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會寫這篇起因,完全是因為刷微博的時候,給小陶推了封神的殷效法相特效製作特輯,看著滿屏的外國人侃侃而談,如何實現,如何體現法相時,突然有種滑稽而可笑的感覺,今天咱們就簡單聊聊特效這事!
說起來,國內的特效團隊起步確實比較晚,《流浪地球》還未上映時,國內鮮少有特別震撼的大片,主要原因就是特效卡脖。而同期的國外特效團隊早就成熟,小陶記得當年看《鋼鐵俠》的時候才2008年,那特效是真的震撼。
經過了11年的努力,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其震撼的視覺特效,終於讓國人第一次揚眉吐氣,這也是第一次由我們國內團隊全權負責特效的電影。這也標誌著我們國內的特效團隊在11年的追趕下,終於可以勉強追上國外團隊了。
其實,我們國內的團隊不是沒有頂尖的人才,他們只是缺少磨練,缺少大導的信任,但只要把項目交給他們,我們還是可以做出精品的。緊接著《大聖歸來》、《流浪地球2》、《白蛇》、《哪吒1》等等陸續上映,我們的特效團隊也越來越成熟了,雖然還不算完全獨自製作。
但大部分S級的特效鏡頭都可以內部消化,只有一些邊緣特效會交出給外人做。其實,這個時候,大導們把特效交給國內團隊,完全可以放心,偏偏有人就是信任國外的團隊,要把特效交給國外的團隊製作!
這也為了後續的「炸雷」埋下了伏筆!
記得當年烏爾善導演說他要拍《封神》的時候,所有人都很期待,還放話要用十年來製作特效。2018年開始拍攝,封神從訓練營開始到拍攝結束,歷經400多天,3部套拍完成,又經過了3年半的特效製作時間,封神1上映。
封神第一部票房累計達到了26億,算是開了個好頭,實話講第一部的特效不多,而且特效鏡頭都在國外特效團隊可理解範圍內,所以,創新的改編,加上震撼的特效,確實讓封神給觀眾一點震撼,看完第一部,大家都在喊著第二部。
當時烏爾善就表示,第二部的特效才是重點,並且第一部結尾聞太師的坐騎看著確實不錯,就在大家把期待值拉滿後,第二部來了,於是,就有了被群嘲的「藍皮殷效法相」,從官方的視頻介紹來看,效果確實不佳。
別看短片中,國外特效團隊的人在那聊的很專業的樣子,看似很厲害,其實也就那樣,畢竟文化差異註定他們無法理解中國的古典神話。這也是為什麼郭帆導演還有餃子導演一定要用自己人死磕電影特效的原因。
因為對《哪吒2》的喜愛,幾乎刷了餃子導演的大部分視頻,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對申公豹特效鏡頭的描述,他說為了做好這個鏡頭,他的一個員工被折磨到離職,但因為他是從頭到尾做這個鏡頭的人,於是,他把這個鏡頭外包給了他新入職的公司。
可做到最後,還是不滿意,只能把這個特效鏡頭拿回來,讓自己公司的人死磕,餃子說,外包出去的特效鏡頭,總是達不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只好自己來弄。這段採訪也變相的說明了為啥要自己做特效鏡頭,因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電影的主題。
於是,我們能看到《哪吒2》從上映到現在已經67億了,直逼70億,這似乎應了咱們的一句老話,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只有死磕到底,總會有回報的。並且電影需要呈現怎樣的特效,導演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
像《封神2》那樣,直接把特效外包給外國特效團隊製作,他們也許製作西方神話很拿手,很厲害,可面對中國古典神話,還是有局限的。僅憑這一點《哪吒2》的票房就一定會弔打《封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