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2024年12月24日14:53:16 娛樂 1315

近日有消息稱女星張馨予的丈夫何捷已經從部隊轉業,目前任職於廣州大學保衛處,據多位網友透露,何捷的新工作崗位包括負責新生軍訓、國防教育、徵兵、校園交通、學生防詐、消防安全等多項工作,他的工作性質屬於事業編,具有穩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據悉何捷目前的年薪在15萬左右,對此不少網友覺得跟張馨予對比起來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人將其稱為『保安』,帶有嘲諷意味。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說起來張馨予的口碑也正是因為這段婚姻而逆轉,還記得當年李晨范冰冰交往的情景嗎?多少人罵張馨予,說她不及范冰冰的萬分之一,殊不知後來張馨予直接找了個軍人,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一名軍嫂,反倒是范冰冰因為稅務問題一夜之間淪為眾矢之的,李晨頂不住壓力也不得不與她分手。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何捷是軍人世家出身,武警院校畢業,個人在學習,在部隊的表現都很出色,獲得過二等功三等功,其實不能用金錢來行衡量他自身的價值,而且保衛處並非普通的保安崗位,而是承擔了許多重要的管理工作,何捷本不是娛樂圈的人,跟普通人比起來,如今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已經是老天爺在照顧了。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結婚多年以來,張馨予跟何捷的感情也持續穩定,除了正常拍戲和偶爾分享婚後生活之外,張馨予很少再參與圈子裡的瑣碎之事,可以說結婚後,張馨予就像變了個人一樣,這一點上何捷功不可沒。

過去的四個月,張馨予一直在忙碌地拍攝電視劇《比山更高的地方》,直到這個月的17號才從劇組返家,當天就是何捷去接機,還貼心為老婆準備了花束,可見平日里何捷也是個很注重儀式感的人。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而且張馨予應該也不會嫌棄自己老公比自己掙得少,畢竟當年官宣結婚時,張馨予就表示如果將來自己結婚了,一定不是因為年紀到了,更不是因為彼此條件適合, 只有一個原因:嫁給他,嫁給愛情。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在看到自己老公被嘲諷後,張馨予也在微博發文稱「價值觀是個好東西」,疑似在回應網友對何捷的嘲諷,這姐們也是很剛了。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粉絲們也很支持張馨予,誰說女明星就一定要嫁富豪,這種思想本質上就是把女性放在下位,何捷根正苗紅長得又帥,關鍵對張馨予好,再說張馨予自己也不差錢,所以就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他們這段婚姻,畢竟明星不是普通人,不用每天為了柴米油鹽而發愁。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在當今社會,人們往往容易被高額年薪所吸引,將其視為衡量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年薪15萬的工作,雖不能帶來巨額財富,卻能給予穩定的生活保障,這種穩定,也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對於張馨予夫婦而言,他們在各自的職業與生活中找到了平衡與幸福,也讓大眾看到,婚姻的美滿不僅僅取決於物質層面的高收入,更在於兩個人內心的契合與對生活共同的期許。

張馨予老公年薪曝光引爭議,對比女方微不足道,張馨予回應好剛 - 天天要聞

從軍人到大學保衛人員,何捷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但他對張馨予的愛卻始終如一,張馨予對他也是如此,這或許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吧!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