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部國產電視劇遭遇到AI的「魔改」,相關視頻在網路上被廣泛傳播。
如《紅樓夢》變成了「武打戲」,柔弱的林黛玉變成了林教頭,還玩起了「林黛玉倒拔垂楊柳」;《甄嬛傳》成了「槍戰片」,甄嬛手持衝鋒槍,收拾情敵。甚至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玩起了「客串」,「三國」關羽殺進了「水滸」,「西遊」林黛玉大戰孫悟空。
12月7日,廣電總局網路視聽司發布《管理提示( AI魔改)》(下稱《管理提示》),提出了具體管理要求。
AI「魔改」越玩越花
最近,各類平台上出現了不少被AI「魔改」的國產老劇短視頻。在網上熱傳的片段里,上一秒還是孫悟空一氣之下返回花果山的經典橋段,下一秒孫悟空和沙悟凈就騎上了摩托車揚長而去。如此「魔改」引得網友直呼:「小作坊下料就是猛。」在網路上,這些經典國產老劇很少有被AI「魔改」放過的。
老版《三國演義》的「AI梗」更多。比如,在對桃園三結義經典橋段的魔改中,原本是「喜歡結交天下英雄豪傑」卻被改成了「最愛結交地痞流氓」。最讓人詫異的是,視頻中幾位角色說台詞時嘴形幾乎讓人看不出任何破綻,足以以假亂真。
現在的AI技術,不但能夠把這些魔幻的畫面真切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而且技術門檻並不高,操作者甚至不需要任何視頻剪輯軟體的基礎,只需要用文字描述一下,不論多荒謬的畫面AI都能瞬間給你做出來。
是毀童年還是二次創作?
面對魔改視頻,有的網友留言說看了之後樂了好幾天,有的網友覺得這些魔改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典的二次傳播,有的網友則直呼毀童年。
經常上網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此類視頻她已經多次刷到過,一些創作者為吸引眼球,過度追求新奇和搞笑,讓她越來越覺得難以接受。
「我剛開始看到的時候覺得還挺搞笑的,畢竟也是自己喜歡的一些影視作品。但是後來看多了之後,平台就會頻繁給我推這些『魔改』的視頻。甚至我都想不起來這些經典場景本來應該是什麼內容了,滿腦子都是非常荒誕的情節。這些視頻傳遞的價值觀也大都是錯誤的,我覺得是過度娛樂了。」
泛濫的AI魔改,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深入人心、公認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經典老劇「魔改」,在讓人感覺荒謬甚至不適的同時,恐怕還有更大的隱患。比如,有沒有法律問題、版權問題?AI改編影視劇,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廣電總局發布 AI「魔改」管理提示
12 月 7 日,廣電總局網路視聽司發布《管理提示(AI 魔改)》(下稱《管理提示》)。
《管理提示》指出,近期,AI「魔改」視頻以假亂真、「魔改」經典現象頻發。如《甄嬛傳》變身「槍戰片」,《紅樓夢》改成「武打戲」,孫悟空騎著摩托車揚長而去等。
《管理提示》認為,這些視頻為博流量,毫無邊界褻瀆經典 IP,衝擊傳統文化認知,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且涉嫌構成侵權行為。
對此,為營造清朗網路視聽空間,《管理提示》提出具體管理要求:
1、各相關省局督促轄區內短視頻平台排查清理 AI「魔改」影視劇的短視頻,並於 12 月 10 日反饋工作情況。
2、嚴格落實生成式人工智慧內容審核要求,舉一反三,對各自平台開發的大模型或 AI 特效功能等進行自查,對在平台上使用、傳播的各類相關技術產品嚴格准入和監看,對 AI 生成內容做出顯著提示。
創作者使用AI進行製作音視頻,應如何避免侵權?
1. 獲取授權:在使用AI進行音視頻製作之前,創作者應主動聯繫原作品的著作權人和相關演員,獲取其明確的授權和許可。這包括複製權、改編權、信息網路傳播權等必要權利,以及演員肖像權的使用許可。
2. 註明來源和版權信息:在發布的音視頻作品中,創作者應明確註明原作品的來源、作者姓名和版權信息,以尊重原作者的勞動成果和知識產權。
3. 避免惡意篡改和歪曲:創作者在使用AI進行音視頻製作時,應避免對原作品進行惡意篡改和歪曲,以免損害原作品的完整性和藝術價值。同時,也應避免傳播錯誤的價值觀和誤導觀眾。
4. 採用技術手段保護版權:創作者可以採用數字指紋、加密技術等手段保護自己的作品不被未經授權的複製和傳播。同時,也可以利用版權查詢和侵權監測系統及時發現並應對侵權行為。
5. 尊重原創精神:創作者在使用AI進行音視頻製作時,應尊重原創精神,保持對原作品的敬畏之心。在改編和創作過程中,應努力保持原作品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內涵,避免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