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文 |章仕仁
≺ 前 言 ≻
最近,一代文學作家瓊瑤的去世鬧得沸沸揚揚,只因她不是自然死亡和因病去世,而是自殺!
在遺書中瓊瑤娓娓道來,解釋了自己選擇自殺的原因,很多人大感意外,卻殊不知瓊瑤的人生中曾三次自殺未遂,這次自殺身亡和亡夫脫不開關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瓊瑤的生命歷程 ≻
瓊瑤的童年並非一帆風順,顛沛流離的逃難經歷、沉重的家庭期望以及求而不得的愛情,都在她年幼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六歲那年,她在逃難途中與弟弟失散,目睹父母萬念俱灰走向湖水中央,小小年紀便直面了死亡的恐懼。
原生家庭對她要求嚴苛,學業的壓力也讓她喘不過氣,一次考試的失利與成績優異的妹妹形成鮮明對比,更讓她感受到了深深的挫敗感。
在青春期,她與年長自己25歲的國文老師蔣仁相戀,這段不被世俗認可的愛情最終以悲劇收場,也讓她再次走向了自殺的邊緣,這些早年的經歷無疑在她心中埋下了對命運的無力感和對生命掌控的渴望。
儘管早年經歷坎坷,瓊瑤並沒有放棄對人生的追求,她將個人情感融入筆端,以細膩的筆觸和浪漫的情節,開啟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從《窗外》開始,瓊瑤的作品便迅速風靡,她筆下的愛情故事滿足了無數讀者對浪漫愛情的憧憬,也讓她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言情小說作家,與平鑫濤的相遇,更是她人生和事業的轉折點。
1967年,瓊瑤與平鑫濤成立火鳥影業公司,之後又有了巨星電影公司、怡人傳播公司,將「小說+出版+影視」的模式發揮到極致,打造了獨一無二的「瓊瑤經濟」。
瓊瑤的作品不僅被改編成眾多影視劇,捧紅了「二秦二林」等一批明星,也為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她和平鑫濤的合作不僅是事業上的珠聯璧合,也見證了台灣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
≺ 瓊瑤的創作和影響 ≻
瓊瑤的作品以細膩的情感描寫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著稱,她筆下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浪漫與激情,卻又伴隨著各種考驗和磨難。
從早期的《窗外》、《幾度夕陽紅》到後來的《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瓊瑤的作品幾乎都圍繞著愛情這一主題展開,但其中又包含了對人生、家庭、社會的思考。
她的作品不僅影響了一代人的愛情觀,也成為了華語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4年出版的《梅花英雄夢》作為她的封筆之作,更像是她對自己創作生涯的一次總結,也預示著她將逐漸淡出文壇,瓊瑤和平鑫濤的合作,不僅成就了瓊瑤的個人事業,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瓊瑤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到出版、影視、音樂等多個領域,成為台灣文化產業的一大亮點。
瓊瑤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不僅捧紅了林青霞、秦漢、林鳳嬌、秦祥林等一批明星,也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
瓊瑤對後輩的提攜也為人稱道,林心如視她為人生的第一個恩人,蘇有朋即使在瓊瑤晚年也依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這些都足以證明瓊瑤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和地位。
≺ 去世引爭議 ≻
近日,瓊瑤自殺身亡的新聞在互聯網沸沸揚揚,因為她的遺書寫的感人肺腑。
瓊瑤的離世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她長期以來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和選擇的最終結果,她曾多次公開表達對安樂死的支持,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選擇自己生命的終結方式,尤其是在面對衰老和疾病的折磨時,更應該保有這份尊嚴和自主權。
在她的遺書中,她平靜地向世人解釋了自己的選擇,希望大家不要為她的離去而難過,並強調這是她為自己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做出的決定。
她對死亡的理解並非是對生命的放棄,而是對生命尊嚴的守護,她希望在生命走到盡頭時,能夠以自己希望的方式「翩然」離去,而不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失去自我。
丈夫平鑫濤的失智,對瓊瑤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她與平鑫濤子女之間關於治療方式的爭執,也讓她飽受煎熬。
她堅持認為插鼻胃管是對丈夫的折磨,而子女們則希望儘力延續父親的生命,這場家庭紛爭,不僅讓瓊瑤身心俱疲,也讓她對生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回首瓊瑤的一生,有三次自殺未遂,其中也滿是艱辛。
第一次是小時候父母帶著她自盡,但在過程中瓊瑤哭鬧不止,於是父母放棄了帶她走的想法,第二次是因為成績不如妹妹,家長在家裡批評了她,瓊瑤一氣之下寫下長信,然後服下安眠藥,好在最後被家人發現搶救了回來。
第三次是因為感情,高三那年,瓊瑤愛上了一個大她25歲的男人,因為痴迷感情瓊瑤高考落榜,一時想不開又吃了安眠藥,在被搶救的同時,家長也發現了「老男人」的存在,於是一氣之下拆散了他們。
三次的自殺經歷雖然有些極端,但也能看出瓊瑤個性非常剛烈,有自己的想法和極大的掌握生死的權利意識。
≺ 遺產管理再引關注 ≻
誰也沒想到,就在最近瓊瑤再次自殺,並且成功了。
瓊瑤的離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悼念,眾多演藝圈後輩紛紛發聲,表達對這位伯樂的感激和懷念,黃奕、趙薇、黃曉明等人都曾因為演過瓊瑤的作品大紅大紫,他們也在當天為瓊瑤送上哀悼。
大眾對瓊瑤的選擇也表達了理解和尊重,同時也引發了對安樂死等社會議題的深入探討。
瓊瑤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也成為了華語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的離世是文壇的一大損失,但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平鑫濤留給瓊瑤的「可園」,不僅是一處價值連城的豪宅,更是二人共同記憶的承載。
瓊瑤選擇將「可園」向公眾開放,由她最愛的孫女代表她邀請圈內好友參觀,這或許是她對過去的一種告別,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可園」的開放不僅可以讓更多人了解瓊瑤和她的作品,也為這座充滿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建築賦予了新的生命力,使其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當年丈夫平鑫濤病危,瓊瑤和丈夫的前妻一家產生分歧,不允許插管治療,最終平鑫濤前妻一家妥協,而在平鑫濤去世之後,兩家關於遺產的分配備受矚目。
很多人認為前妻和瓊瑤會因此有矛盾和官司,但其實平鑫濤生前早就做好了遺囑。
平鑫濤獨資的出版社的版權收入和可園都屬於瓊瑤,而兒子也站出來表示,自己作為晚輩不會參與爭奪,一切以父親的意思為準。
如今瓊瑤也過世,她在自己的遺書中並未明確提出遺產分配,瓊瑤的版權收入以及其他遺產的最終分配,雖然目前尚未明確,但這並不影響她作品的傳播和影響力,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閱讀她的作品,感受她筆下愛情的魅力,並將這份文化記憶延續下去。
≺ 結 語 ≻
瓊瑤的一生如同她筆下的愛情故事一樣,充滿了戲劇性和張力,從早年的坎坷經歷到後來的創作輝煌,再到最終的平靜離世,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選擇,追求著內心的自由和真我。
她對死亡的理解和選擇,引發了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深入思考。
她留下的作品將繼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而她對生命尊嚴的追求,也將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記憶。
正如她所寫,她希望年輕人能夠珍惜生命,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挑戰,活出精彩的自我,你看過多少瓊瑤的作品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吧!
信息源:
1.都市時報:2024年12月5日,作家瓊瑤離世,終年86歲,遺書曝光
2.鳳凰網文化綜合:2011年3月10日,瓊瑤曾為問題少女 陷入師生戀兩次自殺未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