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刑偵劇佳作《白夜追兇》開播7年後,第二季《白夜破曉》終於在11月20日正式開播。開播後不久,《白夜破曉》便在社交平台上斬獲多個熱搜,並在優酷站內熱度破萬,IP效應再度得到認證。

《白夜破曉》的熱播,也令該劇主要取景地——廣東省東莞市再度進入觀眾視野。七年前,除冬天下雪場景外均在東莞取景拍攝的《白夜追兇》,用硬核懸疑風格呈現了旨亭街、振華路、萬江龍灣濕地公園、松山湖園區等東莞知名景點,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為了更好地保證故事的延續性,《白夜破曉》繼續「入駐」東莞,橫跨東莞多個鎮街(園區)進行取景拍攝。
《白夜破曉》出品方表示,該劇的順利攝製與東莞本地對影視協拍的高度關注和大力配合密不可分。近年來,東莞、惠州、江門等大灣區城市通過區位、資源優勢及高效、便捷的影視協拍服務水平吸引越來越多影視劇組前來取景。
與此同時,以優酷為代表的影視機構及各大劇組也十分樂於用優質影視資源「反哺」取景地,實現影旅融合發展,為當地文旅產業注入新活力。

重回舊地
「白夜」系列更新「東莞印象」
「東莞是我們的福地。」《白夜破曉》導演劉英劍如此感慨。
當年,作為《白夜追兇》攝影指導的劉英劍與劇組一起在東莞奮戰數月,最終推出了一部國產經典劇集——《白夜追兇》的豆瓣評分曾高達9.1,還被Netflix買下海外發行權,成為國內最早正式在海外大範圍播出的網路劇集之一。《白夜追兇》播出後,「硬漢推理劇」這一創新的懸疑劇品類也成功「出圈」。
《白夜追兇》第32集大結局留下了不少懸念,這也是劇迷們心心念念期盼續集的關鍵原因。阿里大文娛盤古工作室總經理、《白夜破曉》總製片人張龍稱,在多番討論後,《白夜破曉》選擇了「書接上回」,開篇便緊接《白夜追兇》結尾處的劇情。

從第一季結局到第二季開端,劇情里的時間只過了125分鐘,而熒幕外的現實世界已過去了7年之久。為了找回觀眾心中獨一無二的那個「味兒」,人物、場景不僅要接上戲,還要接得嚴絲合縫,這對劇組而言可謂「難度飆升」。
「我們有很多主場景,像長豐支隊的門口、關宏宇家的天台,這些場景都是要接戲的,所以回到東莞拍,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劉英劍說。
7年過去,即便找回當初同樣的取景地,當地的風貌可能也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例如《白夜追兇》中長豐支隊辦公所在大樓,在第二季開拍前已經被拆除。為了還原長豐支隊原先的工作布景,劇組將第一季有關的場景截圖,根據地磚尺寸反推走廊的長和寬,將參數輸入到三維建模中,進行1∶1還原。

在主創人員看來,對場景細節的還原呈現,僅憑劇組自身的力量是遠遠做不到的。得益於當地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他們才能擁有更大的底氣去用心、用情創作。
「《白夜破曉》在東莞選取了下橋地鐵站、黃旗山公園、莞城糧所、道滘粵暉園、寮步香慧寺、虎門新灣碼頭、沙田東莞港、高埗莞香水果市場、長安廈崗派出所、松山湖派出所、同沙派出所、東莞技師學院等大量外景地進行拍攝,拍攝時間前後接近兩個月。」
據東莞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在《白夜破曉》拍攝期間,市文廣旅體局積極配合劇組的拍攝需要,前後協調了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隊、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軌道交通局、黃旗山公園管理處等多個單位,發出協助拍攝函件多達12份。面對劇組臨時提出的拍攝需求,市文廣旅體局也會第一時間響應,幫助劇組進行對接、協調工作。

真心實意的「雙向奔赴」,不僅促成了一部優質劇集的誕生,也成功更新了大家心目中的「東莞印象」。《白夜破曉》播出後,不少觀眾都被劇中東莞的多元城市風貌所吸引:
一場激烈的警匪槍戰,竟然在典雅的嶺南園林粵暉園上演;充滿煙火氣的老街,成為正邪對決的現場……在觀劇過程中尋找同款打卡點,已成了觀眾全新的樂趣所在。


影旅融合
打造城市文旅新名片
東莞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白夜」系列劇集中出現的旨亭街、振華路、莞城糧倉等老街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使千年老城綻放青春光彩,東莞正在傾力打造「東莞記憶」項目。
據悉,「東莞記憶」首開區一期計劃於12月12日正式開放,通過活化利用老舊建築,在保留原居民、原生業態及老字號基礎上,引入新商業、創意辦公等,吸引大量市民、年輕人及遊客到訪打卡和消費,助力文旅產業發展。

「白夜」系列劇迷在東莞街頭打卡劇中同款場景。
近年來,多部爆款影視作品帶「火」拍攝地,成為城市文旅新名片。「影視同款打卡游」熱度狂飆,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一部劇,赴一座城」。隨著大眾文旅消費觀念的改變,相比傳統的宣傳方式,「影視同款打卡游」更具時效性和互動性,能有效激發觀眾和遊客對一座城市的興趣和好奇。
在今年6月舉辦的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對話」電視論壇開幕論壇上,當前「電視劇+文旅」的共融發展模式引起與會嘉賓熱議:爆款劇潛在的旅遊紅利不容小覷,例如《繁花》帶火了上海黃河路等眾多新晉打卡點;好劇、好景相得益彰,實現了「1+1>2」的效果,《山海情》《去有風的地方》《我的阿勒泰》和它們各自的拍攝地——寧夏、雲南、新疆都產生了奇妙的「化學效應」;以劇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標,比如《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後,西安深度挖掘它的商業價值,由電視劇原班美術設計團隊打造了《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現在已成為當地一個重要的旅遊熱點。

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
由此可見,影旅融合發展必須從優質內容出發。
作為國內頭部視頻平台,優酷率先垂範,在創作之初便將「影旅融合」納入影視作品的衍生策劃之中,並積極與拍攝地相關部門開展合作,共同進行影視文旅資源的融合開發。
今年5月19日,恰逢「中國旅遊日」,優酷發布《2024「影視+旅遊」融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影旅融合帶火地方旅遊,帶動遊客量、收入雙增長。其中,在惠州取景拍攝的電視劇《追光的日子》帶「火」了巽寮灣金銀灘、東江沙公園等取景地,

惠州當地也在《追光的日子》熱播期間推出4條同款精品旅遊線路,結合發放文旅惠民消費券、舉行相關短視頻大賽等活動,促進「山海惠州」IP深入人心。

而優酷自有的「港劇場」IP,近年來也與TVB、寰亞等香港影視製作機構加強合作,推出了《新聞女王》《黑色月光》等廣受歡迎的「新港劇」作品。這些「新港劇」除了在香港本地拍攝外,也將取景地的選擇範圍拓寬至大灣區其他城市,大大豐富了港劇場景的多樣性。
例如由優酷、TVB聯合出品的電視劇《黑色月光》,就在深圳、香港兩地取景。《黑色月光》播出後,許多觀眾大讚劇中場景帶來了別樣的新鮮感。位於深圳龍崗的星河雙子塔、萬達廣場等取景地,在劇集熱播後也迎來了一波打卡熱潮。

據悉,《巨塔之後》《正義女神》《芻狗之血》等未播的「新港劇」作品,也會在深圳、佛山、江門等城市取景。這些劇集播出之後,預計將為大灣區的文旅產業帶來新「流量」。

由張家輝、胡杏兒、曾舜晞等主演的年代劇情犯罪劇《芻狗之血》在廣東江門拍攝。
優酷副總裁謝穎認為,影旅融合發展的關鍵在於要創新性地整合影視和旅遊資源,打造獨特的文化體驗產品,即城市文旅新名片,通過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實現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共贏。未來,優酷將致力於打造優秀的影視作品,並加強與取景地文旅部門的合作,讓影旅融合發展長期持續下去。
撰文:張思毅
【作者】 張思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