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作家瓊瑤去世 這是她與貴州的故事

2024年12月14日11:30:32 娛樂 1765

據多家台媒12月4日報道,知名作家瓊瑤今(4日)下午1時22分許,在淡水區住家內輕生身亡,終年86歲。

台灣知名作家瓊瑤去世 這是她與貴州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瓊瑤秘書淑玲在瓊瑤社交媒體臉書的粉絲專頁代為發布了瓊瑤遺書,內文提及自己已經「翩然」離去,希望外界不要為她難過。

台灣知名作家瓊瑤去世 這是她與貴州的故事 - 天天要聞

瓊瑤,本名陳喆,是華人世界享有盛名的知名作家、編劇和影視製作人。她的作品如《窗外》《還珠格格》《煙雨濛濛》等,不僅深受讀者喜愛,更被多次改編為影視作品,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經典。自幼展現出非凡文學天賦的瓊瑤,以其深情細膩的筆觸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贏得了無數讀者的喜愛和尊敬。

台灣知名作家瓊瑤去世 這是她與貴州的故事 - 天天要聞

梅花英雄夢作品 圖片來源:中國現代文學館

落難貴州劍河,貴人出手相助

瓊瑤與貴州也有著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1944年末,抗日戰爭進入尾聲,日本人侵佔柳州、桂林等地,導致大量難民流離失所,瓊瑤一家在父親陳致平、母親袁行恕的帶領下,歷經艱辛,最終抵達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這片寧靜之地。

初到劍河的他們,為了生計,演起了話劇《紅薯熟了》,這出話劇演繹了當下抗戰時期的生活,也很受當地人喜歡,但卻不能補貼家用。在瓊瑤的回憶中:「這一路的『逃難』,實在是高潮起伏,好戲連台。只會教書和念書的父母,為了謀生,簡直使出了渾身解數。紅薯、糍粑賣過了,粉墨登場也試過了。到此時,已經一籌莫展。」而這時,時任劍河縣長阮略對他們伸出了援手,讓他們不僅有了安身之所,還在劍河中學為父親陳致平和母親袁行恕安排了教職,使一家人在戰亂中得以過上相對平靜的生活。

台灣知名作家瓊瑤去世 這是她與貴州的故事 - 天天要聞

滄海桑田心如故——瓊瑤文學回顧展 圖片來源:中國現代文學館

在劍河半年多的時間裡,瓊瑤一家經歷了許多溫馨而難忘的瞬間。瓊瑤父母在教學上認真負責,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特別是父親陳致平的歷史課,他結合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背景,慷慨激昂地講述著那段屈辱與抗爭的歷史,讓學生們深受震撼。同時,他們還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許多畫作,贈送給朋友和學生,為劍河的文化教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追憶貴州歲月 皆是溫情感恩

對於瓊瑤而言,劍河不僅是一片安寧的避風港,更是她成長的搖籃。在這裡,她跟隨夥伴們在鄉間嬉戲玩耍,年僅6歲便能熟背許多唐詩宋詞。

這段經歷讓她從小就體會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生活的艱辛,更讓她懂得了人間的溫暖與美好。這些寶貴的經歷,都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記憶中。

台灣知名作家瓊瑤去世 這是她與貴州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雖然瓊瑤一家在劍河的停留只有短短的半年多時間,但這段經歷無疑是他們流亡逃難以來最平靜、最難忘的時光。多年後,瓊瑤在自傳體小說《我的故事》中再次提及這段逃難經歷時,依然滿懷感激與懷念之情。她深情地寫道:「在『劍河』停留的一段日子,大概是我們流亡以來,最平靜的日子了。」

在瓊瑤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中,貴州無疑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這段經歷不僅讓她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找到了一片難得的安寧之地,也為她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靈感。並在她日後的文學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瓊瑤的離世是一個令人沉痛的消息,但她的精神和作品將永遠激勵著後來者。她在遺書中也提到:「親愛的你們,要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種意外的喜怒哀樂!別錯過那些屬於你的精彩!」

願瓊瑤在天堂也能繼續她的文學之旅,願我們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來源:多彩貴州網綜合整理自貴州改革、人文貴州、新浪微博網友評論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劉智海:本土美學是中國電影的「國際通行證」 - 天天要聞

劉智海:本土美學是中國電影的「國際通行證」

「中國電影走出去,就要夯實本土美學基礎,融入中國特色,用心打造出好的中國品質,才能讓世界觀眾叫好。」近日,在浙江省兩會期間,浙江省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電影學院常務副院長、導演劉智海在接受採訪時強調,本土美學是中國電影的「國際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