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雪雁,見字歡喜,感恩相遇。
昨兒一整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下個不停。
晚上吃過飯,因為這天氣出不了門,便與母親窩在家裡,一同看了電視劇《六姊妹》。
看著劇中張建國為岳母搭建小院子的場景,我心中突然泛起疑惑:
這個身著白襯衣的男子,真的能是一位軍隊幹部嗎?
故事設定在 1969 年,彼時張建國已身為區武裝部徵兵辦公室主任。
按照常理,這樣的身份背景,他應是粗獷豪爽、正義凜然之人。
而且劇中他比何家麗年長 10 歲,可從外表上看,絲毫沒有年齡差的痕迹。
陸毅那挺拔的身姿,甚至比梅婷飾演的何家麗還顯得年輕有活力。
一、苦逼的張建國
陸毅在劇中擔綱男一號,飾演完美女婿「張建國」。
劇中的張建國堪稱女婿中的典範,是岳父母家的頂樑柱,如同參天大樹般撐起一片天。
然而,命運似乎對他並不公平。晚年的張建國,遭子女嫌棄,被房貸的壓力和子女的冷漠無情重重碾壓。
起初,他便知曉何家麗鍾情的是湯為民,只因全家反對,何家麗才選擇了他。
婚後,何家麗的心始終不在他身上,一心撲在自己家人那裡。
張建國理解家麗的處境,在那個年代,何家六個女兒,家中確實需要一個頂樑柱。
身為正直仗義、對家庭高度負責的軍人,張建國扛起了所有責任。
他不僅在何家危難之際伸出援手,更長期為處理何家的各種瑣事奔波操勞。
為何家眾姐妹的工作和婚姻出錢出力,直至何家徹底擺脫困境。
但他的付出並未換來何家人的感激與尊重。
何家麗對他並無真心,甚至還處處算計。即便如此,張建國依然包容她的小脾氣,深情地喚她「我的朱麗葉」。
他為何家喜找工作,卻落得何家喜夫婦抱著電視機趾高氣昂,而自己在雨幕中無奈彎下挺直的脊樑。
這位曾扛過槍的軍人,終究扛不住血緣關係背後的世態炎涼。
身為軍人,張建國在教育子女方面卻未能盡如人意,或許是出於對妻子無條件的愛吧。
他的兩個兒子,成為他晚年生活的巨大困擾:
大兒子因賭球欠債而逃亡在外,二兒子自私自利,竟逼迫父母離家,還霸佔了他們的房子。
他替何家精心建起的青磚小院,最終卻好似成了埋葬自己的無字碑。
臨終前那句「我後悔娶你了」,並非怨懟,而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自己一生的終極審判。
他原本是孤兒,曾經上過戰場立過功。本以為遇到何家麗,就好像抓住了一把通往人間煙火的鑰匙。
他把自己煉成鋼筋鐵骨,扛起何家六個女兒的人生重擔,卻不知命運的砝碼早已暗中傾斜。
這樣一個苦逼的人,被生活榨乾了自己最後的價值,怎麼可能像陸毅那樣,看起來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呢?
二、無奈的陸毅
對比《養父的花樣年華》里,男主角郎德貴粗糙的軍大衣,張建國的白襯衫成了懸浮的符號。
這種近乎潔癖的造型設計,消解了年代劇應有的顆粒感。
當其他姐夫們帶著汗味與煙火氣登場時,陸毅彷彿誤入片場的都市精英,連皺眉的表情都像是精心雕琢過。
在一眾姐夫的「內卷」中,張建國過於完美的人設反而成了最致命的缺陷。
二姐夫陳衛國,踏實會過日子,就連他的咳嗽聲里,都藏著時代的印記;
四姐夫甜言蜜語中帶著市井狡黠;小妹夫憨厚中透著毛頭小子的莽撞。
相較之下,陸毅飾演的大姐夫張建國,戲份少得可憐,且永遠一副不生氣、無私心的模樣,讓人覺得極不真實。
即便陸毅用堅毅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姿詮釋軍人的正義,可總讓人感覺缺了些什麼。
看到他那正氣凜然的面容、深情款款的眼神,就忍不住想提醒他:
「別傻了,人家都在算計你呢!」
尤其是看到他一身白襯衣招呼著女婿們蓋房子,始終保持著精緻如博物館展品的模樣,實在讓人感覺太不真實!
這種割裂感在暴雨驅逐戲中達到頂點。當泥水濺上他永遠筆挺的褲管時,觀眾瞬間清醒:
這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更像是編劇用道德標本製作的提線木偶。
三、從候亮平到張建國,藏著每個中年人的困局
從《永不瞑目》中青春偶像的形象,到《六姊妹》里被調侃為「油膩大叔」,陸毅的演藝經歷著實令人惋惜。
男演員到了中年,和女演員一樣,也面臨著許多困境。
陸毅的中年危機,既是娛樂圈「顏值與演技」雙重焦慮的體現,也是普通人面對中年困境的一個縮影。
在《只為那一刻與你相見》中,陸毅與年輕女演員搭檔時的違和感,將中年演員強演偶像劇的尷尬暴露無遺。
與其強行扮嫩「凍齡」,不如選擇更貼合年齡氣質的角色,像職場精英、滄桑父親等,避免被貼上「油膩」的標籤。
一直以來,陸毅因「正直小生」的標籤被定型,在《人民的名義》中與老戲骨對戲時,演技上的不足盡顯。
他被困在「正義化身」的玻璃罩里,始終未能突破。
而當同齡的段奕宏在《暴雪將至》中生動演繹下崗工人的絕望,
廖凡在《白日焰火》中詮釋出邊緣人的陰鬱時,
陸毅仍用偶像劇的表演範式去應對現實題材,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中年突圍需要勇氣和決心,就像張建國臨終前撕開了完美面具的裂縫。
中生代演員更應打破「凍齡神話」,王陽在《叛逆者》里用陰鷙重塑正氣,于和偉在《覺醒年代》中以狂狷重構儒雅,這些都是成功突破困境的範例。
我們必須承認衰老的必然性,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需要時間和勇氣。正如網友所說:
「中年人的魅力,不在皮囊的保鮮,而在靈魂的豐盈。」
唯有將危機轉化為契機,才能在這場人生突圍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人到中年,並非終點,而是二次成長的新起點。
前兩天聽百萬大 V 粥左羅直播,他提到,人到中年,可以試著把自己重新養一遍。
去體驗那些未曾看過的書、從未曾去過的地方、未曾嘗試過的事物。
我們曾經耐心地教孩子學走路,看到孩子邁出第一步時滿心歡喜。
那為什麼不能對自己也多些耐心,去學習一項新技能,比如開車、游泳或是寫作呢?
中年人的覺醒,往往始於某件白襯衫染上洗不掉的污漬。
不必執著於追求完美,真正的體面,是學會與生活的毛邊和解。
畢竟,完美是最殘酷的苛求,而那些生活中的瑕疵,才是我們真實活過的證據。大家說是嗎?
周二安好,感謝你看到最後,點個「贊」+「在看」,並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