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劇大家評 | 電視劇《北上》專題觀眾短評(一)

2025年03月10日23:22:07 娛樂 1532
熱劇大家評 | 電視劇《北上》專題觀眾短評(一) - 天天要聞

《北上》的鄉愁波瀾

日光像金子一樣灑在運河之上,望著溯流而上的貨船,彷彿身臨蘇南小城的跨河大橋。看到這一幕,情緒隨著導演的運鏡陡然升溫。劇中的貨船聲、八仙桌、弄堂小巷,承載著的不單是記憶中的剎那光景,更是裹挾著刻在江南人骨子裡的文化基因。

當鏡頭掃向燈下邵父下班歸家的弄堂時,讓我回憶起青果巷裡家家戶戶青石板下忙碌的煙火氣。沒有大門、沒有洗衣機,男人們勤快地插上一片片條狀門板,時不時傳來女人們河邊拍打衣服的聲音。看到劇中花街街頭幾家小吃攤,太陽形蝦餅、油墩子、麻球,味蕾的記憶一下子被喚醒。再看到街坊鄰居熱鬧相會時,周母拿著搪瓷盆,背景里時有時無「賣甜白酒」的吆喝聲,禁不住鼻頭髮酸。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夏鳳華這個角色。她是個古靈精怪的「皮猴」,將我的思緒瞬間帶回幼年——也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假小子」作派,打架闖禍不勝枚舉,作為村上「一霸」,被老人們戲稱「小版南霸天」,同夏鳳華一樣在街坊鄰居的愛護中茁壯成長。

作為喝著運河水長大的蘇南人,輕巧地在這部劇里觸摸到運河母親的肌膚,漂泊在外的我們再一次被這份愛澆灌。片尾曲中評彈韻味的民樂曲調再次迴響時,忽然視角模糊,鄉愁回蕩,還得常回家看看。

小白 高校教師

記憶中的運河與電視劇《北上》

運河流淌了千年,在時光的流逝中京杭運河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血液。運河承載了無數王朝的興衰,見證了無數人的喜怒哀樂。挖掘運河的歷史,一定能尋找出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我曾經生活在運河的沿岸,在童年的記憶中,水道上駁船絡繹不絕,綿延的船隊常常一眼望不到頭。站在河堤邊就能聽到柴油機的轟鳴,船家的嘶喊,以及船貨店裡鐵鏈碰撞的叮咚。那是昂揚的鬥志,是運河的脈動亦是高速發展的時代的助力。

劇集的開始是一段回憶,1901年一個義大利人在小城無錫的城牆上匆匆一瞥,留下種種懸念。正片開始於2000年運河邊的花街,花街里的小院,導演用柔和的畫面和精巧的排布慢慢展現了一群意氣風發的船民,一夥和睦的鄰里以及一位身世成謎的小姑娘馬思藝,這是一個關於運河的故事,關於成長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變革下的時代的故事。

小街上的故事和運河息息相關。隨著公路、鐵路網的建設,國家的飛速發展,時代以一個不可想像的速度,帶來日新月異的變革、前所未有的挑戰,也給每個人帶來了苦惱。水運的衰弱讓謝天成寄予希望的新船成了枷鎖;潮流的改變讓邵秉義的選題陷入困局;花街的沒落讓周宴臨飯館的生意一落千丈;馬思藝的出現讓馬奶奶的生活越發窘迫。更不用說小夥伴們成長中的煩惱。曾幾何時,原本孕育了兩岸兒女的運河失去了其蓬勃的生命力,漂浮的垃圾、渾濁的河水無一不是它最後的輓歌。一切的劇情圍繞著運河展開,卻又不拘泥於運河,娓娓道來,充分調動起了觀眾的興趣,牽動著每一位觀眾的情緒。

前八集的劇情中最讓人拍案叫絕的莫屬「偷油片段」。朋友們為了幫助馬思藝,瞄上了廢棄船隻中的柴油。偷油過程中謝望和被警察逮住,警察與「小偷」又發生了一場讓人提心弔膽卻又潸然淚下的故事。在這個片段中每個人物都閃耀著美好的品質,馬思藝沉默堅忍、謝老大急公好義、警察循循善誘……但他們又是有血有肉的,謝天成蠻橫粗暴,顧阿蓮偏激固執,夏鳳華膽小,謝望和衝動。劇中的每個人不是刻板單薄的,而是複雜的、立體的。故事串聯起了每個人,塑造了每個形象,讓人拍案叫絕。

運河在流淌,時代在發展,人物在成長,作為觀眾期待著一個越發精巧飽滿的故事。

雲平 裝備製造業從業者

熱劇大家評 | 電視劇《北上》專題觀眾短評(一) - 天天要聞

運河邊上的悲歡人生

波光粼粼的大運河,縱橫南北,流淌千年,見證著沿岸一代又一代運河兒女的悲歡喜樂,也同樣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歷史的滄桑。這部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同名作品的電視劇,以深情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充滿人間煙火氣的運河人家生活圖景。青磚黛瓦的蘇式院落、花街小巷裡奔跑的少年、吳儂軟語的崑曲、熱氣騰騰的鱔絲面……這些共同奠定了本劇懷舊的質感和基調。繼2024年熱播劇《小巷人家》之後,我們欣喜地看到,江蘇地域元素又一次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呈現在了全國觀眾的面前。本劇最讓人稱道的是對人物群像的塑造,六個家庭,接近二十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把一個人寫得豐滿容易,把一群人都寫得豐滿對編劇來說無疑是困難的。但是《北上》做到了,於是我們看到了滿身匪氣的船老大對家庭的溫情,知識分子邵秉義的痛苦、刻薄和驕傲,馬奶奶獨自撫養孫女的堅韌……而在青年演員中,白鹿摒棄偶像包袱塑造的 「黑皮鋼牙」 假小子夏鳳華,歐豪自帶的江湖氣與謝望和的痞帥特質完美融合,都讓角色真實可信接地氣,呈現出運河兒女特有的血肉和肌理。寫戲即是寫人,看戲則是照鏡子。戲中的運河與戲外的人生互為鏡像,我們從謝望和的叛逆中照見了青春期的自己、從謝天成的「中年危機」里照見了父母工作的艱辛,於是我們便完成了從觀戲者到參與者的蛻變 —— 這滔滔運河水,終究漫過了電視屏幕,在每個觀眾的心裡激起屬於自己的時代迴響。

鄧天樂 江蘇省演藝集團藝術創研部三級編劇、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戲劇與影視在讀碩士

運河史背後的思考

初看《北上》這部電視劇對我而言是一次心靈的深度旅行,彷彿穿越回了那個京杭大運河的輝煌年代。京杭大運河這條橫貫中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的標誌,更是中國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的交匯點。《北上》的故事圍繞著京杭大運河的興衰而展開。當內陸航運興盛之時,謝天成採用眾籌的方法集資開展內陸航運業務,給小院的幾個家庭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但京滬高速的全線貫通對運河的船運業務產生了顛覆性的衝擊,航運業務日趨蕭條,六個家庭也面臨不同的生活困境。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互聯網的興起為平台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六個家庭的小輩們踏上了前往北京創業的旅途並成功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的機遇,成功擺脫了大運河蕭條對家庭的衝擊。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技術的出現必然會對原有產業產生衝擊,身處時代潮流的我們應該緊跟技術變革及其引發的產業變遷,在朝陽行業中謀求屬於自身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北上》不僅是一部運河史,背後折射的產業變遷邏輯更值得我們深思。

外灘躺平者 金融行業從業者

千年運河,流動故事

《北上》播出後,跟著「花街六子」一起淘氣,一起在運河裡撈河蚌「賺錢」,為馬思藝買新書包。日子雖不富裕,但也如剛出鍋的長魚面「熱氣騰騰」,有鄰居之間的互幫互助,也有小夥伴之間的追逐打鬧,還有日常生活里的雞毛蒜皮。

「花街六子」一起「為非作歹」、相伴長大的情誼就如同劇中運河跑船為生的人家一樣,終究被時代的巨輪拋在過去,卻又是他們和我們後來無數次懷念的童年,當我們長大後有了工作、生活壓力時,我們也總能從運河美好回憶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大運河是活著的歷史,也是流動的故事,千年運河滋養著兩岸的城市和人民,無錫、常州、揚州、徐州等城市也因運河而興,如今,工業「銹」帶變文化「秀」帶,展現出城市更新的生動實踐,新的運河故事繼續在運河邊上演。

錦玉 法律行業從業者

校對 王麗麗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