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的開頭就給出了男女主前世雙死的結局。
圓通更是直接點明了對兩人的箴言,「凶中藏吉,互為因果,改變天機。」
其實這句話也直接給出了,竇昭重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她重生之人的視角去救贖宋墨。改變宋墨前世的命運,當然也就改變了所謂的天機。
所以後面大部分的情節都是在講述竇昭是如何一步步影響宋墨,讓他改變了前世的抉擇。
看過原著小說應該知道,小說中前面一百多章都是在描述竇家複雜的人物關係,還有他們與竇昭之間的關係發展。
男主宋墨都是在一百多章之後才出現的。
所以小說的內核其實是在描述竇昭這個人重生一世之後的成長史,她是如何利用這一點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非只是單純地起到一個救贖男主的作用。
被電視劇大幅度砍下的關於竇昭宅斗的這些章節,其實都是竇昭重生歸來之後,一步步滋養自己的過程。
竇昭冰冷、無愛的前世
竇昭的前一世,在竇昭認知的世界裡,除了祖母,她是未曾得到過其他人的愛的。
竇昭年幼便失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更被繼母排斥打壓,繼母所生的弟弟妹妹跟她也並不親近。自己的親生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把她送到田莊上跟祖母一起生活。
成親之後,雖然是尊貴的侯府夫人。但是入濟寧侯府之後,不僅要安撫心軟無用的婆母,還得應對強硬跋扈的大姑姐。跟丈夫之間只能做到相敬如賓,彼此都沒有什麼感情,只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為了能在侯府立足,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經營侯府的內宅上面,因此也忽視了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導致雖然有兩子一女,卻都跟她無緣。
竇昭的前一世,是覺得自己活得沒有意思,失去了心氣,所以她才老是覺得自己活不長了,一個沒有精氣神的人,怎麼能活得長久呢!
重活一世是竇昭重塑自己的過程
竇昭一直對母親的死耿耿於懷,重生在母親自殺之前。她覺得自己一定能改變母親的命運,在王映雪出現之後,她一直在母親身邊勸導母親,為母親出謀劃策。竇昭錯誤地認為只要王映雪不能成功上位,只要她打擊了王映雪,母親就能釋懷。
但是她沒想到,在所有一切都在按照她預想的走時候,母親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殺。
她終於明白了,母親的死根本不是因為王映雪,是因為她對父親濃烈執著的愛。當她的愛情逝去了,她又如何還能活下去。
但是這次的竇昭釋然了,她理解了母親的選擇,也明白不管她當初做不做干預,她都救不了母親。也知道,這樣的選擇對母親來說,她才是真的解脫。
在母親死後,竇昭對父親有恨也有誤解。
她以為自己娘死,爹不疼。還殘忍地將年幼的她送到田莊上生活。
但是其實父親一直是愛她的,將她送到鄉下祖母身邊,一是為了跟祖母的母子情誼,二也是他無法面對自己的女兒。
而這一世因為竇昭的行為影響了父親,他更加清楚了自己對髮妻犯下的罪孽。所以這一世,他對王映雪的隔閡更大,竇昭本該出生的那個弟弟也一直都未曾出世。他也一直在嘗試彌補自己與竇昭之間的父女親情。
雖然竇昭始終對父親有怨恨,但是同時她也真實感受到了父親對她的愛。
前世跟她斷絕來往的舅舅家,也根本不是她以為的對她不在意。
相反的,舅舅是真心真意對她和母親。甚至還打算帶她離開,親自撫養。母親出事之後,竭盡全力為她爭取她能得到的一切。所思所想,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她以後的生活。
就連上輩子自己覺得冷漠的六伯母,這一世卻帶給她如何母親的關懷和照顧。
這一世,她所感受的愛和溫暖與前世相比,截然不同。
不同心境下成長起來的少女也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這一世,她想的從來就是,如何在這個對女子十分不公的時代存活下來。
她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有了全新的規劃。
而不是如前世一般,凡事好像對她而言都無關緊要,甚至於在發現丈夫和妹妹私情之時,也根本無任何情緒波動。
小說的側重點是通過竇昭重生的視角,一點點感知她的友情、親情、愛情,從而重新滋養一個鮮活靈動的竇昭。
而電視劇主要是為了讓竇昭如何運用自己重生的優勢,與男主宋墨之間產生交集,從而改變彼此的命運。更直接的說法就是,改變宋墨的命運。因為只有宋墨改變了,才能完成圓通所說的,改變天機。而竇昭只是能影響宋墨的主要人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