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這幾天應該很鬱悶!
自己在2023年不過是想打一個時間差,蹭一下《哪吒之魔童鬧海》這部待播電影的流量,誰知道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僅在當年被批是「騙子電影」「山寨哪吒」,而且在事情過去1年多的今天,真正的《哪吒2》破百億票房後,自己又被拉出來「鞭屍」,甚至還上了熱搜,可以說沒吃到多少紅利,還惹得一身騷。
其實2016年《我是哪吒1》就有一些「借鑒」風氣,不過那時候餃子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沒有面世,電影抱住的是2015年《大聖歸來》的大腿。
《我是哪吒1》與《大聖歸來》有不少相似點,比如喜歡調侃的土行孫和小鳥角色,電影中偶爾的京腔調與配樂,還有哪吒大戰前的變身特效,和大聖破封的場景高度相似。
可惜即便有「借鑒」的便利,《我是哪吒1》電影人物還是格式化嚴重,劇情亮點和張力也都不夠,甚至連字幕居然還有錯別字,可以說製作的非常敷衍粗糙。
再加上角色設計特別丑,不俊不萌,很敗好感,口碑和票房都不是太滿意。
只不過《我是哪吒1》市場宣傳很會營銷,打什麼國產電影廠牌的理由造勢,還拉了國產《魁拔》系列和《秦時明月》系列來類比,多次出現在一些少兒影展活動中,在當年上映的一段時間內,還是有一些話題熱度。
所以以《我是哪吒1》來說,即便有些部分有類似模仿痕迹,但主體的叛逆人設、重塑肉身、與龍族爭鬥等情節,都屬於公共題材,算不上抄襲。
可當下再被拉出來「鞭屍」的《我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性質又完全不同了。
這部電影的公映時間是2023年,這時候餃子的《哪吒1》已經非常地成功,作品有了自己的角色特性以及劇情氛圍。
特別是餃子導演的哪吒和敖丙等主角,不光角色有獨有的創造性,劇情細節也和傳統公共ip的內容不同,可以認為片方對這些全新的角色擁有「產權」。
可《我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中的角色有明顯模仿餃子《哪吒1》的嫌疑,比如《我是哪吒2》中的申公豹,與《哪吒1》中的有一定程度的雷同。
主角人物雖然沿用第一季中的形象,但我總覺得實在是同一個系列,主角沒辦法「改臉」,否則《我是哪吒2》估計連主角建模都會改掉。
如果說個別角色的雷同情有可原,畢竟現在影視作品同質化也比較嚴重,那麼《我是哪吒2》海報嚴重抄襲餃子導演的《哪吒2》風格,就幾乎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
更要命的是這部電影當年在2023年國慶檔公映,宣傳非常地狡猾。
上映前期用的就是這張和《哪吒2》風格極為雷同的海報,而且很多通稿中並不標明《我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全名。
正常都用《哪吒2》來代替,混淆視聽,最終讓很多人誤以為這是餃子導演的《哪吒2》,公映時不少觀眾被騙到電影院,在國慶檔拿下1775萬票房,當時有人調侃:《我是哪吒2》主打一個信息差,騙進去一個是一個。
所以即便過這麼久過去,《我是哪吒2》豆瓣評論區還是清一色的一星以及「騙子」點評,名聲是徹底臭了。
其實像《我是哪吒2》這樣靠模仿跟風圈錢的電影當下有很多,通常是一個ip火了後,後續會出現無數個山寨作品,但是這些作品也知道「行規」,經常遊走在「擦邊」的邊緣,沒有硬性法條制裁,就很難杜絕。
這一次《我是哪吒2》再一次被拿出來針對,實在是因為《哪吒2》成了當之無愧的國民作品,有很多維護情節在其中。
但目前看也只能喊打喊罵,對拿了快2千萬的片方來說,沒有什麼損失,也許沒幾年後,《我是哪吒3》又會打《哪吒3》的名號出來再騙,就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