜版者起到震懾作用,使得許多不法分子不惜鋌而走險。無錫的一起侵權案中,被告人先後開發運營多款影視作品app,盜播8.3萬部作品,從中收取廣告費超過3.92億元,但僅判決有期徒刑5年半和三年,罰金兩千餘萬元。
長期從事知識產權領域法律工作的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輝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現實案例中,多數侵權案件沒有判處懲罰性賠償,有些侵權平台的侵權收益甚至會高於賠償金額。另一方面,由於網路侵權的隱蔽性和廣泛性,權利人存證取證、訴訟時間、差旅等成本非常高。王輝還提到,由於認知差異,很多人認為對作品的分享並沒有導致權利受損,版權方主張高額懲罰性賠償時往往會在輿論上處於劣勢。
建議:
全鏈條監管,各平台需建立嚴格的版權審核機制
滯後審查很有必要,平台要提供反饋渠道
趙冬苓建議的第一條就提到,壓實平台責任,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趙冬苓認為,搜索引擎、網盤、短視頻等網路平台作為影視作品傳播的重要渠道,必須承擔起審核、監管的責任。各平台需建立嚴格的版權審核機制,對上傳的影視作品進行版權驗證,杜絕未經授權的內容上線。
趙冬苓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無論是網盤的盜版資源還是短視頻平台的超長切片,他們都有能力進行約束,但現實是這些資源成為平台的重要內容,從中獲利的平台沒有真正去打擊這些行為。
▲網盤是盜版資源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 圖據 ic photo
張頤武同樣提到,技術上加強源頭保護,完善追溯的體系,平台接到投訴後快速下架侵權作品,避免進一步傳播侵權,對解決問題更加關鍵。
趙冬苓認為,可以參考做得比較好的音樂版權保護,平台建立比較科學的過濾制度,阻止盜版內容發布,引導用戶去正版付費平台觀看,長此以往,用戶的版權意識才能培養起來。
王輝則提到,現實執行中,給平台要求太多的前置責任,難度較大,但滯後審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平台要提供反饋渠道,在拿到侵權證據後及時下架侵權作品。
建議:
構建無死角的綜合治理體系
「抓大放小」,形成震懾效應
張頤武認為,打擊盜版是一項跨行業、持久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完善法律認定、平台責任、監管責任等,推動形成一套綜合機制。
張頤武建議,建立綜合治理機制,從平台壓實主體責任、盜版小網站斷網關站、切斷盜版資源分享傳播渠道等全鏈條,構建無死角的綜合治理體系。這套體系應既能在短期內緩解當前的盜版亂象,為權利人及時止損提供保障;遠期內又能完善相關立法,發揮監管機構的監督管理和司法機關的救濟作用,強化各個平台的主體責任,提升大眾整體版權保護意識。
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周源同樣提出了構建盜版治理體系的建議。周源建議借鑒「楓橋經驗」中「依靠群眾、預防為主、源頭治理、多元協作」的核心思想,構建以版權監管為主導、多平台協同共治、全社會參與的盜版治理體系,版權治理從政府單向監管向社會多元共治升級。
張頤武認為,應進行行業專項整治行動,針對廣電領域盜版行為「快准狠」打擊處理。具體操作上,從侵權後果追溯,「抓大放小」,優先重點打擊高流量、廣傳播的典型違規主體,形成「查處一案、震懾一片」的治理效應。
實際上,張頤武的這一建議已經在執行中。據媒體報道,今年1月以來,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公安部、文旅部聯合開展第7次院線電影版權保護專項行動。截至2月20日,專項行動查辦涉春節檔電影侵權盜版案件22起,抓獲偷拍盜錄、違法傳播人員40餘人,推動相關網路平台刪除涉春節檔電影侵權鏈接229.57萬條、封禁限播反覆侵權賬戶4116個。
▲第7次院線電影版權保護專項行動抓獲多名偷拍盜錄、違法傳播人員 圖據視覺中國
討論:
ai時代如何進行版權保護?
「平台應該承擔監管責任或者間接侵權責任」
據上觀新聞報道,2024年12月30日,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全國首例ai文生視頻侵權糾紛案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二審判決。認定某網路公司通過其開發的「ai一鍵成片」功能,非法傳播《慶余年》短視頻片段構成侵權,判令其賠償原告某科技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80萬元,並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今年兩會上,ai大模型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大模型時代的到來不可避免地會與版權保護產生關聯。
中國「ai生成圖片著作權侵權第一案」的當事人、天元律所合伙人李昀鍇律師介紹,目前多個ai平台提供文生視頻功能,有些創作者為了獲取流量,在知名ip基礎上使用ai工具製作短視頻,還有人用ai魔改經典影視作品,比如甄嬛拿著機槍對皇帝掃射、唐僧和女兒國國王的感情戲。並且隨著工具越來越方便,這種侵權行為會越來越多。
▲圖據視覺中國
李昀鍇提到,對於這種行為製作平台和個體是否侵權,法律和司法實踐沒有特別明確的回答,但法院一般會認為平台應該承擔監管責任或者間接侵權責任。而在司法實踐中,用戶的侵權行為一般是被隱去的。因為向龐大的用戶群體維權成本高收益低,只要和平台的訴訟勝訴,要求平台承擔責任後平台就會主動採取措施,對版權保護來說更加直接有效。
「ai時代的版權保護思路還是一樣的,還是要壓實平台責任,因為最終要靠平台去進行傳播。」
張頤武在採訪中也提到,大模型學習的內容是否有版權爭議、大模型相互學習和版權的關係,這些現在都不明確,需要進一步探討。多個部門都在現實中遇到,也已經在進行研究。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劉亞洲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