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熱播劇《難哄》拉扯得讓人上頭,卻也因弱故事性和過度改編爭議不斷。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精準戳中了無數女性觀眾的「戀愛腦開關」:
白敬亭飾演的桑延用幾十秒的貓塑鏡頭讓彈幕瞬間沸騰,
第一視角貓塑鏡頭
章若楠飾演的溫以凡在昏黃路燈下的抬眸畫面被截屏瘋傳。
而這一切的背後,導演瞿友寧的「沉浸式拍攝美學」功不可沒。
——如果說《戀與深空》是讓玩家通過選項攻略紙片人男友,
人總是會反覆愛上秦徹
那《難哄》則用鏡頭語言打造了一場「第一視角戀愛模擬劇」 。
《難哄》最顛覆傳統偶像劇的,是它近乎「遊戲化」的敘事邏輯。導演瞿友寧將鏡頭化作觀眾的「滑鼠」,讓觀眾主動「參與」劇情:
劇中桑延與溫以凡的許多對視,都被處理成0.5倍速的呼吸感慢鏡頭:睫毛的輕顫、指尖無意識的蜷縮、喉結滾動的特寫、萬花筒般的擁抱瞬間……
這些細節像極了遊戲中的「心動CG」,讓觀眾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彷彿自己就是被凝視的溫以凡。對比《戀與深空》里玩家通過點擊屏幕觸發角色互動,《難哄》用鏡頭完成了類似的情感觸發器。
此外,劇中重慶的霧靄、老巷的煙火氣、酒吧的霓虹光影,被導演用油畫般的色調渲染成了全息戀愛地圖。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跟著鏡頭漫步在3D建模般精緻的場景里。
如果說《難哄》是一部精心設計的顏狗盛宴款戀愛遊戲,那麼姊妹篇《偷偷藏不住》就是它的「官方攻略本」。兩部劇共享「竹已宇宙」的世界觀,形成獨特的互文效應:
《偷偷藏不住》里毒舌哥哥桑延,在《難哄》中化身深情守護者。這種反差如同遊戲角色解鎖隱藏劇情,讓觀眾驚呼「原來馬伯騫版搞笑男皮下藏著白敬亭這樣的頂級戀愛腦」。
馬伯騫的搞笑版桑延
當《偷偷》用校園暗戀滿足少女心,《難哄》則用成年人的破鏡重圓治癒現實疲憊。二者組合堪比「戀愛遊戲本體+婚後番外DLC」,精準覆蓋女性從18歲到35歲的幻想光譜。
當然,由於情節弱化和過度改編,《難哄》的高開也伴隨著低走的風險。
比如,劇中女主9集被騷擾6次的設定,高強度虐女就為了突出男主對女主的救贖高光,未免有些跟不上時代的老套;
女主被多人騷擾 男主解救
同時,劇版弱化了原著中女主本身的個性(洒脫與冷幽默),讓女主看起來像個窩窩囊囊的受氣包,未免也有客體化女主的嫌疑。
女主被三卻不解釋
又比如,劇愣是給男二女二加戲,把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硬湊成一對,
古早台劇即視感
極大壓縮了主線劇情的時長,讓男女主的相處看起來總是像個MV,也讓老粉們無力吐槽,紛紛表示遇到非主線劇情就選擇直接跳過。
因此,雖然現在在海外及港台市場表現亮眼,最終口碑如何、是小爆還是撲,仍是個未知數。
《難哄》的熱播,本質是當代女性情感需求的一場精準狙擊。當現實中的戀愛充滿計算與疲憊,這類劇集用極致的美學包裝,將「被堅定選擇」的幻想變成可觸摸的視覺糖果。而它與《偷偷藏不住》的聯動,更構建出一個比現實更完美的平行宇宙——在這裡,每個「桑延」都會穿越九年光陰等你,每段「錯過」都能被導演用慢鏡頭重新校準。
現偶的成功與否,大概就在於是否能讓你清醒地沉淪——是否能用強烈的沉浸感讓你主動關閉理性模式,把自己代入進一場盛大的一鏡到底。從這個角度來看,《難哄》可能只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