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有這樣一位令人心疼的人物,他為自己家的國家操碎了心,曾先後輔助兩代君王,一生忠心耿耿,武藝高絕。
卻因為自己的命數如此,只能被迫無奈上了封神榜。
說到這兒你可能猜到了,對沒錯,他就是——聞太師,這個重量級人物。
他對商朝的忠心天地金靈聖母可鑒。那為何又會發生最後的悲劇呢?
其實啊,他的師父金靈聖母在他下山時,就已經窺探到了他的命數了。
只能說在神話故事的體系中,也是應了郭德綱老師說過的那句話——人吶,不容易,時也、命也、運也!
聞太師慘死絕龍嶺
聞太師是殷商的頂樑柱,紂王的保姆級大臣,地位堪比現在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他的忠心耿耿最終換來的卻是悲劇收場,這其中的反差令人唏噓不已。他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從征戰沙場到最終敗亡,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西岐造反,老聞臨危受命,踏上了西征的征程。不得不說,老聞前期打得相當漂亮,活脫脫一個「戰神」人設。
降服鄧辛張陶四將,拉攏九龍島四聖和三霄娘娘助陣,這些操作直接把西岐打懵了。
然而,就像遊戲里氪金玩家也抵擋不住版本更新,闡教的強勢介入改變了整個戰局的走向。
西岐逆風翻盤,老聞的「戰神」光環也逐漸黯淡,開啟了節節敗退的苦逼模式。
尤其在墨麒麟被雷震子一棒子撂倒後,老聞的氣數基本就耗盡了,這坐騎的陣亡就像是一個警示,同時也預示著主人可能也即將命不久矣。
「絕龍嶺」這三個字,在老聞的人生劇本里就彷彿是一個死亡代碼。
他被楊戩忽悠到這兒,完全是掉進了預設的陷阱。也是到了這個地點,聞仲再次想起師父的警告。
當初金靈聖母在他下山前曾告誡過他,「你的命數將會有一大劫,但只要你不去有絕字的地方,就能躲過此劫,不然恐有性命之危。」
也是在此時,老聞耳邊不斷響起「一生逢不得『絕』字」這一句話,此刻簡直像復讀機一樣在老聞耳邊迴響。
看著坐騎慘死,老聞心裡也知道,自己今天恐怕也將命喪於此了!
聞太師身死的原因
你可別看著聞仲被殺就以為他的修為很弱,其實恰恰相反!
老聞精通五行遁術,對火系法術更是駕輕就熟,頭頂的九雲烈焰冠可不是鬧著玩的。
按理說,雲中子的通天神火柱應該是奈何不了他的。
但就是這麼奇特,久經沙場的聞太師遇到了了一個BUG——輕敵。
另外再加上燃燈道人這個「外掛」的加入,老聞直接被燒成了灰燼,連個復活幣都沒留下。這結局,只能說是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中途更令人無語的是,鄧辛張陶這四位所謂的聞仲的「好兄弟」。
在聞仲看到「絕龍嶺」三個字猶豫不決時,這幾位竟然還給他打雞血,鼓勵他繼續前進。好傢夥,這不是直接把老聞往火坑裡推嗎?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老聞死後,被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雖然得到了「官方認證」,但這並不能彌補他生前的悲劇。
究其原因,除了宿命的安排和對手的強大外,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過於忠誠,不懂變通,輕信他人,這些都導致了他在政治鬥爭中處於被動地位。
電影中的聞仲
在電影《封神2》中,紂王擔心聞太師功高蓋主,直接把他給咔嚓了。
這個改編,真是讓人忍不住吐槽。
紂王雖然昏庸,但還沒蠢到自斷臂膀的地步。
聞太師是他平亂的倚仗,殺了他無異於自毀長城。
這種為了博眼球而魔改劇情的操作,只能說是吃力不討好,既背離了原著精神,又缺乏基本的邏輯支撐。
聞太師的故事,時刻提醒著我們:忠誠固然重要,但也要懂得審時度勢,靈活變通。
就像封神中的聞仲,在命運的洪流面前,怎麼操作也沒能逃出她師父當初對他的提醒。有時候,一念之差,便可能決定生死。
說到這,也必須再次強調,對經典作品的改編,應該建立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礎上。
為了追求所謂的戲劇效果而隨意歪曲原著,最終只會落得個「畫虎不成反類犬」的下場。
只有深入理解作品的精髓,才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改編作品。
聞太師身上影射出來的道理
聞太師的忠誠與悲劇,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更是對人性和命運的深刻探討。
他的一生,既有閃光點,也有不足之處。我們應該從他的經歷中汲取教訓,在面對人生的選擇時,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封神的故事,歷經千百年,仍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部神話小說,更是一部蘊含著豐富哲理的人生教科書。
總結
我們應該以更加嚴謹的態度去解讀它,而不是為了迎合市場而隨意篡改。
聞太師這個人物形象,複雜而多面。
他的忠誠與固執,他的勇敢與輕敵,他的輝煌與落寞,都交織在一起,給讀者留下了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商朝老臣的形象。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重新審視那些經典作品,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不要被表面的浮華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
最後,在對待經典作品的態度上,咱們應該保持一份敬畏之心。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只有尊重原著,才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改編作品。
希望未來的影視作品,能夠更加尊重原著精神,為觀眾呈現更加精彩和深刻的故事。
參考資料:《封神榜》《封神演義》《封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