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2025年03月01日21:50:27 娛樂 8634

3月1日,方大同離世的第8日,其生前創立的「賦音樂」廠牌對外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頑疾5年, 方大同於2025年2月21日早晨,平靜而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前往生命旅程的另外一個領域,繼續他的使命與夢想。他所留下的音樂與圖畫小說是永恆的精神財富。」

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 天天要聞

方大同在夏威夷出生,輾轉上海、廣州生活,最終又定居香港,獨特的成長路徑影響了他的音樂品味。他留下了為自己和別人創作的近300首音樂作品,其標識性的r&b音樂成為華語樂壇獨樹一幟的存在,啟蒙無數樂迷,亦激發了後來者加入對這一風格的探索和拓展。

南都娛樂曾於2014年、2016年、2018年三次專訪方大同,聊其音樂、巡演和新成立的公司。從音樂人到老闆、童書作家等多重身份的涉獵與轉換,方大同對南都記者分享音樂創作的理念,描繪著他為廠牌發展構想的藍圖。

當聊到如今肯花大價錢大工夫投入音樂製作的人不多時,方大同笑眯眯地拒絕透露專輯投入的成本數額,但他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很值。「我覺得不可以放棄,還是要做一點事情。」

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 天天要聞

去年10月18日,方大同時隔8年再次推出新專輯《夢想家 the dreamer》,彼時他發文介紹,這是一張「病中專項」,錄製於自己生病的不同階段。去年12月,《夢想家 the dreamer》入選2024南都娛樂年鑒十大年度專輯第二位(第一空缺)。南都娛樂對這張專輯評論的最後一句話是「希望在2025年他身體健康」。

以下摘錄我們對方大同最新專輯《夢想家 the dreamer》的點評,以及當年與他的三次對談內容,回顧他的精神與能量。

1

2024南都娛樂年鑒十大年度專輯·方大同《夢想家》

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 天天要聞

《夢想家 the dreamer》入選2024南都娛樂十大年度專輯。

2024年非常重要的原創專輯,可能是最好,但也因為「抽象」,而更契合了當下的熱門辭彙。有沒有達到預期見仁見智,方大同至少做到了真誠,他沒有迴避身體健康的因素,沒有迴避嗓音條件,目標是想給聽眾帶來安慰,還有一個重要的訊息——即便是身體抱恙,他仍在堅持做音樂。

在抽象之餘,很多人從專輯中聽出疲憊,不得已的釋懷,有些勉強的倔強,但在音樂性本身,方大同依然是值得尊敬和信任的,他的冷幽默和才思即便有局限,也是誠懇的,且功底紮實;就像擊中很多人的《才二十三》,他已經在感慨衰老的必然,但想要追求的依然是「雅緻得體」;他沒有降低標準,即便很多人期待他再次唱出《三人游》,成為新時代更高地位的「天王」,但《回留》之後是《沒啥好說》,在這個當下,能捕捉住一點創作上的靈光,都已經是幸運。 

抽象本身即是一個很抽象的辭彙,語言本身有誤導和侵略性,用抽象來概括《夢想家 the dreamer》整張專輯也是一件很「抽象」的事,因為音樂元素足夠豐富並且具體,敘事主題也並不隱藏隱晦,可能未必成為經典,但足夠優秀,方大同一直是值得信任的音樂人,希望在2025年他身體健康。

2024南都娛樂年鑒·音樂篇:在間冰期享受陽光和溫暖

2

方音樂人:做音樂如同炒菜,總能炒出來

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 天天要聞

音樂對方大同來說,基本是在玩。「我知道有人一定要談戀愛才能寫歌,或者是受一件事情啟發他才可以寫歌。而有些人一定要去什麼地方才能作曲,或者一定要喝酒才能作曲。有些人是以一種玩音樂的狀態去做,比如說你有節奏、有音樂,就可以寫歌。」

方大同屬於最後這一種,從作品的音樂性出發。於是《jtw西遊記》這兩張碟的企劃包裝,是以作品的復古(金碟)和現代(黑碟)來劃分,而大概念是做中西文化碰撞,每首歌曲所談的內容並不統一——有愛情的你儂我儂,有對無名英雄的歌頌,有對紅杏出牆的諷刺……

他分享作曲習慣,將做音樂形容為煮飯做菜。「我大部分的時候作曲,是從一個節奏開始,慢慢去寫一個和弦,比較像是煮飯煮菜。」當媒體不約而同問到方大同,做這張專輯遇到的最大困難、瓶頸、障礙是什麼的時候,方大同總是遲疑很久,創作對他來說根本不會有「瓶頸」這件事發生,「用個煮菜的方式去想音樂,就比較不會有瓶頸,就是至於菜最後好不好吃,不一定,但是一定可以炒出來。」

要硬說遇到什麼困難,在這張專輯的製作上,巨大的成本算是個問題。時間歷時兩年,光出現在專輯中的合唱者就多達七八位,而幕後的陣容更是大手筆。肯花大價錢大工夫投入音樂製作的人並不多,雖然方大同笑眯眯地拒絕透露專輯投入的成本數額,但他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很值:「很多人都會說哇,音樂現在這麼不景氣,你還花這麼大錢。我覺得不可以放棄,還是要做一點事情,有時候是去打擊一下也好。

夏威夷出生,輾轉上海、廣州生活,最終又定居香港,方大同獨特的成長經歷,也影響到了他的音樂品味。

方大同2005年出道伊始便做「黑人風味」濃厚的靈魂樂、r&b音樂,即便之後每張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容納更多音樂元素,但始終是在soul和r&b的框架下出產作品。

風格上,我的音樂本質不會變,永遠都有那種音樂的基礎,比如我們看eric clapton,他從20世紀60年代是藍調,他現在還是藍調,但他裡面會有變化。」談到自己的風格,方大同說,如果突然改變曲風,那將不是方大同,「我也是根據我的基本音樂去做,裡面有它的變化,但我不會突然間做舞曲,或者是說突然要唱朋克,只會在我的音樂世界裡面融合一些元素,但不會變成是完全的另外一個方向。」

這種soul、r&b框架下的兼容並包,在《jtw西遊記》里得到了最徹底的一次爆發,「我這11年來的作品,其實一直都是中西貫穿的感覺,但這張我想更明顯一點吧,在之前做的這個根源上再深一層做一種無框架的音樂,還是會聽到方大同原本的音樂基礎,但是裡面會有更多的新的創意或者玩法。」 

3

方老闆: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望成為華語作品跟國際溝通的橋樑

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 天天要聞

方大同當老闆了。

他新運作的「賦音樂」、「賦影視」兩個品牌都在萌芽壯大,前者集合跟方大同調性相似的音樂人,組團做音樂,還要簽約新的藝人「進廠」;後者出品的短片《broken places》先後入圍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和中加國際電影節。

成為老闆後,每個星期工作七天是方大同的常態。音樂、影視、童書,多板塊運作,方大同組建了自己的團隊,每個人都身兼多重角色,他計劃著進一步的擴張,「希望明年適應順利的話,可以有擴張的計劃,比如說音樂這方面看會不會找到更多投資,所以都看緣分。」

方大同不敢休息,手機每天幾十個信息同步對話,他怕歸來後要處理的事情堆積成山,「每天到晚上睡前也都在工作,平時七八點左右起來,習慣了。」忙碌的生活並不痛苦,方大同說自己已經習慣,但也期待著能等來一個可以真正放心去休假的狀態。

「賦音樂」板塊簽下音樂人王詩安後,公司為她推出了一張專輯《詩》,身為老闆的方大同遇到了許多唱片行業同仁都遇到的問題——音樂作品推廣難。

「不像以前有很多機會、很多的渠道,可以讓人聽到新作品和新人。這個也不是在我們的控制當中,但是我覺得只能看未來五到十年,總歸會有一些轉變,或者新的條件或事情發生,主要還是一定要堅持做,做下去,反正你不做也肯定沒有了,應該說能做多久就做多久吧。

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 天天要聞

每天起床,感到身上既有壓力,又充滿動力,方大同前進的支點始終源自對「創意」的興趣,他不想平白虛度一天,儘力做力所能及而有意義的事。「創意這一塊我本身就挺有興趣的,希望做的事情有一定的意義。我常常會想,我們每個人每天所使出的能量,怎麼做到不浪費它。

方大同不會浪費時間,也不願浪費能量,物質生活也堪稱儉樸,他更新微博用的手機是一台iphone 6s,就在新款手機已迭代多年後,他還堅持用這台舊機回復著每天幾十條同時進行的對話。

「如果我覺得必須用到,有可能才換。樂器有時候⋯⋯比如說我有一些表演用的耳機,這些我反而會更新,但也不是隨便就買,是真的有更好的,我當然會去用。」

方大同預想的「賦音樂」廠牌會繼續發揚「中西結合」的音樂風格,他受到了韓流音樂在世界翻雲覆雨的啟發,「在近十幾二十年來,整個韓國樂壇,都很團結地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很明顯想把韓國的音樂和電影和娛樂推廣到國際層面。我希望賦音樂、賦影視也可以在華語區出一份力,讓華語作品有一個跟國際溝通的橋樑。

4

方作家:用童書傳遞文化品德,

學音樂的意義在於讓孩子認清自己

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 天天要聞

緣於對文化創意的興趣,方大同借自身力量與志同道合的人碰撞火花廣泛合作,並樂在其中,他覺得這是在做有意義的事。

以第一作者身份推出的《艾美夢遊》系列童書,是方大同的另一件創意成果。目前已有三本面世,他為每本童書創作了一首主題曲,並期許這個圖文並茂的系列可以出到三十本。繪本以虛構的上海8歲小女孩「艾美」為主角,記錄她每晚進入夢鄉後經歷的冒險旅程。

方老闆搖身一變又成了童書作家,這次嘗試離不開母親的影響。方大同的媽媽曾致力於教育工作,以英語為載體,傳授iq、eq和vq即智商、情商、德商課程。在方大同出道做職業音樂人後,母親放棄教育工作,專心打理方大同的音樂事業。

如今方大同在樂壇立穩腳跟,可以借自己的力量,延續母親的教育工作,童書便是他找到的恰當切入方式,他在書中沿用母親課程的教育理念。方大同希望所有的故事都在傳遞文化、品德。「比如說我之後會有一個故事是講創意、講藝術,我的畫家朋友就很開心,因為他本身就是畫畫的。我希望講到一些事,孩子看了,從小可以得到一點點的philosophy(哲學)。」

履行音樂人的本職,方大同為每本童書都創作了主題歌,他稱之為「兒歌」。然而這些兒歌雖然在作詞內容和措辭上刻意簡單低齡化,但音樂編排的複雜程度不亞於過往的標準方大同作品,中英文歌詞混搭,唱腔延續他的騷靈演繹風格。

簡言之,方大同的「兒歌」並不是人們常規意義上的低幼兒歌,它是時髦、洋氣的。

「我從小看《芝麻街》長大,他們的音樂其實是很豐富的,題材是給兒童的,但音樂可以有爵士有搖滾有古典。」方大同嘗試著突破人們對兒歌的認知,給兒童提供一種更高階的音樂啟蒙,這與他自己的音樂經歷不無關聯,「我父親本身就是打鼓的,所以從小他也沒有說小孩一定要聽兒歌,他聽什麼我就聽什麼。」

聽父母的歌長大,未嘗不是一種多元的音樂啟蒙方式,方大同從媽媽那裡得來一種觀念——孩子是張白紙,雖然不會表達,但對接觸的事物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即便不能百分之百接收,也在幼小身心埋下了種子。「所以我們相信,無論是你教他故事,還是理論,或者你給他聽的音樂,這些都是他的養分。所以給孩子聽的音樂也可以是豐富的,讓他們從小就已經可以去欣賞各種各樣的音樂風格。」

許多家長會引導子女從學習樂器入手接觸音樂,作為過來人,方大同提出了一些建議,從「玩」樂器開始,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要觀察孩子在接觸音樂的過程中天分和強項集中在哪裡,學音樂的意義不在於學到才藝,而是發現孩子的本質,讓孩子認清自己。「不只是從音樂上,整體在生活中也慢慢培養他做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讓他自己跟父母溝通去自己做很多決定。」

5

方朋友:薛凱琪是「很好的朋友」,

最懷念的羊城美食是干炒河粉

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 天天要聞

之前微博有一個關於方大同的熱門話題叫「吃飯錄音薛凱琪」,在方大同的兩千多條微博里,除了吃飯、睡覺、錄音等日常瑣事外,大部分都與薛凱琪(fiona)有關,不少網友表示「方大同比薛凱琪的宣傳人員還要盡責」,更有花痴者將二人比作「現實版的大仁哥與又青姐」。

在採訪過程中,南都記者少不了又提起了這個「老梗」,早已對此類問題回答得駕輕就熟的方大同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句:「除了這些(吃飯錄音薛凱琪)之外,我也有post其他東西啦。因為我跟fiona是很好的朋友,所以也會幫她宣傳一下,她也會這樣子幫我的。」至於網友對二人的各種「yy」,方大同也有關注,「我也有上網看過,覺得還蠻有趣的。」

回顧南都娛樂三次專訪方大同:不可以放棄,不浪費每天的能量 - 天天要聞

翻開薛凱琪的作品年表,幾乎大部分重要的得獎作品都出自方大同的手筆,也有樂迷表示「方大同把最好的歌都留給了薛凱琪」,而方大同在叱吒頒獎禮上得獎時,薛凱琪居然比方大同哭得更厲害。方大同新專輯中的《特別的人》一曲,亦被好事者稱為「薛凱琪之歌」:「方大同心中那個『特別的人』,一定就是薛凱琪吧!」談起《特別的人》這首歌,方大同也有話要說:「我覺得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這麼一個『特別的人』,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或許是在你生活中的某一段,一定會有一個『特別的人』。」

醉心於音樂的方大同,以一首《愛不來》闡述「兩個人忙於工作、忙到沒時間談戀愛」的都市人狀態:「這首歌是我某部分的寫照,我有太多音樂方面的事要忙,對於戀愛反而沒有什麼時間去經營。」方媽媽會對方大同的感情生活有何建議嗎?大同笑了:「她不會給我什麼建議,她也不會催我結婚。」

接受南都記者獨家專訪時,方大同還談起了自己在廣州的少年回憶:「我在廣州住的時間大概是一年半到兩年左右,所以還算蠻短的。我會經常去租碟店租ld (鐳射影碟)來看,一般我最愛的是武打片。」

最令方大同懷念的羊城美食,原來是一碟消失多年的干炒河粉:「我家附近有一家餐廳的干炒河粉很好吃,至今我還沒吃過比那家更好吃的!那家店在五羊新城附近,它的那個炒河粉真的是『干』的,油也不是很多,你吃完之後碟子也不會黏黏的,剛剛好。」我們問方大同,對廣州最深的回憶是什麼?他思考良久,蹦出了三個字:「炒!河!粉!」有心的粉絲們,快去搜尋這家老店的蹤跡彙報給嘴饞多年的偶像吧!

整理:南都記者 鍾欣 丁慧峰

另據此前報道(撰文:麻樂、王擊凡)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