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清明上河圖密碼》本以為會是下一部《唐詭》,結果是另一部《大唐狄公案》。
投資很大,演員陣容強,劇情卻漏洞百出。
明明已經買了版權,劇方還是要魔改。
理解劇方要給白百何的角色有發揮空間,就把原著中溫婉賢惠的妻子形象改成了女殺手,這一點無可厚非,如果改編的好的話可以接受,但是在白百何身上完全看不到一點古人殺手的樣子。
第二集一開頭,溫悅明知道要下水,也不事先準備好乾衣服,直接穿著濕衣服從大街上光明正大去成衣鋪買乾衣服,在水裡可以偷偷遊走,還是要特意浮出水面讓眾人發現。
這就是一個殺手的素養嗎?
被人威脅,溫悅需要去大理寺偷卷宗,她不喬裝打扮,大白天的拿著把傘就進去了。
有人說大白天穿個夜行衣戴個面罩引人注目,那先畫一個妝隱藏自己應該可以吧,潛伏進大理寺再帶一個面巾是可以的吧?是不難的吧?
怎麼會有一個殺手帶一把傘去偷卷宗,被人發現用傘擋臉的,編劇自己看看這合理嗎?
都這麼明顯了大理寺的人還不知道她長什麼樣子,後續也沒有人去查這個人。
為什麼探案劇總喜歡把裡面的辦案人員當成傻子嗎,小人物就沒有智商了嗎?全部都是主角們的高光。
《唐詭》這點做的就很好,裡面的捕快是有腦子的,有功夫,人物的行動是符合邏輯的。
演員也不適配
裡面的演員都是幾個老戲骨湊在一起搭檔,還是給觀眾一種各演各的違和感,無論夫妻關係還是搭檔關係愣是讓你很清楚的感覺他們相互不熟,只是在讀各自的台詞。
角色不互容,沒產生化學反應。
張頌文用力過猛,白百何木訥無趣,還沒有兩個青年時代演員演的好。
看了原著黨的發言,更明白這部劇的違和感在哪裡了?
《清明上河圖密碼》原著是環環相扣,共有五部分別講「士、商、兵、工、農」,每個案子都有聯繫,最後推了出大boss,現在被編劇改成獨立的案子了。
劇中的4個案子本來是同時發生的,現在也變成了前後發生。
扮豬吃虎其實也很難演,一個沒演好就變成了真豬了,張頌文年紀大了演這種活潑的角色已經不機靈可愛了,如果是20歲這種演法會被觀眾當成可愛,但50歲只會被認為沒必要。
兄妹倆還是小年輕,演技上的瑕疵都可以原諒,演的都算機靈可愛。
周一圍也越來越油膩了,當初的演技綜藝讓觀眾直呼滄海遺珠,就是觀眾的呼聲太高了,讓周一圍在劇里越來越想表現就演的越來越油。
演員真的不能認為自己演技天下第一。
劇中的場景也太新了,非常非常的新,就和樣板間一樣。
結語
沒看過原著的可以看這部劇;劇荒的也可以看;如果是刑偵愛好者裡面的細節可能會讓你如鯁在喉,但懸疑的鉤子是有的。
只能說平平無奇,這部劇可看可不看,領到了雲包場的觀眾可以繼續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