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為何自殺?她的遺書中有這樣幾段話:
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
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
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經目睹那種慘狀。我不要那樣的「死亡」。
大意就是,她不想承受治療的痛苦,更不想成為一名靠插管維生的卧床老人,她無法接受這樣的死亡。
但是,如果我們深入了解她,就會發現一切有跡可循,似乎她註定要以這樣的方式離開。
1
在回憶童年時,瓊瑤曾說:「自卑感,我覺得這三個字,一直到現在,還常常纏繞著我。」
瓊瑤出生在亂世,全家為了躲避戰亂,四處逃難。這種顛沛流離的童年,讓她成為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
1947年,瓊瑤跟著父母遷居上海。這一年,瓊瑤9歲,在上海市第十六區國民小學上學。
班上的同學欺生,而她言語不通,長得還有點土,再加上成績不好,整個人開始自卑起來。
幸好,那時候,她發現了自己的寫作天賦,發表了人生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她說,生活中有樂趣的事太少,不動筆寫點樂趣,日子很難捱下去。
2年後,內戰爆發,一家人又遷居到台北。當生活安定下來後,瓊瑤竟然變得越來越自卑了。
瓊瑤的學習不太好,除了國文還不錯外,數理化很差,經常考0分。然而,她有2個弟弟,1個妹妹,他們3位成績都很好。
瓊瑤曾說:「一天又一天過去,母親越來越愛小妹,父親越來越愛小弟。而且,他們也不再費力掩蓋這個事實。」
有一天,妹妹考了98分,難過得嚎啕大哭,氣自己沒有考滿分。而瓊瑤想著自己考了20分的數學試卷,不知所措。直到深夜,她才敢告訴媽媽,媽媽竟然憤怒地說:「為什麼你一點都不像妹妹?」
當晚,瓊瑤給媽媽寫了一封信:
母親,我從混沌無知中來,在我未曾要求生命以前,我就這樣糊糊塗塗地存在了。今天這個不夠好的「我」,是由先天後天的許多因素,加上童年的點點滴滴堆積而成。
我無法將這個「我」拆散,重新拼湊,變成一個完美的「我」。因而,我充滿挫敗感,充滿絕望,充滿對你的歉意。
寫完這封「遺書」後,她吞了一整瓶睡眠葯,一周後才醒過來。從此,她和母親之間始終存在隔閡。
2
瓊瑤的第一段戀情是師生戀。
讀高中,國文老師蔣仁很喜歡瓊瑤的文筆,認為她很有寫作的天賦,便經常鼓勵她。
不知不覺間,瓊瑤愛上了這位大自己25歲的男人。蔣仁結過婚,但妻子早逝了,當時獨自在台北教書。
2年後,瓊瑤高考失敗。隨後,兩個人的戀情也被母親發現了。母親以「誘拐學生」的名義,把老師告了。最後,老師身敗名裂,離開了台北。
學業不行、愛情沒了、母親又要她再考一次,面對這些接連不順心的事,她再次吞葯,好在最後得救了。
第二年,她高考再次失敗。於是,她決定不再高考,一心只想寫作。
這個時候,她遇見了台大外文系的窮小子慶筠。他和瓊瑤一樣,都熱愛寫作。只是,慶筠是科班出身,而瓊瑤是個連大學都沒有考上的高中畢業生。
但這不影響他們的交往,慶筠告訴她:
「如果你志在寫作,讀不讀大學都一樣,許多文學系畢業的學生,念了一肚子文學理論,仍然寫不好一篇文章。」
後來,兩人日久生情,最後在一起結婚了。婚後不久,瓊瑤生下此生唯一的兒子小慶。
兩人都沒有什麼錢,再加上還要養一個小孩,經濟壓力很大,導致經常兩人為錢吵架。
那個時候,為了生活,瓊瑤一邊寫小說,一邊帶孩子。慶筠下班回來,也會寫稿子賺外快,只是他的作品一直沒有得到發變。
在寫作這條路上,瓊瑤越走越好,而慶筠似乎沒任何進步。慢慢地,他開始嫉妒瓊瑤,甚至還批評她:
「你不過是在說故事而已,你連故事都沒有說得很好!如果你一天到晚寫這些沒深度的東西,你一輩子都不會進步!」
瓊瑤沒有理他,而是繼續寫。1963年,25歲瓊瑤寫出了人生第一部20萬字長篇小說《窗外》。這本小說大賣,深受讀者喜歡,從此她走上了大紅大紫之路。
因為這部小說,是瓊瑤的親身經歷,講的就是她和國文老師的故事。慶筠受到嚴重的刺激,整日酗酒、賭錢,甚至還侮辱瓊瑤。
瓊瑤感到心灰意冷,便帶著兒子和他離婚了。
3
1964年,瓊瑤離婚後,和出版社編輯平鑫濤相戀。這一年,她26歲,平鑫濤37歲,已婚還有3個孩子。
由於她和平鑫濤的段戀情並不光彩,所以被貼上「第三者」標籤,兩人不清不白的關係持續了13年。
期間,平鑫濤不斷地向瓊瑤承諾:「等子女成年以後,可以理解他的感情了,他就跟她在一起。」
1976年,平鑫濤和妻子離婚,3年後和瓊瑤結婚。婚後,他很寵愛瓊瑤,每天給她送鮮花、說情話。總之,一切都以瓊瑤為中心。
瓊瑤曾經說,他們夫妻生活里有三多:花多、畫多、話多。這樣幸福的日子,他們過了40年。
2016年,89歲平鑫濤因患血管型失智症住院治療。一年後,他的病情迅速惡化,常年卧床。
2018年,他的的癥狀更加嚴重,不能說話,不認識任何人,同時也失去了思考能力。換言之,他變成一個心臟還在跳動的廢人。
從這時開始,平鑫濤前妻和極其三個兒女,開始向瓊瑤宣戰。
平鑫濤在生病之前曾寫下遺囑:「當我病危的時候,請你們不要把我送進加護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醫療器具來維持我的生命。」
瓊瑤想尊重平鑫濤的意見,讓其尊嚴地、沒有痛苦地去世。但她的舉動,遭到平鑫濤的前妻和兒女的激烈反對。
三個兒女在臉書上發文,指責瓊瑤對父親不關心,照顧父親全靠使喚「1個秘書、2個看護、1個傭人」。
他們還說:我們的父親只是失智,並沒有病危。對您來說,父親應該死,因為您無法接受他不能在對您說「我愛你」,覺得他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肉體,不願意他活下去,不願意照顧他。
所以,他們要求給父親插鼻飼管,以延長其生命。
但真實的情況是,自平鑫濤2002年開始生病以來,一直都是瓊瑤在照顧。2016年,他生病、病情惡化,到最後失智,這期間也是瓊瑤在照顧、守在醫院裡,而他的子女只是過來看一下。
這個時候,瓊瑤有78歲了。因為年紀大了,照顧丈夫力不從心,甚至還累出了胃潰瘍,腰部和膝蓋的疼痛加劇。
另外,平鑫濤88歲前妻林婉珍出版自傳體作品《往事浮光》。在書中,她詳細記錄了如何介入她和平鑫濤的婚姻。
平鑫濤前妻和她三個兒女的做法,將瓊瑤推到風口浪尖,遭到很多網友的指責和攻擊。
瓊瑤不想爭辯了,她公開和他們說:「不起,我錯了。」
她痛苦地說:「我現在萬念俱灰,也不再相信人間有情,我跟你們爸爸之間五十幾年的感情,在你們的攻擊下,也變得蒼白薄弱!我的人生真是一敗塗地」。
平鑫濤晚年,常常感慨:「我此生最對不起的就是她(前妻林婉珍)。」而且,他在去世前一天,林婉珍突然告訴兒子:「你告訴他,我原諒他,不生氣了。」
當天傍晚時分,平鑫濤安靜離世,享年92歲。這是不是「心有靈犀」?沒有你的原諒,我都無法安息。
▽
平鑫濤去世後,瓊瑤說了這樣一段話:
「年輕時認為愛情可以天長地久,現在,經歷了太多,知道愛情沒有天長地久。因為,就算愛到最後還相愛,也會有個人會先走。死亡會把愛情變成悲劇,而且無可挽回。」......
「這樣的相愛太慘烈!縱使有來生,我也不想重來一次!」
可見,這段感情,瓊瑤認為不值得!
不值得的感情、坎坷的婚姻、不幸的童年,這些「消極」的因素,再加上她無法接受「插管」方式的續命。那麼,對她而言,只能在清醒前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她不提倡自盡。
她的遺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話:
注意,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
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
但願那時,人類已經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
即,她不認可自盡,所以她告誡大家,要在八九十歲時,再考慮如何面對死亡。而且,她不認為自己是自盡,而是快樂的歸去。
其實,瓊瑤是幸運的!因為她能主宰自己的生死。要知道,有很多老人,在生命枯竭時,都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生死。
以上就是曉悅今天的分享。對於今天的內容,你有啥子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