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寫字樓里,鍵盤聲此起彼伏。小張揉了揉發酸的眼睛,瞥見朋友圈刷屏的《哪吒2》影評,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熱血台詞早已褪色,反而是申公豹結結巴巴的一句「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讓他瞬間紅了眼眶。這個曾被貼上「反派」標籤的角色,在續集中成了無數打工人的「嘴替」——他像極了職場上那個拼盡全力卻總被忽視的你,像極了寒窗苦讀卻因出身被拒之門外的他,更像每一個被社會定義為「邊角料」卻仍在暗處發光的靈魂。
這一次,哪吒不再是唯一的主角。申公豹,這個仙界「小鎮做題家」,用他布滿裂痕的修仙路,撕開了現實最赤裸的隱喻:當偏見成為枷鎖,普通人該如何在命運的夾縫中野蠻生長?
一、寒門貴子的困局:從「全村希望」到「仙界邊角料」
在《哪吒2》的敘事里,申公豹的起點充滿勵志色彩。他是「全村第一個考入昆崙山的大學生」,背負著整個妖族村落的期待,像極了現實中那些靠高考改變命運的寒門學子。然而,踏入仙界的那一刻,他的「邊角料」身份便被釘死:妖族出身、沒有背景、只會埋頭苦幹。即便他熬走三代師兄、攬盡臟活累活,元始天尊仍將十二金仙的最後一個名額給了躺平的太乙真人。一句「妖族出身不配成仙」,徹底否定了他的五百年苦修。
這何嘗不是當代社會的縮影?北漂青年擠破頭進入大廠,卻發現晉陞通道早已被「關係戶」佔據;小鎮做題家熬夜刷題考進名校,卻因缺乏資源在實習競爭中淪為陪跑。申公豹的雷公鞭能擊穿3000萬伏特的空氣,卻擊不破仙界根深蒂固的階層壁壘——正如普通人再努力,也難敵「拼爹」「拼資源」的現實規則。
二、結巴背後的血淚:職場PUA與「邊角料」的失語症
導演餃子用一記神來之筆,讓申公豹成了結巴。這並非滑稽的設定,而是一份血淋淋的「工傷報告」:長期遭受仙界的績效壓榨、精神PUA和種族歧視,他的語言系統終於崩潰。述職彙報時卡成「我……我……」,被同門嘲笑為「申公公」,連徒弟敖丙都急得跳腳。
這種「失語」,正是「邊角料」群體的集體癥候。職場中,方案被上司奪走署名權時,你張了張嘴卻選擇沉默;酒桌上,因不懂敬酒規則被排擠時,你攥緊酒杯卻擠不出一個字。申公豹的結巴,是權力碾壓下的創傷,更是弱者被剝奪話語權的隱喻。但導演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讓結巴成了反轉的伏筆——當申公豹冷靜分析弟弟的死因、肉身硬剛三龍王時,流暢的語言與爆發的戰力形成震撼對比。原來,結巴不是缺陷,而是封印;一旦掙脫偏見,邊角料也能迸發驚天能量。
三、孤勇者的覺醒:以凡人之軀,對抗系統的「絞殺」
申公豹最動人的高光,不在他揮鞭屠龍的瞬間,而在他的三次「不妥協」。
- 對命運的不妥協:弟弟慘死、父親斷臂,他本可黑化復仇,卻選擇查明真相,以德報怨保護哪吒父母1;
- 對規則的不妥協:當無量仙翁以「編製」為誘餌繼續PUA時,他冷笑一聲「這編製,老子不要了」,親手撕碎仙界的虛偽秩序;
- 對偏見的不妥協:即便被萬人唾罵,他仍將敖丙培養成翩翩君子,用行動證明「妖與仙的界限,從來只在人心」。
這種「孤勇」,恰是普通人對抗系統不公的最強武器。就像外賣小哥雷海為在送餐間隙背誦詩詞,最終奪得《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像殘障作家余秀華,用一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打破世俗對農村女性的想像。申公豹的逆襲告訴我們:邊角料的尊嚴,從不靠施捨,而靠以命相搏的堅持。
四、從銀幕到現實:邊角料的光,終將照亮時代的裂縫
《哪吒2》上映後,一句影評引發全網共鳴:「我們笑申公豹的結巴,是因為怕哭出聲來。」當打工人把他的台詞截圖設為屏保,當寒門學子在考研論壇寫下「要做自己的申公豹」,這個角色早已超越虛構,成為一場社會情緒的集體宣洩。
但影片的真正啟示在於:邊角料的價值,從不該由系統定義。申公豹的雷公鞭需要3000萬伏電壓,而普通人逆襲所需的「電壓」,正是無數個深夜的堅持、無數次失敗後的爬起。正如他在片中怒吼:「苦我吃了,委屈我咽了,流言蜚語又能奈我何?」11 這世上從沒有天生的邊角料,只有尚未覺醒的孤勇者。
結語:
《哪吒2》的爆火,本質是一場「邊角料」的集體正名。當熒幕上的申公豹以傷痕纍纍之軀撞向命運的高牆,熒幕外的我們,何嘗不能撕掉社會貼上的標籤?或許你我終其一生都成不了哪吒那樣的「天選之子」,但至少可以像申公豹一樣,在偏見肆虐的荒原上,活成一把劈開黑暗的雷公鞭——哪怕裂痕滿身,也要做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