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年代劇,哪兒來的親近感? | 睡前聊一會兒

2024年12月05日14:50:31 娛樂 8631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晚上好。
近日,電視劇《小巷人家》在觀眾的依依不捨中收官。沒有社交平台無孔不入的宣傳,不靠批量當紅流量明星加持,沒有華麗特效、狗血劇情,這樣一部近乎「平淡」的電視劇,何以收穫萬千觀眾的青睞?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
《小巷人家》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蘇州棉紡廠家屬區的一條小巷裡。高考恢復、修繕小院、搶購家電、國企改革……一方小小天地里,幾戶人家、幾代人的命運,濃縮著時代的大變遷。這是年代劇的典型特徵,通過對歷史的回溯,用個體命運的浮沉來展現時代發展的脈絡。這也是年代劇的優勢所在,透過這些剖面,觀眾不僅看到大變革如何演進,更看到浪潮下或主動、或被動奔走的小個體。

明明是年代劇,哪兒來的親近感? | 睡前聊一會兒 - 天天要聞

《小巷人家》劇照。圖源網路

波瀾壯闊的時代,賦予年代劇天然的故事性。但想要講好這些家家戶戶耳熟能詳的故事,也並非易事。在一項關於「什麼是一部優秀的年代劇不可缺少的」調查里,尊重歷史年代、場景還原度高、演員貼合角色等成為人們不約而同的選擇。《小巷人家》里,住的是灰撲撲的巷弄、略顯雜亂的小院,家裡擺的是瓷盆、蒲扇、縫紉機,出門靠的是二八大杠自行車;《風吹半夏》拍攝之初,劇組製作了一份從1991年到2002年的大事件年表,搜集了1996年至2002年間,鋼鐵產業的增長值,以及廢鋼、成品鋼的價格。布景、劇情、演技……打造一部優秀的年代劇,既要有歷史的厚重,也要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細節之處最見真章。也唯有這樣的匠心,才能讓觀眾帶入、沉浸。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少年輕觀眾並沒有經歷過劇情設置的年代,但仍不影響他們跟著劇情「懷舊」。看《小巷人家》,我們感動於黃玲與宋瑩兩家人的守望相助;在《人世間》,我們與三兄妹攜手闖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嘗遍生活的酸甜苦辣;看《父母愛情》,我們找到了「神仙愛情」的模板,也得以從父母的視角審視親子關係……美好的情愫讓人神往,角色的魅力觸動心靈,他人的遺憾感同身受,觀眾們細細品味、遍遍重溫這些劇集,咂摸光影、對白中的質感。說白了,人們不一定是傾心那段歲月,而是著迷於那些似曾相識或心嚮往之的人、事、情。是觀劇人,也是劇中人,年代劇就如同一面鏡子,從中,人們總能照見內心深處那些柔軟的角落,也會讀懂,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總有一些情感、品質,是我們永恆的渴望。
網友們對《小巷人家》完結的依依不捨,是對優秀作品的認可,也折射當前影視市場供給質量不穩定的現狀。無論角色是何職業,一定住著寬敞明亮的大房子;打工人永遠衣著光鮮,妝容漂亮,看不到通勤的累、熬夜的苦;遇到天大的困難,最後一定在主角四兩撥千斤下完美解決……一段時間以來,國產劇常被詬病「脫離現實生活」「劇情懸浮」「不見小人物」。有餘韻,方有回味。縱觀當下的影視生態,有的劇,開播即「撲」,或是播出時沸反盈天,播完卻甚少有人記起;還有一些劇,從播出起就為人津津樂道,被一代代觀眾「盤到包漿」。觀眾到底想看怎樣的故事?
大浪淘沙,故事內核才是影視劇的生命力所在;閱遍千山,生活中有最好的演繹。回看近來叫好又叫座的年代劇,講愛情,講家庭,講小孩長大、父母老去的無奈,也不遮掩代際更迭的衝突,許多自始至終圍繞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依然能夠喚起各年齡層觀眾的集體共鳴。一份份口碑、市場雙贏的答卷,正是有益啟示:故事俯拾皆是,並非光鮮亮麗的生活才能吸引觀眾,普通人的生活,同樣有滋有味。找到影視創作與個體情感的交集,影視劇的漣漪才能越盪越遠。
這正是:
老懷錶,舊皮鞋,尋常物件,濃縮光陰故事。
憶往昔,道平常,觀人觀己,照見心之所向。
大家晚安!
(文|徐 之)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