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趣解商業,作者 | 劉亮,編輯 | 趣解商業汽車組
連續兩年,比亞迪都玩起「開年王炸」。
去年開年比亞迪喊出「電比油低」,電車價格戰打了一整年;今年比亞迪喊出「人人都得開智駕」,自動駕駛又得卷一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認為,2025年是「全民智駕」的元年,未來2至3年智駕將成為必不可少的配置。
比亞迪2月10日晚間舉辦的發布會核心很明確:「讓人人都能開得起高階智駕」。
發布會之後有人認為比亞迪「再無短板」;但也有人發出質疑,比如號稱十萬元級別之下搭載的智駕體系不包含城區智駕,這到底能不能算「高階」。值得一提的是,隔壁同行余承東當晚發微博稱「湊合能用與好用並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同時還不忘為自家產品和發布會打廣告。
圖源:微博截圖
去年,比亞迪用「價格戰」打出了規模,一舉超越特斯拉拿下年度「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冠軍」;今年的比亞迪還能不能用「價格戰」打贏這場技術革命呢?
01.「白菜價」的智駕?
「用便宜的價錢,買最聰明的車」,這是比亞迪2月10日晚間「天神之眼」智駕發布會的一句廣告詞;用「聰明」來形容車,比「智能」其實更加容易理解。
比亞迪這場發布會的主旨也很簡單,就是把智駕變成「白菜價」。
王傳福非常霸氣地宣布,比亞迪全系車型中,20萬元級別全系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15萬元級別全系搭載、10萬元級別還是全系搭載、10萬元之下也將多數搭載。
圖源:比亞迪直播截圖
據「趣解商業」了解,比亞迪的「天神之眼」包括高快領航、城市領航等高階智駕功能,並且分為 a、b、c 三個版本。
天神之眼a(dipilot 600)高階智駕三激光版,算力要求最高,標識顏色為金色,包括 3 顆激光雷達,主要搭載在仰望上。
天神之眼b(dipilot 300)高階智駕激光版,標識顏色為紅色,包括 1 顆或 2 顆激光雷達,主要搭載在騰勢、比亞迪品牌。ab兩個版本可實現城市領航功能。
天神之眼c(dipilot 100)高階智駕三目版,算力要求最低,標識顏色為藍色,能實現高速、城市快速路上的導航輔助駕駛,不包括城區。據「趣解商業」了解,搭載晶元為英偉達 orin-n,後續也會使用地平線 j6 ;感知為純視覺方案,配置包括 5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攝像頭等,沒有激光雷達。
最後王傳福還頗為遺憾地說道「現在智能駕駛是供應鏈還不夠,不然的話我們可以讓十萬元以下的車也全系搭載高階智駕」;說白了,太便宜的車成本真的控制不住,以後量產成本還能再壓縮。
圖源:比亞迪直播截圖
市場對於這場發布會,各有各的態度。
二級市場,顯然非常興奮。早在2月6日比亞迪預告發布會的時候,比亞迪(002594.sz)當天的股價隨即漲停,報收311.08元/股,僅僅一天市值就暴漲了800多億元;同時,宇瞳光學(300790.sz)、伯特利(603596.sh)、聯創電子(002036.sz)等供應商也跟著漲停,市場開始討論 「比亞迪智駕概念股」。發布會次日,比亞迪也是開盤即漲,上午十點總市值已經達到了9630億元,盤中最高達340.3元/股,最終報收329.9元/股。
圖源:百度股市通截圖
不過,消費者對此則有不同的態度。
「比亞迪很牛,但不知道牛在哪」。看完快兩個小時的發布會,網友曉霞(化名)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最開始比亞迪介紹天神之眼有3個版本的時候,我還特意留意了一下,希望後續他們能從技術角度、研發過程等方面來解釋三個版本的不同,以及和市場現在智能駕駛技術相比的優勢,但是全程這樣的闡述很少,倒是有很多口號式的『還有誰』之類的梗,並沒有說服我。」
網友菲菲(化名)也有類似的感受。王傳福說「安全是電動車最多的豪華,智駕是安全出行最強的守護」,菲菲深以為然;「技術的便捷和突破固然重要,但對於智能駕駛來說安全性絕對是我考慮的首位,但是全場發布會關於安全性如何實現的闡述並不夠明確」,菲菲打趣道,「比亞迪可能不需要更多工程師了,需要個公關大牛來幫幫他們開發布會。」
圖源:比亞迪直播截圖
02.「進擊」的比亞迪
「高端化、智能化、出海化」是比亞迪最重要的三大戰略。
幾乎是和電動化轉型前後腳,追溯到2020年前後,比亞迪就考慮到了高端化的布局,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等技術等陸續推出,比亞迪從修鍊內功開始來展現自己實力。
到了2022年前後,比亞迪布局出海,截至2023年11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足跡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及地區,超400個城市;完成在匈牙利、烏茲別克、巴西和泰國等地建設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基地。
2023年,比亞迪在深圳市獲得全國首張高快速路段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測試牌照,並在2024年進一步加速智能化布局,到了此次「天神之眼」發布會也可以看出,智能化將會是比亞迪今年的重點戰略。
圖源:比亞迪
從趨勢看,電車最終一定是從電動化卷向智能化,比亞迪的布局完全也符合了市場對於電車市場升級的走勢。
比亞迪的戰略很明確,智駕一定是未來的趨勢,而且是個好東西,只是這個好東西現在很貴,所以公司就把智駕技術成本壓下來,先用「加配不加價」的方法讓大家享受到這個技術,以此來反向增加硬體的銷量。
仔細來看,同樣都是通往智能化,比亞迪的戰略和特斯拉的戰略是相反的。
馬斯克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智能駕駛能全面實現,我可以沒有利潤的賣車;言外之意就是,他想做的是讓硬體廉價,然後去賺軟體的前。
目的一樣,但打法不同,究竟誰的戰略更高級,這得看兩點:市場接受度、技術夠不夠硬。
先看市場接受度,據「觀察者網」發布的《2024智駕年度調查:最高頻用車場景與最擔心問題是什麼?》報告顯示,83.28%的消費者表示更高階的智駕功能將影響自身的購買決定,其中,有74.78%的消費者認為這一功能將促進自身購買。
圖源:觀察者網
不過,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對於智駕技術的成熟度和安全性仍有顧慮。網友邦尼(化名)就表示,「我對電車通往智能化的未來毫不質疑,但對於現在技術的成熟度我很不確定;即使是高速巡航這種l2級別的智能駕駛,在我預判應該剎車但是智駕沒有反應的時候我就會立即接管。」
當問到什麼時候才能相信智能駕駛的時候,邦妮表示「等確定的法規制定了之後,我認為法規的完善是判斷技術商業化成熟度的重要指標。」
有類似邦尼這樣想法的老司機們不在少數,「觀察者網」的報告中就表示關於「是否擔心高階智駕的到來」的問題,高達83.99%的消費者均投出了肯定票——其中,關於「事故後責任認定」的擔憂佔比達到29%;關於「數據安全與社會安全方面」的擔憂佔比總計為36.84%;而關於「功能使用便利性與條件限制」的擔憂則佔比18.15%。
換句話說,車企推廣智駕和消費者把智駕定為剛需,還有時間差。
03.「價格戰」卷向智駕
還有一點,即使消費者需要智駕,但需要的是不是比亞迪,還不好說。這中間隔著一層技術的對比。
就拿比亞迪發布的「天神之眼」和小鵬智駕對比來看。級別更高的比亞迪紅標(搭載車型在15-25萬元區間)有8攝像頭+5毫米波雷達+1激光雷達,搭載英偉達orin-x晶元,算力254tops,配備雙域控制器;小鵬p7+(18.68-21.88萬元)全系標配11個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搭載2顆英偉達orin-x智駕晶元,算力達到508tops。級別略低的比亞迪藍標(搭載車型10-15萬元區間,部分下探至7萬元)有5攝像頭+3毫米波雷達,搭載地平線j3晶元,算力8tops;小鵬mona m03 max(15.58萬元)配備20+智能感知硬體,包括2毫米波雷達+12超聲波雷達+7攝像頭。
不論是硬體還是算力,比亞迪還有提升的空間。
圖源:比亞迪直播截圖
現階段的比亞迪,能把高階智駕裝到7萬元級別電動車,靠的是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
資深汽車媒體人孫銘訓表示,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企業,比亞迪在智駕方面不論是硬體採購還是技術研發方面的成本,與銷量規模更小的車企相比都是被數倍甚至近十倍攤薄了的,所以這次能夠實現「加配不加價」其實也是比亞迪在利用其規模化優勢,增強產品競爭力的一個手段。
就像去年開年喊出「電比油低」一樣,今年開年喊出的十萬級以下車型搭載智能駕駛,可以說是比亞迪掀起的l3級別智駕的又一「價格戰」。
事實上,不只是比亞迪,各大車企在今年都陸續有進一步搭載l3智駕的計劃。長安搭上了華為要布局智能化生態、吉利公布了ai智能化戰略布局;新勢力中智駕方面一直較為出色的小鵬汽車也宣布將在年中推出v6全新版本,也就是准l3能力高階自駕,這也是全面超過fsdv13能力的開始版本,2025年底將推出真l3級別軟體和硬體冗餘能力的自動駕駛......
圖源:微博截圖
有趣的是,幾年前,l3智駕還只是被當做是l2過渡到l4階段的一個「鑲邊」階段。當時市場的聲音大概就是l2是智駕從0到1,而完全解放雙手的l4就是從1到100,l3無非是商業化和制度都不完善的時候,一個過渡期。
到了今年,話鋒一轉,2025年成了「l3商業化元年」。
這背後有兩層原因:其一,l4自動駕駛實現的時間比想像的要久一點,政策法規的完善、市場消費者的認可度等等都沒有計劃中那麼快地一步到位;其二,近年來robotaxi以及現存的低階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底層數據,城市noa的開放也讓智駕積累了更多複雜路段的經驗,大模型更是讓端到端智駕提上日程,技術的推動讓大家意識到,l3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方向。
一般情況下,一個技術的發展都是先向上探索,有規模之後再卷價格,比亞迪直接一招「反套路」,先讓車主都能開上自動駕駛,再把技術卷到新高度。
l3這條路上,逐漸「分道揚鑣」的玩家到底誰能笑到最後,故事才剛剛開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