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是以古代社會為藍本的故事,講述的是女主竇昭經歷重生後,改變了自己和男主命運的故事,除了劇情和演員的演技好之外,更加值得大家學習的就是劇中的文學素養,可惜一開始都沒看懂編劇的用意,網友調侃編劇屬實有點拋媚眼給瞎子看了!
第一世竇昭和宋墨認識的時候,在宋墨的逼迫之下說出了自己經歷了丈夫和妹妹背叛的事情,聽完她的經歷,宋墨來了一句:「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第一次聽的時候簡直直擊靈魂,這是出自《詩經》,意思就是男子陷入愛情中還能自拔,而女人一旦愛上了就很難回頭了,這一台詞直接把人物的情感層次豐富起來。
而竇昭和宋墨一起被箭射穿的時候,她感慨了詩句來自白居易的詩句:「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這句台詞不僅反映了古代女人的悲慘命運,還諷刺了君臣之間的無常,既感慨了自己的命運還感慨了宋墨的命運,都很慘!
竇昭面對鄔善的示愛,用李煜《漁父》中說出自己的想法:「我不願做賢婦,只願一棹春風一葉舟,花滿渚酒滿甌。」意思就是自己想要過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縛的日子,就像一葉小舟在春風中飄蕩愜意的生活。
竇昭不願意嫁人,和五伯父起了爭執,祖母的這段話更是讓人覺醒:「父為子綱,父不慈而子奔他鄉;夫為妻綱,夫不正則妻可改嫁。什麼時候說過,女子理應受迫服從。」
老太太的台詞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字字珠璣,也讓人知道了以往大家對古文的誤解,斷章取義,總覺得古代女人非常不公平,但其實每一句後面都有下文的。
還有男女主一起看的《羅衫記》,這個故事講述的徐能和徐繼祖的故事,徐能一直要尋找的謀害生身父母的歹徒,結果最後發現就是自己十八年來知冷知熱的養父。
而這暗示的是宋墨和他爹的故事,宋墨一直尋找的殺害母親的兇手其實是他爹,兩個人看戲的時候竇昭和宋墨一起探討了故事的結局,也是竇昭在點撥宋墨,怕他第二世再次走上弒父弒弟的悲慘結局。
還有「當歸」、「二十四孝圖」花燈、「填倉節」,還有那一曲《樓台會》,都暗示了很多人物和劇情,讓人不得不感慨這部劇的文化底蘊。
《九重紫》中的詩詞、民俗節目都讓人眼前一亮,這才是古裝劇該有的文化,可憐我們被一些穿越劇和帶著現代思維的劇給荼毒已久,有些文化都不能理解,編劇這波都有點拋媚眼給瞎子看了哈!
而《九重紫》之所以能如此有文化底蘊,是因為這部劇在拍攝之前邀請了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博士,來做這部劇的歷史顧問,將劇中的台詞、節目、服飾、建築等都經過了細細的打磨,進行的設計,才有了如今呈現在大家面前的《九重紫》!
有文化底蘊的台詞、鏡頭語言超絕的導演、演技和顏值絲毫不拉胯的演員們,還有一定的原著粉絲,這部劇能不火嗎?
《九重紫》的爆火再次證明,只要真誠的做內容,觀眾就一定看的見!
END
更多精彩八卦內容,盡在【是八卦的木子啊】
點個關注不迷路,是個大美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