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外表冷漠,內心狂熱,那就是我
……
1988年,其貌不揚的趙傳用高亢而有些撕裂的聲音,唱火了《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此後,《我終於失去了你》《我是一隻小小鳥》等歌曲延續了這一風格——在城市叢林中,誠懇而赤裸地剖白嘶吼。
滾石唱片曾以岩石來形容趙傳——怪石嶙峋,稜角分明,內心火熱,質地堅硬。

從出道時二十多歲的小趙到如今已經年過六十的老趙,趙傳依然活躍在舞台上,他在3年前還發行了專輯《老不休》,其「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巡演也在今年6月從上海開啟,一路從天津、太原、哈爾濱、蘇州走來,即將在成都開唱。
12月26日下午,趙傳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在趙傳看來,年齡並不會成為他繼續唱歌、創作的阻礙,「國外的樂隊、音樂人在五六十歲後迎來作品的成熟期,別人行,我們為什麼不行?」
他說:「活到老唱到老!」

壹
演唱會主題「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來自趙傳1990年的第三張個人專輯《我是一隻小小鳥》中最後一首歌《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傳唱程度雖不如《我是一隻小小鳥》,卻是趙傳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首歌,「這張專輯的第一首歌的歌詞里有一句『所有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啊你們好不好』,最後一首歌又叫《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歌詞上前後是有呼應的。用這首歌作為主題等於是透過演唱會來跟大家講我的音樂人生。」

回看自己的音樂生涯,趙傳坦言是幸運的。早在讀書時,趙傳就喜歡聽電台音樂,當時就被The Beatles、Eagles等樂隊的歌所吸引。在中學時,他買下自己的第一把吉他,嘗試著彈奏。加入滾石唱片前,趙傳就活躍於台灣的地下音樂圈,是兩支樂隊的主唱,那段日子,他白天在公司上班,穿西裝打領帶,晚上就去酒吧唱歌。其中有一支樂隊叫「金屬小子」,樂隊在趙傳離開之後,又迎來了新主唱,名字叫張雨生。
後來,趙傳把音樂重心放在和弟弟等人組成的「紅十字合唱團」上,他們趕上台灣地區的一次合唱團比賽,然後參賽並獲得冠軍,趙傳也喜提滾石唱片合約。1988年,李宗盛為趙傳量身打造了首張專輯《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專輯一經發行,就火遍大江南北。起初,趙傳對專輯中這首主打歌的直白歌詞頗為不滿,每次在唱到「我很醜」時就快速帶過,但在李宗盛的多次勸說下,他最終認可了歌詞中對小人物心境的表達。

1990年,趙傳發行了第三張專輯《我是一隻小小鳥》,由李宗盛作詞作曲的《我是一隻小小鳥》更是成為趙傳的代表作,至今已經有數不清的歌手翻唱過。有樂評人表示,趙傳用自己沙啞的嗓音唱出了平凡人的無奈和堅持,也難怪這首歌曲被很多人當成人生之歌,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人聽到這首歌,都可以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穫。
貳
從1988年出版第一張專輯至今,趙傳在音樂圈已經摸爬滾打了30多年。和同時期的歌手相比,趙傳依然在創作、出專輯、巡演。正如他2021年的新專輯《老不休》中的那句「我的聲音依然高亢嘹亮,銅牆鐵壁也無法阻擋」,寫滿了他永不言休的精神。

趙傳說,在創作這張專輯前,心裡就一直在想進行什麼樣的表達,外界覺得流行音樂是屬於年輕人的,但實際上西方很多殿堂級樂隊或者歌手,在五六十歲後越來越成熟,他們的狀態也給了自己一些啟發和鼓勵,「人家都可以,我們應該也可以。」在跟唱片公司聊的時候,趙傳希望這張專輯有一個清晰的表達,「你必須要讓大家知道趙傳為什麼要繼續出專輯,我的想法就是活到老唱到老。」
這些年,趙傳有順境,也遭遇挫折,「經歷過那麼多磕磕碰碰後,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也許你年輕的時候有很多煩惱,很多迷惘,可是你經過成長的淬鍊之後,你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那你要不要再用一個明白的、通透的狀態去過你的下半生?所以那時候我就說,專輯要不叫做『再活一次』,或者『再愛一次』?最後同事選了一個比較有趣的名字,就叫老不休。」

趙傳覺得「老不休」非常有想像力,如果叫「再活一次」,可能嚴肅了一點,他希望用一些稍微輕鬆的態度跟陪伴他幾十年的歌迷分享人生心得。
在他看來,自己出道時的歌迷可能大部分還只是十幾歲的學生,幾十年過去了,這些歌迷也長大了,他們有各自的人生際遇,「我通過音樂的方式跟大家交流,不敢說能給到幫助,就是彼此學習分享,他們從我的音樂中看到我的人生,我也從他們的故事中學到很多。」
叄
「老不休」的趙傳,這些年在工作之餘,喜歡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探究一些經典歌曲的背後故事。年輕時聽外國經典歌曲,就是單純覺得好聽,沒有太多渠道了解每首歌背後的含義,「像《加州旅館》,年輕的時候只能從歌詞里看到這首歌在講什麼,理解是表面的,可事實上老鷹樂隊是用一個隱喻的方式在講美國的唱片工業和當時的社會現象。」

趙傳在成都喝茶
在他看來,職業音樂人應該有這樣的自覺,要深入去了解作品背後的東西,自己的作品也應該有更深層次的表達。沒有這些思考,創作出來的作品不會有靈魂,只能去跟風。
讓趙感測慨的是,在實體唱片時代,音樂人對專輯每首歌的順序都有要求,「當時做專輯主要是磁帶的形式,A面B面,歌曲的順序都是有考慮的,我的作品想要跟你說什麼,有什麼樣的表達在裡面……」在趙傳看來,像他這樣經歷過實體唱片黃金時期的歌手,非常在意這樣的表達。但網路時代,把歌發到網路,可能就只有一首,大家聽歌,也不會在乎這首歌的來龍去脈,創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趙傳說,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面臨一個問題,所有東西來的太快,在這種速食文化之下,沒有辦法去看到一個東西的全貌,只能囫圇吞棗,快速消化,最終導致在認知上太過於片段。

趙傳參觀金沙遺址博物館
肆
趙傳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我是一隻小小鳥》《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我終於失去了你》《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從實體唱片經濟到數字音樂時代,創作者製作歌曲的流程越來越簡單,發布歌曲的渠道也越來越多,但留下來的歌曲反而越來越少。這些年,趙傳多次被問到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現在聽不到過去那樣的作品?「我的回答是,因為你們當時聽到那些都是精華。那個時候你聽到一張專輯是10首歌,但這10首歌背後可能有100首,有90首都被淘汰了,是有一個篩選的過程。」
在趙傳看來,現在是網路時代,創作者或者愛好者寫了歌后,不需要去發片,也不需要出專輯,就自己發到網上,這樣的歌曲有一大把,但具備可聽性的比例不會太高,「當然,不同的作品都還是會找到喜歡聽這些歌的人。」

另一方面,網路時代對於音樂產業衝擊很大,「我成長在實體時代,那時是磁帶,再後來是CD,之後就是網路,通過網路聽我們的歌,我們收不到任何的費用。」音樂做好之後,沒有人去買CD,從網路可以免費取得,儘管降低了聽歌的門檻,但這對所有音樂人都是很大的打擊,大家有了挫折感,也都不再致力於創作新的作品,「這是為什麼現在都聽不到以前那些歌曲了,這影響了整個行業。(好在)這幾年體系逐漸健全,給了我很大的鼓舞,當然如果更健康一點更好。」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蘇靜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