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塗穎浩 每經編輯:馬子卿
近日,熱門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被盜攝並上傳外網,引發了廣泛關注。
《哪吒2》的遭遇令人痛心,同時也凸顯了電影行業在作品面世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不僅僅是盜攝風險,從版權侵權、人身安全、設備損害到資金鏈的維護,影視製作的全流程都需要進行系統性的風險管理。

哪些保險能保障影視行業相關風險呢?據一家影視保險服務商介紹稱,所謂「電影保險」包括了保障人員、第三方責任的多個基礎險種,以及完片保險、人設崩塌險等專業險種。那麼,這些保險的發展情況如何呢?
完片保險:影視製作財產損失保險
上世紀50年代初,「完片擔保」在好萊塢誕生,其作用是擔保一部電影或電視劇,「聚集」製作能夠按照劇本預定時限及預算拍攝完成。
2019年,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影視節目展上,平安產險發布了一款中國平安影視製作財產損失保險,標誌著中國本土化「完片保險」首次落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中國平安影視製作財產損失保險仍處於在售狀態。產品條款顯示,保險責任主要包括兩部分。

一是被保險人所有或依法負責管理的、因製片目的而使用的財產,包括但不限於道具、布景、服裝、機器設備、底片,由於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直接物質損壞、滅失,保險人按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二是由於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保險單中列明的主創演職人員的死亡、傷殘或突發急性病而導致被保險人無法或放棄完成影視製作項目,保險人按照本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已投入預算的可保製作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可保製作成本,指由被保險人申報的所有與影視製作項目相關的費用。但不包括融資成本和已繳納保險費。
對於被盜攝的情況,完片保險賠不賠?根據條款規定,對於可保製作成本中著作權許可使用或轉讓的相關費用,需要經保險合同雙方特別約定,並在保險合同中載明保險價值、賠償限額。這意味著,盜攝本身通常不在標準保單自動覆蓋範圍之內。
除主險外,平安影視製作財產損失保險還有多個在售的附加保險,包括附加動物保險、附加額外成本保險、附加政治原因除外保險、附加現金損失保險、附加內陸運輸保險、附加演職員親屬保險等6個附加保險。
此外,一些基礎險種也可以覆蓋影視製作產業鏈的相關風險。比如知識產品侵權責任保險、貨物運輸保險、無人機財產及第三方責任保險、僱主責任保險、公共責任保險等,都是財險行業的常見險種。
影視人員保險:實質是意外險
在影視拍攝過程中,劇組人員的人身安全保障必不可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家名為「拍片保」的影視保險服務商介紹顯示,影視(劇組)人員保險適用於各類型的劇組工作人員,可以保障製片人、攝影師、燈光師、群眾演員、武打演員、特技以及明星主創等劇組人員。
根據宣傳頁面信息,保障內容包括意外傷殘、意外醫療、猝死和誤工費等意外責任,投保方案可在10萬元-100萬元保額區間選擇,以10萬保額的方案而言,包含10萬元的死亡傷殘、1萬元的意外醫療、10萬元的急性病身故保障,1天—3天保障期間的保費為8元,最長保障期間可選6個月,對應保費是112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該險種的承保公司處了解到,該產品實質是一款意外險產品。不過從報價來看,要比市面上銷售的一般綜合意外險要貴上不少。以50萬保額的方案而言,這款影視(劇組)人員保險的保險責任包含50萬元的死亡傷殘、5萬元的意外醫療、50萬元的急性病身故保障,6個月的保費為560元。

一般而言,綜合意外險的保障期間是一年,以某平台銷售的一款綜合意外險為例,主要責任包含50萬元的意外身故和傷殘,8萬元的意外醫療、25萬元的猝死等,保費是180元/年;另一保險銷售平台上的同類產品顯示,主要責任包含50萬元的意外身故和傷殘,5萬元的意外醫療、30萬元的猝死等,保費是156元/年。
不過,意外險的保費還受到其他保險責任、投保年齡等因素的影響,這款影視(劇組)人員保險的承保年齡顯示為3歲-70歲,年齡範圍較寬,但未披露具體條款情況。
國內現狀:專業保險發展仍顯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塌房」時有發生,而有一類可保「人設崩塌風險」的保險產品逐漸被市場關注。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所謂的「人設崩塌險」在國內落地困難,主要原因包括風險較高、承保和理賠環節存在挑戰,以及缺乏有效的風險篩查手段,對投保明星進行背景調查,特別是生活習性等不為人知的隱私,無法評判風險等級。
作為一種風險轉移工具,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保險對於中國電影產品繼續做大做強非常重要,尤其是以完片保險為代表的專業保險,能夠為製片方在面臨預算超支或製作中斷等情況時提供必要的經濟保障,確保影片能夠順利完成並發行。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儘管已有保險機構積極探索完片保險,但近年來的發展非常緩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金融產品查詢平台上搜索「影視」等關鍵詞,僅有上述「影視製作財產損失保險」一款保險產品。
「從近年來的發展看,國內『完片保險』成熟度並沒有提高。」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完片擔保公司需要確認資金到位後才會給電影上完片擔保,國內投資人則更習慣階段性打款,邊拍邊打款。有很多作品完成製作後才開始融資宣發排片費用。電影製作工業化、標準化尚未形成,電影攝製流程管理和財務監管失控,行業工會不完善,嚴重阻礙了完片擔保的運作。
在向凱看來,完片擔保功能的實現建立在以完片擔保公司為核心,搭建的完片擔保公司、投資人、製片人、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多邊關係平台之上,故而完片擔保需要建立在電影工業化程度高度發達,電影工業整體法律、金融監管完善的基礎之上。
向凱指出,國內的電影採取審查制,且審查標準十分不明晰,審查包括劇本審查和完片審查,儘管電影法(草案)有放鬆劇本審查採取一般題材備案的趨勢,並直接取消了一次性的《電影攝製許可證(單片)》的審查。但對於製片人來說這仍然是無法迴避的潛在風險。這些是「完片擔保」無法擔保的範圍。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