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振華敘說
編輯丨椒麻魚魚
前言
在娛樂圈,現在流行一句話,「流量至上」,這是大家公認的道理。
它像一把雙刃劍,既成就了無數一夜爆紅的明星,也讓華語樂壇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
作品質量與人氣嚴重脫節,實力派歌手被邊緣化,流量明星霸佔舞台中心。
這究竟是時代的進步,還是音樂的衰落?
作品與人氣的悖論
現在啊,歌手的成就好像跟作品本身關係不大,更多是看他們的人氣和高話題度了。
一些流量歌手,即使沒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也能憑藉龐大的粉絲群體和高曝光率,活躍在各大綜藝節目和年度晚會中。
流量真的能代表一切嗎?
華晨宇,2013年《快樂男聲》冠軍,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舞台表現力迅速走紅。
出道多年,他除了早期的《無字歌》和一首上過春晚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外,幾乎沒有其他被大眾熟知的代表作。
他被一部分人視為「音樂鬼才」,但也有人批評他的音樂「故弄玄虛」、「難以理解」。
儘管爭議不斷,華晨宇的流量依然居高不下,粉絲群體龐大且忠誠。
尚雯婕,2006年《超級女聲》冠軍,以電子音樂風格獨樹一幟。
不過她的歌曲有點兒冷門,不太容易受到大家喜歡。
大多數人除了鐵杆粉絲,很難記得她的歌。
為了維持熱度,她不斷嘗試各種誇張的造型,甚至被一些人嘲諷為「山寨版LadyGaga」。
最終她選擇轉型成為經紀公司老闆,逐漸遠離了音樂舞台。
蔡徐坤,2018年《偶像練習生》的獲勝者,靠著他帥氣的外表和舞台表現力,很快吸引了大批年輕粉絲,成為了當紅流量明星。
他的音樂作品卻鮮有傳唱度。
他曾憑藉一首英文歌曲力壓周杰倫獲得華語金曲獎,這一事件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也凸顯了流量時代下實力與人氣的矛盾。
因為一些個人私事,他的人設受損,人氣也隨之減弱了。
范丞丞,范爺的小弟,最初是歌手出道,後來慢慢轉向了綜藝和演戲。
這位歌手的作品不太出名,即便是鐵粉,也未必能立刻說出他哪首歌是代表作。
他的知名度更多來自於他的姐姐范冰冰,而不是他自身的音樂作品。
張藝興在韓國練習生時期積累了豐富的舞台經驗,回國後在綜藝和影視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這歌手的歌倒不是特別流行,儘管他的專輯銷量不錯,但歌曲風格偏向潮流,難以被大眾接受。
他曾立志「帶領華語樂壇走向世界」,但現實是,他的音樂作品在國內的影響力都十分有限。
這些流量藝人普遍特點是人氣旺但歌曲傳唱度不高。
他們依靠綜藝節目、話題炒作、粉絲經濟等方式維持熱度,卻很少專註於音樂創作本身。
這種現象不僅反映了流量時代下音樂市場的畸形,也暴露了部分歌手的急功近利。
流量明星的成就,主要靠粉絲們的支持。
粉絲們為偶像打榜、買專輯、刷數據,甚至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為偶像造勢。
這種狂熱的追星行為為流量歌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也助長了流量至上的歪風。
一些流量歌手及其團隊甚至會利用粉絲的熱情進行輿論操控。
有些人用虛假的水軍、惡意控評等手段,製造假的熱度和好評,誤導大家。
這種做法既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競爭,又給年輕人的價值觀帶來了壞影響。
流量像泡沫,看起來挺美,但實際上非常容易破碎。
只靠人氣支撐的歌手在音樂界很難持續走紅。
一旦人氣消退,他們的根基就沒了。
真正的音樂人,應該專註於創作高質量的作品,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作品贏得觀眾的認可和尊重。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音樂路上走得更紮實、更長遠。
《浪姐5》的縮影
綜藝界是娛樂圈的一大板塊同樣逃不開流量的影響。
《浪姐5》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這個舞台上,流量與實力的博弈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折射出當下娛樂圈的種種亂象。
關於「皇室成員」參與節目引發對節目公平性的討論。
在《浪姐5》中,一些選手被網友戲稱為「皇族」,指的是那些受到節目組特殊照顧,擁有更多鏡頭和表現機會的選手。
這些「皇族」選手通常擁有較高的流量和話題度,即使她們的實力並不出眾,也能獲得較高的排名。
例如戚薇,雖然曾經以歌手身份出道,但在節目中卻鮮有亮眼的音樂作品。
她演唱的原創歌曲被網友批評「缺乏記憶點」,但她依然憑藉高人氣獲得了高分。
韓雪雖然帶來了自己的成名曲,但演唱水平卻備受質疑,舞台表現力也較為欠缺。
她也獲得了不低的分數,甚至超過了一些實力派歌手。
這種「皇族」現象,引發了觀眾對節目公平性和評判標準的質疑。
現在這年頭,光有實力不行,得有熱度,流量才是王道。
與「皇族」選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實力派姐姐在節目中卻未能獲得應有的關注。
她們雖然不像流量明星那樣有人氣,但她們歌唱實力和現場表現都很出色。
陳麗君這位戲曲傳人在舞台上表現得很出眾,她的唱腔美妙,藝術風格獨特,因此受到了觀眾和評委的一致稱讚。
陳昊宇以演員身份參加節目,卻展現了不俗的唱功,被譽為本季的黑馬。
趙奕歡被稱為第一代宅男女神,在舞台上跳起鋼管舞,展示了她驚人的舞技和魅力。
這些姐姐在台上展示了自己,讓人信服。
可惜由於缺乏流量和話題度,她們的鏡頭和表現機會相對較少,排名也相對靠後。
《浪姐5》的節目模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爭議。
它將競技和選秀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強調姐姐們的個人魅力和舞台表現力。
在流量至上的環境下,節目組為了追求收視率和話題度,往往會刻意製造噱頭,放大一些「皇族」選手的故事線,而忽略了其他實力派姐姐的努力和付出。
這種做法脫離了節目本意,本該展現女性魅力、挑戰自我,卻讓其他有實力的姐姐感到了不公。
更重要的是,這種「流量至上」的價值觀導向,對整個娛樂圈生態產生了負面影響,助長了急功近利、忽視實力的歪風。
流量與實力的和諧之道
面對流量時代帶來的挑戰,音樂人和綜藝節目都需要進行反思和調整,尋找流量與實力之間的平衡點。
對於音樂人來說,應該回歸音樂創作本身,專註於提升作品質量,用作品說話,而不是過度依賴流量和話題炒作。
對於綜藝節目來說,應該更加註重公平公正的評判標準,避免過度追逐流量,給真正有實力的參與者更多機會。
觀眾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流量明星,不要盲目追捧流量,而要更加關注藝人的實力和作品。
只有這樣才能讓真正有才華的藝人得到應有的認可和支持,也才能讓娛樂圈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咱們希望娛樂圈裡未來能更看重演員的本事,別光盯著名氣。
每個有才華的藝人都該擁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讓娛樂圈更豐富、更迷人。
結語
流量時代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對於音樂人和綜藝節目來說,既要利用流量帶來的機遇,也要警惕流量帶來的陷阱。
要想在競爭里穩佔先機,關鍵是要把握好流量和實力的平衡。
對於整個娛樂圈來說,更需要反思和調整,回歸藝術的本質,讓實力和價值成為評判的標準,讓真正有才華的藝人脫穎而出,讓娛樂圈更加健康、繁榮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