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追更定檔日曆,1部首播6部熱播,明日有2部新劇開播

2024年11月02日16:13:09 娛樂 1191

國產劇又開始卷了。11月1日單天兩部爆款定檔趙露思虞書欣這兩個頂流女星同天首播,這次是真的要卷出個勝負來了。

不過說實話,這波扎堆上映的劇集水平堪憂。數量是上來了,但質量卻成了一個大問題。超過70%的劇集都在玩」顏值+流量」的老套路 ,劇本質量卻越發不受重視。

看看這些新劇的製作班底就知道了。《珠簾玉幕》《永夜星河》這種自帶頂流buff的劇,光宣發預算就佔了總投資的三分之一。這錢要是用來多請幾個好編劇,或許就不會出現」演員演技在線,劇情卻像小學生寫的」這種尷尬情況。

10月31日追更定檔日曆,1部首播6部熱播,明日有2部新劇開播 - 天天要聞

翻看這波定檔的劇集名單,更讓人不得不說一句:資本市場的審美還停留在十年前。34部待播劇中,古裝劇佔比達到45% 。同質化嚴重就算了,還在用那些」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老掉牙劇情。

市場上倒是也有幾部像樣的作品。《小巷人家》請來閆妮蔣欣這樣的實力派,《暗潮緝兇》有陳建斌這樣的老戲骨坐鎮。但這種注重演技、重視劇本的作品反而成了小眾貨。

10月31日追更定檔日曆,1部首播6部熱播,明日有2部新劇開播 - 天天要聞

現實題材劇本該是最受歡迎的,結果倒好。36部熱播劇中,現實題材還不到20% 。那些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好劇本,編劇寫出來了,製片人卻說」不夠爆款」。

視頻平台開始瘋狂布局短劇市場,這事兒表面上看是為了迎合用戶的碎片化觀看需求。實際上是成本壓力下的無奈之舉。一部短劇的投資額度,還不到常規劇集的三分之一。

10月31日追更定檔日曆,1部首播6部熱播,明日有2部新劇開播 - 天天要聞

再說說這些劇的演員陣容。老戲骨和流量明星強行捆綁在一起,看著就彆扭。一個是演技派,一個是流量擔當,這種」雙保險」策略純粹是在糊弄觀眾。

現在的視頻平台都在喊」內容為王」,但看看他們的投資方向就知道了。營銷費用佔總投資的40%以上 ,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難怪觀眾一次次被」割韭菜」。

製作方都在用大數據分析觀眾喜好,結果做出來的劇集卻越發脫離現實。動不動就是」豪門恩怨」、「天降奇緣」,普通觀眾的生活故事反而無人問津。

10月31日追更定檔日曆,1部首播6部熱播,明日有2部新劇開播 - 天天要聞

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換湯不換藥」的劇集。製作方總覺得」觀眾喜歡什麼就給什麼」,卻不明白觀眾早就審美疲勞了。近半年的劇集口碑,85%都在及格線以下

各大平台爭搶排播權,付費會員卻越來越少。原因很簡單,觀眾用錢包投了票。與其花錢看注水劇集,還不如去看點國外的優質內容。

這些問題不解決,國產劇市場就永遠停留在」量產」階段。平台、製作方、投資方都在互相甩鍋,最後受害的還是觀眾。

10月31日追更定檔日曆,1部首播6部熱播,明日有2部新劇開播 - 天天要聞

對於即將開播的新劇,觀眾的期待值倒是挺高。但從以往經驗來看,開分9.0最後穩定在6.5 的情況太常見了。

這波新劇能不能打破」高開低走」的魔咒還真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沒有好的內容生態,再多的營銷也只是面子工程。

10月31日追更定檔日曆,1部首播6部熱播,明日有2部新劇開播 - 天天要聞

最近熱播的劇集收視率一路走低,各大平台坐不住了。可他們想的不是提高質量,而是研究怎麼讓數據好看點。

產業環境如此惡劣,觀眾該如何選擇?對於這個問題,或許平台方、製作方和投資方該坐下來好好想想了。

10月31日追更定檔日曆,1部首播6部熱播,明日有2部新劇開播 - 天天要聞

(參考信息來源:《10月31日追更定檔日曆,1部首播6部熱播,明日有2部新劇開播》)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