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生不息》第四期公演完畢,這一期遇上了澳門回歸25周年,整體的氛圍偏向於整體的合家歡。僅從聲樂角度出發,第四期加入了鍾楚曦等四位非職業歌手的演唱廣告,表現上是四期內唱功表現斷檔最為嚴重的一次:衛蘭、周筆暢、古巨基、容祖兒四人表現水準在線,其他人的音樂表現都乏善可陳整體更像是基於下沉市場並無節目競爭力。
本期古巨基和衛蘭兩人的表現非常驚艷,但古巨基獨唱比衛蘭和周筆暢的合唱更好。後者的編曲和演唱出現了合唱的衝突性,衛蘭和周筆暢存在一點1+1<2的問題。其他歌手以偶像與影視廣告為核心。此外這一期的後期修音痕迹較重,包括衛蘭在內後期修音導致了部分的聲線音軌有了一定的虧損。
以下為本期聲樂具體觀感:
1:衛蘭和周筆暢,底層存在唱功設計衝突。衛蘭的演唱思路是:集中在層次感,周筆暢主爆發感,一開口就是緊緊抓住音色閉合入麥。一個在鋪墊層次,一個在持續爆發,這導致了從整體性上看這首歌,形成1+1<2的負面效果。在橋的部分兩人的合唱直接有點彼此搶戲的音樂聒噪,讓人有分不清主次。這進一步導致了一個問題:修音過度,必須去均衡兩人的音軌,損失一部分的真聲信息。尤其是相比於張智霖的音軌,修音明顯。
但是兩人演唱的曲目非常優秀,是全場最佳的原創曲目:《勁浪漫、超溫馨》這一首歌曲是目前為止港樂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粵語R&B歌曲。整體作曲思維極為優秀,完美抓住了R&B最美的強烈正反拍律動感,是一首非常優秀的的港樂原創R&B。原曲整體的編曲思路,在四部和聲上做到了尊重音樂的和音規律。
在衛蘭和周筆暢的改編之中,增加了大量弦樂,強化了流行抒情聽感,弱化了R&B略有可惜,和聲調式上做了大量改動,更為突顯了歌手的人聲空間。這其實略微破壞了原作曲的R&B美感,但是競技舞台就是這樣。而在改編之中,這首歌的小瑕疵也出現了一點問題:副歌的英文過多,導致了情緒在歌詞傳遞上樂略微弱了一籌,而這種傳遞通過衛蘭和周筆暢的演繹,做到了彌補。
在聲樂技術上,衛蘭此次的表現非常克制,衛蘭似乎沒有走入一個聲樂綜藝炫技的方向,依舊非常堅定的走自己方向基於含蓄的層次感爆發。但主歌的部分表面了一個老問題:過於含蓄,導致低音部分的入麥效果,在修音之後虧損了一部分真聲的細節。在主歌低音部分,衛蘭的聲線力度入麥效果明顯弱於周筆暢。尤其對比之下,衛蘭的表現有點偏弱,或者說唱功不夠綜藝求極限。
這樣做的原因是:衛蘭在為後續鋪墊,會更看重層次感。主歌弱唱,副歌才能次強,最後的音樂升華橋的部分,才可以最強!弱、次強、最強三種層次感非常明確,這種層次感導致了一個問題:合唱的劣勢,合唱的音樂綜藝表現是基於一個賣力誰聲音大、誰音更高有更吸粉,更有利。所以我們聽到了周筆暢的方式:聲帶閉合非常強,音色芯體化極為明顯,整體的聲線極為入麥。
那麼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衛蘭和周筆暢兩人之間存在底層邏輯的差別,造成了一點美中不足。具體是:
- 衛蘭看重情緒的鋪墊層次感,慢熱,會有一個過程。整體的響度、聲壓不會特別很足,需要一定的空間。
- 周筆暢看重單句切片的鏡頭感,一開口就是火熱狀態,直接爆發。非常利於綜藝的碎片化合唱邏輯。
簡單說,這就造成兩人合唱反而並沒有非常驚艷的感覺,但單獨拎出來都是極為優秀的歌手。
2:全場最佳:古巨基。這一次第四期的舞台之上,演唱最好的應該是古巨基,他的演繹最完整,最具有層次感,而且情緒飽滿,沒有任何失誤,對於曲目的情愫表達,極為準確。同時曲目是一首歌以旋律美感為主的音樂。這裡的差別在於,衛蘭和周筆暢兩人的曲目明明是R&B,但是他們卻唱的更看重與音色和聲線的對比。R&B曲風的美感是以律動為主。這存在差別,個人認為原唱更好聽。
而古巨基的選曲是一首以旋律美感為主的抒情音樂,整體的看點和核心就非常明確:旋律美感,旋律的提出那麼就是經典的人生空間,和一個Solo樂器的減法主義。越集中,情緒越突出。此外古巨基的音色本身就是天選抒情音色,他對於其他的所有曲風都不是很合適,旋律抒情這恰恰是他的優勢區。而實際上衛蘭的R&B表現並未成功。
在具體技術上,個人認為古巨基當下港樂之中男歌手第一檔的存在,他的唱功不斷精進,技術越來越好,在喉位、音色、咬字上都具有個人的抒情理解。同時最重要的音域表現來到了A4的穩定強咬字,這幾乎是斷檔領先其他港樂歌手的。這意味著,古巨基本身的唱功表現具有完美的混聲體系和極強的科學邏輯,在不斷進步,而不是港樂投擲倒嗓一大片,無法觸及G4的男歌手現象。
3:容祖兒演唱陳奕迅《沙龍》,這首曲目容祖兒並不是很適配。因為這首歌的整體作曲思路是一種基於:四部和聲的中低音區為核心的沉重、低落情緒推動力。在副歌的旋律為E4的前提下,完成下行旋律的作曲思路,加上了重複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頓挫感,整體的作曲更像是一種下樓梯走台階的方式。這種作曲思路,是需要一定的音區來支持。為什麼?
因為:不同的音區有不同的底色,中低音區配合男性的雄渾音色,更具有低頻情緒的感染力。原調陳奕迅的《沙龍》是E調,整體的音域普遍集中在E3-E4,高音容祖兒是降A調,提高5個Key。這就導致了原本的音區在四部和聲之中屬於低音區,來到了中音區。而女歌手天生生理調式偏高,整體的音色會更為明亮和集中。這就會破壞作曲上的男性低音頓挫感思路。
這裡潛藏的信息:當一首歌的作曲是基於低音作曲的時候,那麼人聲旋律在樂器配器理論之中的思路是:貝斯的低音主導。比如說《好久不見》人聲作為貝斯低音主導的時候,是不能夠有太多的副歌旋律變化,變化意味著情緒的遞進,而低音區更適合拖長的重音長拍,會更具有情緒的感染力。
綜合來說,容祖兒選擇這首沙龍的原因之一是:嗓子並未恢復到正常正常,因為這首歌的難度是比較簡單的,但是簡單並不意味著好長。大部分的低音歌曲,其實都非常難唱。這首改變個人認為唱的具有容祖兒的水準表現,但是整體並沒有推陳出新的驚艷。
綜上,此次聲生不息第四期的表現,衛蘭、周筆暢、古巨基、容祖兒四人是具有較好的高水準演繹。衛蘭和古巨基瑕不掩瑜,容祖兒的表現也非常優秀。至於其他人,只有張智霖讓人感覺到屬於巨星的自信和一種舞台的鬆弛感,但是他的這種專業度並不是屬於因為唱功,而屬於颱風,所以我們就不做評價。整體來說,第四期聲生不息值得一聽,希望下一期有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